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肺血管重构而发展起来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制备缺氧性肺动脉 高压动物模型,选择标准化及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该文通过对现有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进 行详述和评价,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彦川 《医学综述》2012,18(1):121-123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微血栓病灶形成、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右心衰竭、功能受限、最终死亡的疾病。PH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注射法、分流手术等方法。现分别介绍各模型原理、制作方法、优缺点,为进行PH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4种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探讨有效的,可重复的,操作简单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为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研究提供模型.方法 选取猪,家兔,大鼠4种动物,分别采取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经颈外动-静脉吻合、鼠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观察吻合口通畅率,肺动脉压力变化及病理解剖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经房间隔缺损猪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兔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术后即刻,术后3月肺动脉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房间隔缺损,经主-肺动脉吻合和经颈外动-静脉吻合的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效,具有可重复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借助于实验动物模型来研究临床中肺动脉高压的病因病机及指导临床治疗、预后,是比较安全的方法。该文旨在对目前有关PH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5.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钟小宁  柳广南  张建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4):287-291,286,i0001,i0002
目的 模拟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疾病过程,建立慢支、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的实验大鼠模型。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n=8):10%低氧组(A组)、慢支与肺气肿并肺动脉高压组(B组)、18%低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和C组分别吸入10%、18%低氧8h/d共2周;B组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2次,每天烟熏2h共6周,后2周叠加18%低氧8h/d;D组同等条件下无刺激因素饲养6周。各组作血气分析、肺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肺组织HE染色或三联染色后观测气道炎症和肺血管重构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1)与D组比较,A组和B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显著升高(P〈0.05);A组和B组腺泡内肌化型动脉增多、管壁增厚(P〈0.05);C组肺血管重构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2)与D组比较,A组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差异(P〉0.05),B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P〈0.05)。(3)A组以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黏液杯状细胞增生为主,炎细胞浸润不明显;B组气道炎症改变符合慢支、肺气肿改变,气道壁呈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4)A组和B组MMP-9和MMP-2阳性表达较D组增强(P〈0.05),B组气道、肺血管旁炎细胞MMP-9和MMP-2阳性表达较A组增强(P〈0.05)。B组MMP-9阳性表达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和气道、肺内血管周围浸润的炎症细胞,MMP-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肺内浸润的炎细胞。结论 A组和B组病理形态学改变不同,MMPs在两者肺内表达的情况亦有差别。B组同时体现了慢支气道炎症、肺气肿改变和肺血管重构的特征,是模拟人类COPD并肺动脉高压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接吸入常压低氧和低氧伴高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方法制备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实验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尽室压,右心室重量及心脏和肺脏的病理学改变,并作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大鼠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典型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原病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机能反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15天和30天2个组后运至海拔4300m处饲养。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Pap、RV/(LV+S)比值等测定。另外,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较低海拔(2260m)对照组,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4300m)对照组。结果30只Wistar大鼠经15天和30天饲养后,两个实验组Pap、RV/(LV+S)比值分别为42.80±6.09、0.50±0.06(15天);50.0±10.20、0.50±0.08(30天),显著高于高原对照组(21.88±6.09,0.32±0.03)和较低海拔组(24.50±8.06,0.30±0.01),P值均小于0.01。15天和30天组HAPH患病率分别为87%和100%,但体循环压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15天就可完全建立高原肺动脉高压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与高原特有动物具有对低氧环境的不同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梁国容  邓静敏 《广西医学》1997,19(2):244-245
建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简易方法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梁国容邓静敏许辉邓家珍缺氧可引起肺动脉压(PAP)增高,本文根据这一关键因素,用Wistar大鼠复制接近慢性支气管炎演变为肺动脉高压(PAH)的模型,现将方法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与结构关系。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组2为正常对照组(n=3),分汉后90d两组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放血处死,肺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1)组1左下肺动脉压(KPLLPA)、左下肺血管阻力(LLPVR)及肺血流量(PBF)显升高(P〈0.01),右肺动脉压(PRPA)也有升高,但不及PLLPA显(P〈0.01),右肺动脉压(PRPA)  相似文献   

10.
常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为了探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必需建立与发病机制相对应的实验模型。本文利用Pubmed、ScienceDirect、Wiley和CNKI检索相关文献,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肺动脉高压实验模型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这些实验模型涉及的病理特征进行分类和探讨,以期为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H)形成的过程中,肺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应用成年犬左锁骨下动脉行降主动脉-左下肺动脉分流术,组2为正常对照组(n=3),两组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血流动力泞主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1在分流前后血流动力学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左下肺动脉压(PLLPA)上升、肺血流量(Ap)增加,左下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lao2)增加以及体动脉压(  相似文献   

14.
张世红  杨振江 《中国医刊》2003,38(12):29-31
上世纪 90年代中叶 ,人们发现CO可在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由血红素加氧酶 (hemeoxygenase ,HO)催化产生 ,发挥与NO相似的舒血管、抑制细胞增殖等生物学效应 ,被认为是目前体内发现的第 2种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那么内源性CO是否与内源性NO一样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对此 ,人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研究了内源性CO体系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同时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 - 1(HO - 1)表达上调 ,血浆和肺组织匀浆中的CO含量升高 ,并发现HO/CO体系的改…  相似文献   

15.
大鼠缺氧叠加三氧化铁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能反映缺氧及炎症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常压间断缺氧叠加静脉注射0.6%三氯化铁(0.2ml/100g体重)。结果:发现缺氧叠加静注三氯化铁2周时有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和右心室的肥厚,4周时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肥厚重于2周组,肺血管肌化加重,肺动脉内皮细胞脱落,肺间质有大量炎症症细胞浸润。结论:本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炎症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左肺切除(PE)+野百合碱(MCT)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PAH)新生内膜模型,探讨磷酸二酯酶1C(PDE1C)在该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采用单纯PE、MCT、PE+MCT(P+M)3种方法建立大鼠PAH模型;检测模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中膜厚度百分比、右心肥厚指数(RV/LV+S)比值,观察新生内膜形成和非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比较3种PAH动物模型肺血管重构模式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E1C在3种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P+M组右肺腺泡内血管出现新生内膜病变,且动物出现严重右心室肥大,肺动脉中膜增厚,平均mPAP和无肌性血管肌化程度较其他模型显著增加.大鼠PAH新生内膜模型PDE1C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P+M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严重PAH的病理改变,是研究梗阻性PAH的最佳动物模型. PDE1C在PAH动物模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显著上调,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肺功能的特点.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IPAH患者50例,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肺功能(PFT)检查,研究IPAH患者肺功能特点.结果:IPAH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FVC)、第3秒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3/FVC)、用力肺...  相似文献   

18.
王安彪 《医学综述》1997,3(6):282-284
<正>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心血管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74%.占瓣膜型心脏病的69%,其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直接关系到手术指征的选择及患者术后的恢复.近年来.随着电镜技术、细胞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已由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水平上升到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间相互联系的改变及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探讨应用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作为中期筛查是否能提高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末期成功率。本研究将Sprague Dawley大鼠经胸右心室穿刺法测量右心室压,再实施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对实验组大鼠再次测量右心室压,淘汰压力值变化不大的模型大鼠;术后11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模型成功率的统计,发现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证明右心室经胸穿刺测压法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中期筛查可明显提高模型末期的成功率,并可作为一种自身前后对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