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都以为,父亲和母亲这一生没有爱情。 一直都以为,父亲和母亲凑合了35年。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孝顺     
孝顺女在北京闯荡几年之后我的事业刚刚起步,公司虽然不大,但是业绩正蒸蒸日上,未来一片光明,我甚至已经对自己的未来做好种种设想。母亲,永远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很小的时候,亲生父亲便离我们而去,我随母亲改嫁,在一个有着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和哥哥的家庭中,母亲日益劳作,在那些并不富裕的年月里,母亲总是勤勤恳恳,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3.
母亲是大前年去世,去世时才66岁。她一生照像很少,在我记忆里只有七张。母亲1937年出生在江苏淮安农村,苏北过去是有名的穷地方。童年时她就饱受人生的苦难。一岁没有父亲,八岁没有母亲,兄弟姐妹八人,她最小,人称她“八子”。父母亲去世后她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互相拉扯长大。常常饭吃不饱,衣服都是拣哥哥姐姐退下来的穿。那样的日子,温饱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是照像。所以,母亲一直到18岁都还没有照过像。  相似文献   

4.
周霄 《康复》2021,(10):18-19
窠例故事二 母亲去世后,父亲慢慢变了… 讲述人爱芹(45岁) "40后"的父亲是60年代的老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设计院担任工程师.今年7月,他被确诊为AD.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都没有出现AD最典型的症状——记忆力衰退,但是回想起母亲去世后,这1年半来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然令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5.
顾芯 《家庭护士》2007,(12):82-85
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人。沉默寡言也许是,但老实巴交我却不太想像得出来——他似乎一直是很威严的。在我10岁以前的记忆中,母亲的急脾气使她成了严母;而父亲,一向表现得很温和,教育方法永远是循循善诱。然而当我长成一个少女的时候,父亲似乎变了,从一个温厚长者一变而成为家庭暴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与母亲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对地道的冤家,只要他们俩在一起,说不到两句准会拌嘴,甚至互相拆台。让我总是想不明白,他们怎么会生活在一起,而且一伴就是几十年。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一家6姐弟,同父异母。两位母亲各生3个孩子,共同生恬,其中一位母亲所生的3个孩子均患乙型肝炎。另一位母亲所生的3个孩子未患乙型肝炎。父亲54岁,1971年初与第一位母亲结婚,1971年底生下老大,是一个女孩。1973年老二出生,1976年老三出生,老二、老三是男孩。1980年第一位母亲因意外去逝。1982年父亲再婚,在1983~1987年之间,第二位母亲又生下三个男孩,老大是女孩外,其他5个是男孩。1995年老二体检中发现患乙型肝炎(两对半大三阳、肝功异常),1997年老三体检又发现患乙型肝炎后。  相似文献   

8.
冰川 《当代护士》2006,(10):42-43
父亲一大早就来敲我的门,看我惺忪的模样,并没有进来,只递给我一个塑料袋说:“刚买的新鲜猪肝.一定要吃呵!”父亲转身蹒跚着下楼了关上门的那一刻,有风吹起了父亲的白发.我心里猛地痛了一下:父亲真的老了啊!认识父亲的人都会对我说,你有一个慈祥的好父亲。听了后,便会有暖暖的温情在我心里流淌。  相似文献   

9.
桑米 《当代护士》2005,(9):56-57
对于死亡,我有很深切的体验:我一岁多一点点,我的父亲自己结束了才36岁的生命,父亲的命运是反右时代的一个悲惨的例证:那年,我母亲28岁,我姐姐5岁,我哥哥3岁,我弟弟以6个月的胎龄,睡在我母亲的肚子里。可惜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扔下这么多的责任、义务与亲情而撒手人寰,但长大后听母亲说,如果父亲不自己死,也会受折磨而死。  相似文献   

10.
安子 《家庭护士》2006,(5S):20-21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母亲常唠叨,说父亲见到母亲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母亲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到母亲,不惜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母亲还说,父亲最后还是为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相似文献   

11.
娟儿 《当代护士》2007,(7):48-48
总是认为父亲不疼我,从没有像两个弟弟那样在父亲身上打滚撒娇过。和父亲产生隔阂,除父亲很少逗我玩一下(其实父亲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也很少逗弟弟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亲要去外婆家。我和大弟都吵着要去,可父亲谁也不带。于是父亲骑车在前面走,我和大弟倔犟地跟在后面,最后惹得父亲火冒三丈,跳下车来就追着我们打,我和大弟一看情况不妙,撒腿就跑,  相似文献   

12.
听母亲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人。沉默寡言也许是,但老实巴交我却不太想像得出来——他似乎一直是很威严的。在我10岁以前的记忆中,母亲的急脾气使她成了严母;而父亲,一向表现得很温和,教育方法永远是循循善诱。然而当我长成一个少女的时候,父亲似乎变了,从一个温厚长者一变而成为家庭暴君。  相似文献   

13.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九年了,母亲去世也已整整二十年了。 这九年里,记不清有多少次看到别人带着孩子,拎着东西回父母家时,我也禁不住有回家一一回父母家的冲动,也盼望着有飘香的饭菜在等着我,有父亲—脸亲切的皱纹在等着我。看着别人从父母家进进出出,我常常忘了自己早已是没有“家”的人,心中感受着属于别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阿妞 《当代护士》2006,(12):41-41
母亲有一双大脚,一双如男人般的大脚。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长得粗壮结实,有点胖,说话嗓门大,没有一般女人的那种温情和柔媚,特别是那双脚,比我瘦小的父亲的脚板还要大。她穿42码的鞋,特难买。  相似文献   

15.
虹儿 《当代护士》2010,(4):47-47
母亲走的时候,那年的海棠花还没有开。 在一块清净的墓地,我找到了一块青青的石碑,上面刻有母亲、父亲还有她儿女的名字,一直很清晰。我把鲜花放在墓碑下,默默地看着、靠近并用手轻轻地抚摸墓碑,感觉有一种疼痛浸入肌肤。母亲怀里的那份温暖,母亲疼爱的那份宽容,慈祥额头上绽放的那份笑意已经走远了。冰冷的墓碑默默无语,把一份海一样深情的思念留给活着的人。在墓碑的旁边有两颗青松护卫,不大的门廊上总是净无尘土与落叶。  相似文献   

16.
孙青 《康复》2021,(10)
案例故事三 父亲投资被骗后,终日呆坐在椅子上…… 讲述人娜娜(31岁) 如果我能早些发现父亲的异样,多给他一些关心和陪伴,他现在的状态或许会好很多. 这事发现在父亲退休后的第三年.当初,我特地回国庆祝父亲光荣退休.他工作了大半辈子也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但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理想,母亲在视频对话里总说父亲情绪低落,不适应退下来的日子.现在的平淡与以往的呼风唤雨相比,差别太大.我无法在父亲身边照料陪伴,只能嘱托母亲多开导开导父亲,让他想开一点,好好过日子.  相似文献   

17.
父亲     
父亲病了,病得很重。心衰,肾衰,靠血液透析维持着生命。深夜里,我接到了大哥传来的消息,泪水顿时迷糊了双眼。震惊之余是伤痛,伤痛之后是懊悔。平日里,我为什么不能经常回去看看父亲?!那一夜,我没有合眼,泪水湿透了枕头,脑海里一直浮现出父亲的身影与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父亲行医一生,身体一向健朗,  相似文献   

18.
父亲在世时,母亲总爱叨叨,我们做儿女的从不评理也不挡架,因为每次争执都是以父亲一个“坏坏”的笑和一句“好男不和女斗”而平息。当父亲83岁了无遗憾的走向归途后,母亲却怔怔地说:争了一辈子,让了我一辈子,到头来你却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走了,往后连个叨叨的人都没了……每当看到母亲发怔,我们就微笑着站在她的身后抚摩母亲的苍苍白发,母亲的皱纹更多了,  相似文献   

19.
倪莉 《当代护士》2005,(6):54-55
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不懂事,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母亲的视力一直不太好,到了他考上大学那年更是已经近乎失明,只剩下些模模糊糊的光感。  相似文献   

20.
母爱如灯     
阿妞 《当代护士》2007,(1):48-48
母亲打小就在我家,是我父亲的童养媳,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