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病例患者女性,56岁。患者于15年前开始出现右耳听力下降,右侧面瘫,行头颅CT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直至丧失,未行治疗。1年余前开始出现头晕及走路不稳症状,无黑矇晕厥、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未予重视。后患者头晕及走路不稳症状持续存在,无明显缓解,出现无法直线行走,行头颅MRI示:右侧桥小脑角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9岁,主因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晨起后发现口角右歪,当时无肢体活动障碍。急送我院急诊行头颅CT未见异常,血纤维蛋白原6.8g/1,静点”血栓通,巴曲酶”等治疗。下午3点患者出现言语不能,晚7点出现走路不稳,尚可独立行走,次日晨起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并伴饮水呛咳,在急诊输液治疗,病情无缓解。于今日收住院。自发病以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3岁。因头胀痛渐加重2个月伴走路不稳而行头颅CT及MRI检查,提示鞍上蛛网膜囊肿,大小约4.2 cm×3cm×3cm,伴梗阻性脑积水。神经系统查体见行走不稳,双眼视乳头轻度水肿,余无特殊异常发现。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脑立体定向仪头架后行CT定位扫描,以蛛网膜囊肿壁与右侧脑室前角交界处为靶点计算其X、Y、Z轴的坐标。回到手术室后局麻下于眉间上9cm右侧旁开2.5cm处  相似文献   

4.
女,39岁,2001年5月因头昏、双眼胀痛做颅脑CT,示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中度扩大.在外院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缓解。2003年再次出现头昏、双眼胀痛,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006年11月在外院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缓解。一个月后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行走不稳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眼垂直凝视障碍.汇聚性眼球震颤,四肢震颤,  相似文献   

5.
例1男,14岁。因头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10d入院。患者8个月前因同样的症状被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原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示原扩大的脑室恢复正常。入院前10d原症状复发,头颅CT示梗阻性脑积水。检查原分流的分流泵,分流泵按下后复位困难。行右侧侧脑室前角脑室-腹腔分流术,第2天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 绍女,37岁,已婚,农民。因“头痛、头昏近2年,加重1月余”于2005年10月17日收住我科。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额颞部为主,不剧烈,无放射痛,伴头昏,休息后可有所好转。近一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畏光。否认外伤史及神经系统感染史。头颅无畸形.各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CT示左侧额顶部一环行高密度影,约2cm×1.5cm×0.5cm,内见低密度影(图1)。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5岁,平素体健,因头痛头昏一周伴低热入院。入院前外院诊断为感冒,治疗无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异常。头颅CT示,右颞顶叶大片低密度水肿灶.未见强化。诊断脑脓肿可能.拟行MR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入院后突然头痛加重并迅速出现昏迷、右侧瞳孔放大,遂急诊行开颅探查术。术中见脓肿已破溃,行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渐清醒,但仍持续低热,精神状态不佳,反复头颅CT检查见原病灶周围多个小脓肿,壁渐清晰。术后3周又行多发脓肿切除术。术后患者仍精神不佳、低热、颈硬.多次查头颅CT示,脑室扩大渐明显,并可见问质性水肿,脑脊液常规:白细胞数28×10^6,蛋白(+++),细菌培养(-),但患者精神不佳加重并出现呕吐症状,遂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精神状态渐好转.住院共两月余,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因右侧面部麻木,行走不稳半年入院。伴头昏头痛,行走不稳,耳鸣,右眼视力下降及右耳听力下降。查体:右侧面部感觉麻木,右耳听力下降,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MRI示:右侧岩尖部见类椭圆形异常信号影,大小约4.0cm×3.5cm×3.0cm,肿块呈均匀等T1、稍短T2信号影,肿瘤周围见低信号环。右上颌窦粘膜增厚。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前述肿瘤明显强化。MRA未见明确异常。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侧颞下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位于硬脑膜外的岩尖部位,质脆, 有包膜。病理检查提示:右侧岩尖部浆细胞肉芽肿。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 女,65岁。因头部胀痛伴走路不稳3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行走不稳,双眼视乳头轻度水肿,余无异常。头颅CT及MRI检查显示:鞍区占位(垂体瘤),大小约3cm×2cm×3cm。病人蝶窦发育偏小,蝶窦气化较差,经蝶手术定位困难,但病人年龄偏大.体质差.家属不愿行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罕见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ESO)计数持续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器官损伤[1]。多表现为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受损,神经系统累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疗经过,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头晕伴肢体无力2 d”入院。患者2 d前因“肺部感染”在外院行肺功能Valsalva检查时出现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晕倒在地,伴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数秒后意识逐渐转清,数分钟后肢体无力逐渐缓解,当天行颅脑CT时再次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头晕、行走不稳及面部麻木,无头痛及视物异常,无言语不清,  相似文献   

11.
脑电图三相波表现的帕金森病伴肌阵挛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3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抖动8年,左侧肢体抖动2年伴肌阵挛发作6个月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震颤,睡眠时消失,无行走不稳,日常生活无影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风湿病”。2年前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震颤,且动作缓慢,6个月前患者出现肌阵挛发作,每次发作时上肢表现肘部屈曲,下肢表现膝部屈曲,时左侧肢体发作,时右侧肢体发作,  相似文献   

12.
临床病理讨论第33例——行走不稳、右侧偏瘫、智力低下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会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0岁,北京籍,工人,右利手,因行走不稳3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反应迟钝10天入院。患者近3~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步基宽,近2~3年双耳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副肿瘤神经系统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男,55岁,干部,主因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6年,意识模糊3天,于2002年3月19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渐感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言语缓慢,当时曾查头颅CT示小脑萎缩,神经细胞活化剂治疗病情无好转。2年前发现有“左肺癌”,行手术治疗,证实为“支气管肺癌”。2个月前始不能自己行走,睡眠差。3天前出现烦燥不安,不能入睡,用奋乃静6mg每晚一次口服治疗无好转,近2天患者肢体不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 60岁, 因"右侧肢体不自主屈伸运动3个月余"于2019年11月14日收治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患者入院3周前炒菜时突发头晕、恶心, 后出现右上肢轻微抖动、持物不能、行走不稳、吐字不清。即刻于当地医院就诊, 头颅CT显示腔隙性脑梗死(陈旧性), 予以抗凝、抗血小板、降糖等对症治疗。发病2 h后突然出现右侧肢体快速反复的、不自主、不规则舞蹈样屈伸运动, 上肢犹如投掷沙包样, 下肢持续做蹬踏运动, 无法行走, 抖动频率和幅度呈进行性加重。以上症状在患者觉醒状态后即出现, 睡眠时消失。于当地医院行对症处理, 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即转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体检结果示右侧肢体肌张力低, 右侧上下肢肌力均约为3级, 不能行走, 血糖2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1.8%, 尿酮体阴性。头颅MRI检查显示:左侧丘脑中脑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前方存在与之长轴平行的棱状梗死灶。入院后3周内予以口服文拉法辛(75 mg/d)、氟哌啶醇(9 mg/d)、氯硝西泮(6 mg/d)、苯海索(6 mg/d)等以缓解锥体外系症状及精神症状, 并积...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男性,50岁,主因"四肢不自主抖动伴言语不清,行走不稳4个月余"于2012-03-01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用药.曾于2011-03-27突发右侧面部麻木、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头颅CT示脑桥出血,量约3 mL(图1A、B).给予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经康复训练后遗留左侧肢体力弱,言语欠清晰.2011-11患者突然出现"四肢不自主颤动",后逐渐出现言语笨拙,伴步态不稳.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构音不清.  相似文献   

16.
误诊为脑血管畸形的儿童肺吸虫脑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岁,湖南石门县人。因头晕伴呕吐26天、右侧肢体乏力23天入院。家属诉2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间歇性呕吐2次。3天后出现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左偏,右侧持物不稳.走路易向右歪,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示:脑血管畸形并出血?外伤后出血?脑电图检查示异常.予脱水、止血等治疗症状有改善.复查头部CT示:左颞顶叶血肿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密度减低。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既往一月  相似文献   

17.
经永存三叉动脉盗血致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0岁,退休工人.2000年5月,突感右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无头痛、头晕,无耳聋、耳鸣等不适,未经任何治疗,症状持续约10 min左右自然好转.约4h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持续约5 min后再次自然缓解.住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抗凝治疗1周,右侧肢体无力症状仍反复出现,而转入我院.入院查体:血压112.5/67.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72次/min,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部位定位左大脑中动脉.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抽搐,以上肢显著,站立不稳,伴头痛头晕,持续约2 min,无呕吐、无双眼上翻、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外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左顶混杂密度影,诊断为“颅内自发出血”,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止血、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等治疗,1个月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有右侧肢体抽搐,每次持续约1 -2 min,复查CT示水肿较前加重.遂转我院并行MRI检查发现左顶病灶.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双手持物及行走不稳2年,饮水呛咳、视物模糊、双眼睑下垂及四肢力弱5个月于2005-11-28入院。2003—10无诱因渐出现双手持物及行走不稳,经门诊检查患者立卧位血压正常,构音欠清,肌力、肌张力及感觉正常,蹒跚步态,轮替运动及指鼻试验欠稳准,病理征阴性;行头颅CT检查示小脑萎缩。  相似文献   

20.
报道 双侧基底节区同时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60岁。5天前晨起后突感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拖步,右手持物困难,伴言语含糊欠流利。当时测血压为24/13.3kPa(即 180/100mmHg),无意识丧失,无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自服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 16/10.7 kPa(即 120/80mmHg),症状无缓解。发病第5天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约 13mL,右侧约7mL。遂以“双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无血液病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入院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