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人.干预组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常规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对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所用负压、血氧饱和度、吸痰管牵拉及黏膜损伤出血、气管内导管消毒效果、吸痰后感染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接近生理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 ml,每4 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x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 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咏梅  王晓红  喻瑛  张梅 《现代护理》2005,11(12):935-936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ml,每4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χ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方法重症颅脑外伤人工气道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间断推注湿化液,并连续观察5天.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形成痰痂、吸痰时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吸痰刺激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明显减少痰痴形成、肺部感染、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并可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或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滴注湿化法。观察﹑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痰次数、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滴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 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氧动雾化与微泵滴注0.45%氯化钠溶液对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用0.45%氯化钠溶液做湿化液,A组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种湿化方法湿化效果及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湿化效果显著,对患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明显低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动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对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建立人工气道时间≥48h的危重患者56例,其中气管切开50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神志清楚者34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采用机械加温加湿器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8例)组成观察组,第2组采用气管内滴注0.9%生理盐水或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的28例(神志清楚者16例)组成对照组。同时观察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舒适率、吸痰费用。结果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Ⅰ~Ⅱ度,对照组痰液粘稠度:Ⅱ~Ⅲ度;2组在舒适率、吸痰费用、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应用中优于常用的气管内滴0.9%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这些传统的呼吸道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微量泵滴注联合空气加湿器用于喉术后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71例喉癌行喉切除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人工调速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输液器持续微量滴注,并配合病室内床旁放置空气加湿器进行空气湿化,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比较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痰液黏稠度、痰痂或血痂形成率显著降低,日均湿化液滴入量更多,日均吸痰次数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提高(均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滴注联合空气加湿器用于喉术后气道湿化,能够改善喉术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配合气道湿化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芳 《当代护士》2004,(10):8-9
目的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2组,人工气道湿化A组为推注法,B组为滴注法.结果湿化6h后效果比较,B组效果良好率为86.21%,A组为52.17%,效果差者A组为8.7%,B组为0.001%,B组气道湿化效果较好..结论滴注法气道湿化效果满意,且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气管切开均为41例,气管插管均为18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微量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选择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后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在现阶段是最适合患者的湿化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呼吸系统刺激小湿化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与常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撤机后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人工鼻组)、B组(持续微量泵组)和C组(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组),研究期间,测量并记录每日环境温度、每日同一气管切开口位置温度和湿度、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 O2)、吸痰量和吸痰次数,评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吸痰量、吸痰次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控制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C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方法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效果,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200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患者,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和2.5%碳酸氢钠气道滴入吸痰,比较吸痰前后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痰液性状的变化.结果 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液吸痰前后痰液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5.26±1.74)次/d与常规吸痰(13.37±4.19)次/d相比较,可减少吸痰次数而降低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效果满意,且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