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带有完整牙列的下颌骨及固定牙周夹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分别应用Mimics8.1、Geomagicstudi08.0、Imageware11.0及MSC.MarcMentat2005等软件建立带有完整牙列的下颌骨几何模型及固定牙周夹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结果:建成后的固定牙周夹板模型与临床实体组织具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力学相似性,网格质量较好,共包含145493个节点和567790个单元,加载后牙周膜内应力得到重新分布,由牙根颈部至根尖部应力值逐渐降低,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应力分布较为合理,反映出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论:利用CT扫描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和三维有限元的方法相结合,建立的固定牙周夹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临床实际情况,从而为后续不同种类牙周夹板及其基牙和牙周组织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加载力下埋伏牙的牙周应力,从而为临床上正畸牵引治疗埋伏牙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实验模型,进行双螺旋CT扫描,应用Ansys软件建立埋伏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建立的埋伏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添加牙周膜模型。对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3种工况下的力学加载,分别计算其牙周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加载1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小,最大应力值较小,应力分布比较平均。加载3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垂直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较大,最大应力值较大,但应力分布集中于加载指向的一侧。加载2即加载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45°角时,埋伏牙牙周应力区间和最大应力值中等,牙周应力分布居于二者之间。结论牵引力的方向与牙体长轴一致时,埋伏牙的最大牙周应力较小,分布比较平均,有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一定角度时,随着角度的增大,最大牙周应力变大,分布更加集中,不利于埋伏牙的牵引萌出。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牵引力的方向,以使埋伏牙最终达到其正常位置。如牵引力方向与牙体长轴成角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支抗来抵抗较大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3.
牙周夹板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牙周夹板是一种治疗松动牙的矫治器,也可以用于牙周病伴缺失牙的修复治疗或与其它治疗的配合,虽然已在临床使用很久了,仍可见到使用不够规范的情况。本文着重对牙周夹板的分类、适应范围及条件;牙周夹板的作用机理;牙周夹板制作和牙周夹板的咬合关系调整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临床牙周夹板的应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状况下,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夹板固定前后的应力分布;为临床牙周夹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CT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有限元软件建模,研究不同牙周支持组织的下前牙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夹板固定前后应力的分布。结果:下前牙的von Mises应力的最大值,随着牙槽骨吸收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变化明显,尖牙平缓。但当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或以上时,根尖的应力值急剧增大;戴用牙周夹板后,中切牙和侧切牙的应力值均减小,而尖牙的应力值增加。结论:牙槽吸收达根长的1/2或以上时,牙周组织缓冲能力降低,应采取牙周夹板固定,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夹板能有效分散力至有富余潜能的牙齿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夹板及下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应力。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应用Mimics等软件,建立树脂夹板固定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构建的夹板修复前后的几何模型与实际情况接近,共1411个节点,4718个单元;不同牙周状况下前牙树脂夹板固定后,VonMises应力的最大值均减小;戴用夹板后,垂直载荷时,下前牙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舌侧区域。结论:夹板模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能有效分散合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牙周夹板固定对牙周膜内等效应力的分散以及牙周固定后患牙位移情况.方法:选用1名牙周健康志愿者的CBCT资料,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有限元软件建立41牙不同松动度的有限元模型,对实验牙进行25 N力学加载,斜向舌侧分别与牙轴呈0°、15°和25°.研究不同松动度的患牙经牙周夹板固定后应力分布的变化和患...  相似文献   

7.
弹性义齿联合牙周夹板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弹性义齿联合牙周夹板,解决牙周病患者的义齿固位及保留轻度牙周损坏的余留牙。方法:通过延长弹性义齿基托的长度和宽度(向He面延伸),形成牙周夹板。结果:通过49例实践,成功47例,占95.91%。结论:弹性义齿联合牙周夹板,在牙周病患者义齿修复中,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在重度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光  柏宁  梅予锋 《口腔医学》2009,29(12):643-645
目的临床观察重度牙周病患者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3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制作套筒冠式牙周夹板修复体19件,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4个时段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后,牙齿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逐步变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经套筒冠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并结合牙周序列治疗,可提高牙周病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牙周病是口腔两大主要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患病率更高于龋病[1].牙周病是导致人类牙齿松动脱落最主要的原因,为了治疗固定牙周病松动牙,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牙周夹板是一种固定松动牙的矫治器,通过夹板将松动牙和健康牙连结固定在一起,形成新的咀嚼单位,以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的负荷,使患牙得到生理性休息,为破坏了的牙周组织愈合修复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牙周夹板的作用、生物力学原理、种类、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正常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其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图像,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UGNX5.0中模拟载荷分别作用于颧弓外侧的前、中、后以及整个外侧部分,按10N、30N、60N、90N、120N、150N六个级别模拟六种工况,记录分析该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在六种工况下,除应力值大小不同外,应力集中部位固定,颧弓存在着三个应力较大的区域,分别为颧弓根部转折处、颧颞缝部位以及靠近颧骨端转折处。应力作用于颧弓中间部分时,模型最大应力值高于其他作用部位。结论:实验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颧弓常见骨折部位的力学机理,为新型颧弓骨折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下尖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应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下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正畸力作用下尖牙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利用DICOM数据建模法,建立下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力学实验。结果:建立了下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不同载荷时牙根表面应力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利用DICOM数据建模法,可建立良好的三维有限元正畸力学实验模型,单个力作用于牙冠表面时,牙齿呈倾斜移动的应力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三维有限元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力矫治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在矫形力矫治研究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在未来口腔正畸应用中的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螺纹形态变化对周围骨组织应力大小的影响,为临床设计和选择最佳的种植体螺纹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包含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设定螺纹宽度恒定(W=0.2)螺纹齿高(H)变化范围为0.2-0.6mm,或螺纹齿高恒定(H=0.4)螺纹宽度(W)范围为0.1-0.4mm.在种植体正中分别加载垂直向100N和颊舌向45°50N的作用力进行分析.观察H和W变化对颌骨平均应力Von-Mises峰值的影响.结果:即刻负载时,垂直向加载(F1)时,齿高及宽度变化时种植体Von-Mises应力峰值增幅分别为68.39%和20.90%;侧向加载(F2)时,种植体应力峰值变化增幅为42.28%和32.51%;结合两种作用力,当螺纹宽度恒定,齿高为0.3-0.5mm时,即刻负载情况下种植体对颌骨产生的应力峰值相对较小;齿高恒定,宽度设计为0.1-0.3mm时,种植体对颌骨产生的应力峰值相对较小.结论:在生物力学方面研究表示,圆柱状反支撑形螺纹种植体最佳的螺纹设计为螺纹齿高在0.3-0.5mm之间,螺纹宽度在0.1-0.3之间;相对于种植体螺纹宽度而言种植体螺纹齿高对应力分布影响更大,种植体螺纹设计时更应重视齿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法了解桩核冠修复体在功能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并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桩核冠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Many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dental literature. Some of these have analysed just the crown of the tooth, others have included part or all of the root, while others have included the supporting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ich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as important to the model when analysing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a tooth. A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ain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lower second pre-molar was developed, which included the supporting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Two 50 N loads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a load in centric occlusion. The nodal x, y and shear stresses were recorded along two horizontal planes, one in the crown and one in the cervical region. Each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was systematically removed and the remaining structures reanalysed. It was found that it wa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include both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when undertaking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tee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