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展性卒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有关其预测因素的研究也较多.早期神经影像学表现,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显示的梗死部位与大小、卒中类型、出血性转化、大血管病变、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以及临床-DWI不匹配对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恶化性卒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恶化性卒中与进展性卒中两种术语常被混用。文章将任何原因导致的神经功能恶化的卒中称为恶化性卒中 ,而将因缺血或出血本身的加重而出现的神经功能恶化的卒中称为进展性卒中。文章介绍了恶化性卒中的诊断标准、预测因素、机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卒中登记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1-7月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3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21例,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32例(进展组),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189例(非进展组).运用卒中注册软件,连续登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缺血性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颅内大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非进展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颅内大血管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6、3.339、10.777,P<0.05).结论 伴有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卒中患者容易发展为进展性,应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进展性卒中发病率逐渐增多,进展性卒中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非进展性卒中高,进展性卒中与多种因素有关。现回顾分析72例进展性卒中病人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血管狭窄程度、心房纤颤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因素,探讨发生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发生进展性卒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方法 对141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进展组和对照组在既往卒中史、低灌注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方面有统计学意义,而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既往有无卒中史、低灌注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导致脑卒中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高春香  毕向锋 《山东医药》2008,48(41):69-70
于发病后12、24、48、72 h分别检测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各35例血清胱抑素C(Cys-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发现发病后12 h,完全性卒中与进展性卒中组血清Cys-C、MMP-9、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4 h后进展性卒中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完全性卒中组(P<0.05),且有持续升高趋势.提示血清Cys-C、MMP-9与进展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机制可能与脑水肿、Hcy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卒中的进展常使死亡率和功能缺失增加。目前关于卒中进展的机制知之甚少,也没有脑梗死进展的良好预测指征。动物实验显示,兴奋性氨基酸是引起神经元死亡介质,与局灶性脑缺血恶化有关。在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对血浆和脑脊液中谷氨酸和甘氨酸浓度与卒中早期进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方法选择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各50例,对进展性卒中的诊断根据起病到48 h内肌力下降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晶体及胶体渗透压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浆晶体渗透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球蛋白和白蛋白均较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血浆胶体渗透压存在差异,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6月入院的60例新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8 h入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60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梗死部位、颈部及血管彩超、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与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60例)比较.结果 进展性卒中组既往有糖尿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例数及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5或P<0.01),收缩压水平低于非进展性卒中组(P<0.01).结论 血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升高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可能的预测指标以及预后。方法将起病在24小时内48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分成四组: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进展性卒中的诊断根据起病到7天内肌力下降情况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判断。比较各组有进展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的特征、危险因素、重要体征、头部CT、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486例患者中有116例发展为进展性卒中(23.87%),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组发生率最高为36.59%,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组26.70%及后循环梗死组20.34%,而部分前循环梗死组发生率最低为12.10%。完全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有进展的患者头颅CT早期异常及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较无进展的患者多。腔隙性脑梗死组中,有进展的患者入院时血糖较无进展的高,而头颅CT早期异常率较无进展的患者低。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差,影响到患者预后。结论不同脑梗死组患者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不同,有进展的患者预后差。完全前循环梗死组头颅CT早期异常、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及狭窄程度、腔隙性脑梗死组入院时高血糖及低头颅CT异常,均可能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4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20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376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24.2%的患者为进展性脑卒中。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中、重度狭窄,进展组为79.2%,非进展组为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7,P0.01)。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卒中进展无相关性(x~2=2.97,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50%)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狭窄所致的低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并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判断是否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另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7例(33.75%)于7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发病后第1、3、7、14天外周血IL-6、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P0.05),第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当天IL-6、CRP水平与人院时体温、血白细胞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7、0.66、0.51,P均0.01),IL-6、CRP是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血清IL-6、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进展性卒中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为进展组32例,非进展组68例。由1名经过相关培训的神经科主治医师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检,记录与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可能相关的24个危险因素,进行χ2或t检验,对所有入组的患者以病情是否进展为因变量(Y),以单因素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后退法分析,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有颈动脉狭窄(OR=22.069,95%CI:5.169~94.223)、入院体温增高(OR=13.404,95%CI:1.958~91.736)、有糖尿病史(OR=12.598,95%CI:2.867~55.359)3个因素进入模型(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入院体温增高、有糖尿病史是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前循环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展性卒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率较高。研究发现,某些因素与其发生有关,可预测卒中进展的发生,因此干预这些因素可阻止其发生和发展。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发热、糖尿病史、早期CT局灶性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临床DWI不匹配,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一些细胞因子(如促炎因子IL6和抗炎因子IL10、IL4)水平异常等。目前一些针对性治疗已进行了临床试验,有望在不久将来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RP和IL-6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及其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6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型卒中32例,完全型卒中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入院24h内检测血清CRP与IL- 6。结果进展型卒中与完全型卒中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进展型卒中患者CRP、IL-6水平亦均高于完全型卒中患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而CRP、IL-6水平在不同临床类型脑梗死升高程度不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16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6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发热、白细胞增多、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和CT早期梗死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P<0.05)、CT早期梗死征象(P<0.05)、发热(P<0.01)和白细胞增多(P<0.001)的比例显著较高,血糖(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P=0.029)、发热(P=0.0146)、白细胞增多(P=0.005)和CT早期梗死征象(P=0.0027)是缺血性卒中早期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和CT早期梗死征象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在4h以上的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元卒中量表(NIHSS)为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分为进展性与非进展性两组病人并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45例脑梗死为进展性,占29%。进展性脑梗死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低密度脂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以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是引起儿童和成人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烟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将从遗传、血管生成以及免疫炎症3个方面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The work of the pioneers in PFO closure finally may evolve into a front-line therapy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selected patients who have PFO and embolic events. Current implants, although new to most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and neurology,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teady, progressive work. It seems that PFOclosure is here to stay and will become a key element in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etween cardiology and neur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embolic stroke. The advances in device technology may make PFO closure sufficiently safe, effective,and durable that it ma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theter laboratory procedures to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