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林毅教授在系统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拓展了郁证学说在乳腺病中的运用,提出了“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中医治疗乳病可从气郁、血郁、火郁、痰郁、食郁、湿郁“六郁辨之”,乳房疾病的产生主要与肝、脾(胃)、肾及冲任等经络相关;乳腺疾病可从“六郁治之”,确立了“明辨六郁,详察虚实,标本兼顾,平衡调治”的总体治则,临床诊疗可采用祛除诸郁之疏肝、祛瘀、清热、化痰、利湿、消食、健脾、补肾等“八法”,以平衡调治为宗。“六郁治乳”理论为构建中医乳房病学系统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郑云议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4):364-366
目的自拟通郁饮加减辨治郁病的临证经验总结。方法自拟通郁饮由柴胡、酒香附子、郁金、朱茯神、龙骨、牡蛎、陈小麦、合欢花、百合、川芎、胆南星、厚朴花、磁石、神曲、大枣组成。根据辨证进行加减,水煎服,1日1剂,5—10剂为1个疗程。治疗组纯用通郁饮加减煎服,对照组根据病情服用西药多虑平、奋乃静等治疗,两组均辅用心理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56.7%、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分别为11.66、4.90,P〈0.01、〈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郁饮加减是辨治郁病的有效方药,体会可能“五脏六腑皆令人郁”。 相似文献
4.
5.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化为胃癌的重要病理阶段,其发病机制与朱丹溪在《 丹溪心法》中提出的"六郁"理论存在内在关联。基于"六郁"理论,PLGC之病机可归纳为:气郁中焦,升降失调;瘀血内停,胃失濡养;痰浊中阻,胃络郁滞;火郁中焦,火炼生癌;湿浊困脾,脾失健运;食积脾胃,运化失司。据此病机,临证以气郁顺之、血郁行之、痰郁消之、火郁发之、湿郁化之、食郁导之为原则治疗,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丹溪心法》中风病辨治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风是中医四大难治证之一,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提出了"内风"的早期观点,其对于中风病的病机及证治做出了详细阐述,为后世中风病的全面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丹溪心法》所论中风辨治进行简要分析。1提倡治痰为先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病的病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唐宋之前多以外风立论,而宋金元时期,由于实践经验的 相似文献
8.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传人整理的著作,是丹溪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中涉及内、外、妇、儿、肛肠、五官诸科疾病,几无不备,内容极为丰富,理、法、方、药兼备,对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胃病的的论治也有独特见解.本文就《丹溪心法》中胃病的辨治方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析伤科病中病邪在经与在络的辨证方法及其治疗手段。即通过辨疾病初久、辨疼痛性质、辨病情发展、辨局部血管色泽的方法诊断疾病在经与在络的情况,并分别运用针刺留针与刺络放血之法驱除在经与在络之邪。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极为常见。现将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体会介绍如下。1大补宗气是治疗慢性心衰的不弃之法心衰的病人,普遍存在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严重的患者在就诊时常描述说,感心中提气不上,气欲断而不能续,心脏就要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李竹英教授在长期治疗肺脏疾病的过程中,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郁”密不可分,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肺脾肾虚损,其标为“痰浊”“血瘀”“肝郁”,在此病机基础之上提出“扶正化痰、疏肝活血”之法,临证四诊合参,灵活用药,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在我国60岁以下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左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指在周围血管脂质代谢紊乱,致动脉壁脂质沉着,粥样硬化改变,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 相似文献
18.
吾师顾丕荣老中医,系沪上名医,一生精研岐黄之术,行医60多年,今特择其辨治临床常见但较难治疗的“肝系缭乱”证,妙用酒浸郁李仁的经验作一介绍,以启迪后学、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9.
男性不育症是诸多男科常见病中较为难治的疾病,现从男性不育症辨证上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上宏调阴阳与微调阴阳相结合两方面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辨治,希望能给读者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上以启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