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力是护士长实施病房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和恰当地动用影响力?作者的体会是:紧紧围绕构成影响力的人格因素、权利因素、智能因素、情感因素,全面地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老年人危险因素情况的观察、交流和分析,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精神因素、安全因素等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更好地根据老年人的危险因素特点给予预防,并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关爱、支持。  相似文献   

3.
4.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护士职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常见因素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针对给护士造成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护护士的自身安全并强化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指征中包括产妇因素、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其中产妇因素有着软产道异常、产力异常;胎儿因素有胎儿生长发育异常和胎位异常;社会因素有产妇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周围环境影响,以及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鼓励有关。根据我站2002~2004年住院分娩病人1050人中,剖宫产率占48%,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应控制在25%左右的这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励-保健理论,指导教育培训激励、主人翁精神激励、个人发展激励、奖金发放等调动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结果实施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提示,应用双因素理论能激发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励-保健理论,指导教育培训激励、主人翁精神激励、个人发展激励、奖金发放等调动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结果实施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提示,应用双因素理论能激发聘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孙爱珍  高小丽  王瑞玲 《护理研究》2013,27(15):1458-1459
二次心肌梗死是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人经治疗心悸、胸骨后疼痛等自觉症状消失、食欲良好、体力恢复,达到临床痊愈后再次被诊断为心肌梗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下降,低于10%[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患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1] 。作者分析了从 198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住院的4 0例青中年 (<5 0岁 )AMI病人 ,并与同期 12 0例老年 (>60岁 )AMI进行比较 ,以探讨青中年AMI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青中年AMI共 4 0例 ,男 39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8(2 6~ 5 0 )岁 ;老年组 12 0例 ,男 70例 ,女 5 0例 ,平均年龄 66(62~ 75 )岁 ;两组病人均符合WHO诊断AMI标准[2 ] 。1.2 危…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我室对宣武医院所属的178个医疗合同单位进行了不孕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在43109对夫妇中,查出704对不孕症夫妇,患病率为1.633%。不孕症的诊断标准为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两年未能受孕者或曾有过妊娠,又有两年来避孕,未能再受孕者,称原发和继发不孕,还包括不育症,即虽有过妊娠,因流产、早产或死产,未有活婴者。选择其中414对年龄在40岁以下的夫妇进行不孕病因分析,结果主要病因有:排卵因素(64%),输卵管因素(35.7%),宫颈因素(6.76%),子宫内膜异位症(6.28%),子宫肌瘤(3.86%),子宫内膜结核(1.45%),全身系统性因素(4.8%),男性因素(3.5%),双方因素(18%),原因不明因素(12.56%)。其百分比均由单独因素分析,但一对夫妇也可以有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城乡剖宫产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乡剖宫产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分别选择于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和某县级医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统一筛选分组,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无论城乡剖宫产率还是医源性及社会源性剖宫产率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其中既有医源性因素也有社会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阳市正常成人低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情况,并观察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收集安阳市三医院2003/2005进行健康体检者2250名,其中男1963人,女287人;按年龄将其分为44岁以下组、45~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5个组。观察各组低胆固醇血症(血胆固醇<4.15mmol/L)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低胆固醇血症的总发生率为18.00%(405/2250)。②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19.15%比10.10%,χ2=13.89,P<0.05)。③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44岁以下组最高(25.00%),其次60~69岁组(18.96%),45~59岁组最低(7.6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阳市正常人低胆固醇血症发生率为18.00%,男性多于女性,44岁以下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陆军干部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整群调查年龄在24~59岁的陆军干部695例,分析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结果 695例陆军干部吸烟率、肥胖率分别为30.79%、9.50%,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49%、5.61%、0.86%和0.58%。吸烟率、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位居前三位。自30岁开始,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危险因素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总患病率分别为8.78%、4.46%,在30~59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斑块和IMT增厚患病率显著增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陆军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35~39岁年龄组低于参考标准的最低危险值,其他年龄组均低于参考标准的平均值,55~59年龄组的发病危险度最高为3.02%,也仅为平均危险值的0.84倍,属于极低危。结论军队干部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明显低于参考标准值,属于极低危。但自30岁开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危害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及防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需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在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自我保护 ,极易造成伤害 ,影响身心健康。现从供应室管理角度对供应室工作中的潜在危险与防护措施进行探讨。1 潜在危险因素1 1 生物性因素 供应室回收的注射器、输液器、纱布类、橡胶类及使用后的各种医疗器械、穿刺治疗包等都不同程度的沾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等病原微生物 ,这是常见且又严重的威胁。在接触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 ,而且会成为传播的媒介。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 ,丙肝和艾滋病[1] 。据英国医学会 (BMA)调查 ,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发现影响慢性疾病发生的新因素。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流行疾病的构成、发病比例、疾病类型、侵害程度以及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都在发生改变,慢性病应得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加以有效地预防、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年限。方法:本文从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对新时代下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发生的新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发现一些新的个人生活、工作以及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改变,加之相结合的社会环境的新形势都将对慢性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结论:我们在变革自己向往的生活观念的同时,也应该正视慢性疾病发生的新现象:新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新诱因,树立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城乡剖宫产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0日分别选择于桌市三级甲等医院和某县级医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统一筛选分组,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无论城乡剖宫产率还是医源性及社会源性剖宫产率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其中既有医源性因素也有社会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女性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丽  李少波 《临床荟萃》1999,14(8):351-352
女性冠心病发生率低于男性已被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所证实。近年来,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防治研究又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致病因素特点,提高其防治效果,现对本院1992~1997年5年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临床资料进行男女比较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80年冠心病全国诊断标准,488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男307例,占62.9%,其中各型心绞痛223例,各型心肌梗塞41例,其他类型43例;女性181例,占37.1%,其中各型心绞痛138例,心肌梗塞24例,其他类型19例。全组男女病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45岁、45~54岁、55~64岁、≥65岁。女性分别相当于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及老年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