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卵泡中、晚期阴超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紊乱如官腔内一个或数个强回声光团或基底层下低回声或内膜异常增厚患者(n=280),分为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n=100)和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n=180)两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本研究官腔镜下定位活检并普遍诊刮病检10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94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94%;月经来潮24 h内行诊刮病检180例,检出子宫内膜病变138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6.67%.比较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筛查手段,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官腔镜病理检查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疾病(UED)患者108例,依据检测方法分对照组54例,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组54例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联合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炎的符合率分别为87.50%、100.00%、88.89%、100.00%、88.89%及100.00%,优于对照组(75.00%、67.00%、77.78%、80.00%、77.78%、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诊断总符合率为92.59%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 7,P0.05)。联合组在子宫内膜≤4 mm与子宫内膜4 mm的总良性预测率为90.7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 7,P0.05)。联合组的灵敏度94.44%,特异度83.33%,阳性预测率92.59%,阴性预测率90.74%均高于对照组(88.89%、74.07%、85.18%、87.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假阳性率24.07%,假阴性率9.26%均低于对照组(31.48%、12.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正确指数81.48%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 4,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UED患者,有效发挥了两者的优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80例,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以及相关手术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受孕率、复发率以及临床效果。结论术后两组患者月经量均有所减少,观察组(156.45±22.89 ml)低于对照组(168.78±25.8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都有所提高,观察组(138.45±24.78 g/L)高于对照组(118.69±22.9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6.45±1.35 mm)薄于对照组(8.78±2.0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受孕率(93.75%)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7.50%)低于对照组患者(3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够提高患者的受孕率,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宫腔镜手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并术后口服孕激素10d,对照组(53例)仅行宫腔镜手术。观察两组术后月经量、月经期、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均减少(P0.05)、血红蛋白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月经期均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复发率(1.9%、3.8%)低于对照组(3.8%、16.9%)(均P0.05)。两组治疗后妊娠率未见差异(64.7%、65.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8%)与对照组(0.0%)对比未见差异(P=0.153)。结论: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可显著改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月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抑制复发,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效果优于单独宫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02例于2012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四医院,绝经1年以上无症状但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术,部分患者可疑部位活检,均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状态下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结果102例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4~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20例(43.48%)、良性病变25例(54.3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例(2.17%),子宫内膜癌0例(0.00%)。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符合绝经后改变5例(8.93%)、良性病变46例(82.14%)、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5.36%)、子宫内膜癌2例(3.57%)。两组子宫内膜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以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为主。但是对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潜在恶性病变及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建议进一步宫腔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妈富隆辅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以探讨妈富隆对降低伴子宫内膜增生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04例,均伴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或复杂性增生),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及诊刮术;随机分为观察组142例术后第5日开始给予妈富隆口服,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162例术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4.9%;对照组复发54例,复发率为33.3%,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诊刮术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如伴有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或复杂性增生),术后辅助妈富隆周期性口服并定期严密随访,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6例宫腔镜检查患者术前B超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80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172例(阴道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90.12%),宫颈管息肉130例(86.92%),内膜增生102例(92.16%),子宫肌瘤96例(96.88%),退化蜕膜及绒毛68例(95.59%),内膜炎26例(84.62%),内膜癌9例(88.89%),宫腔粘连8例(75%),超声异常但宫腔镜下无组织刮出48例(33.33%)。内膜呈分泌反应48例,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60.42%。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67%。结论:对可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应进行宫腔镜、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对于子宫内赘生性病变阳性率高。宫腔镜下取标本增加病理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检查在老年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息肉老年患者128例,均行宫腔镜与经阴道彩超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经阴道彩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128例疑似患者中有109例(85.16%)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的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为97.25%,显著高于经阴道彩超的82.57%(P<0.05)。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经阴道彩超(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经阴道彩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老年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探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①32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研究组②41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黄体酮10天;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比较3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①、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较低(P<0.05),内膜变薄(P<0.05);研究组①与研究组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2.
吴燕燕  邱建 《中国妇幼保健》2023,(21):4279-4282
目的 分析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总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月经天数、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厚度;检查患者激素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于术后3个月内统计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为(181.33±15.21)ml,月经天数(5.32±0.62)d,子宫内膜厚度为(3.36±0.52)mm,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周期为(26.59±3.22)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E2)水平为(129.17±11.02)μmol/L,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为(5.65±0.92)U/L,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为(4.71±0.76)U/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2.81±1.14)g/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3.8±1.6)s, D-二聚体为(165.2±21.7)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观察组呕吐1例,出血2例,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0,P=0.035)。结论 地屈孕酮可以通过拮抗雌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的月经及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凝血功能,恢复子宫健康生理环境,从而降低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以术后病理或者活检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宫腔镜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的诊断效果。结果 104例患者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3例(31.73%),子宫内膜息肉16例(15.38%),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13.46%),子宫内膜癌7例(6.73%),子宫内膜炎13例(12.50%);正常子宫内膜21例(20.19%);宫腔镜检查诊断总符合率以及对子宫内膜炎、正常子宫内膜的诊断符合率均要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特异度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要高于诊断性刮宫,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患者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刮宫术,观察组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经期时间和月经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22.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肯定。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选择适宜的宫腔镜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口服避孕药预防复发的效果,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在该院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后同时给予避孕药治疗,对照组术后未采用任何药物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测量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病情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月经恢复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后期均自行消失。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给予口服避孕药可明显抑制其病情复发,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523例绝经后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根据其宫腔镜检查病理结果,分析其子宫内膜恶变的风险。结果 52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24例(4.6%)、子宫内膜息肉268例(51.2%)、子宫内膜炎44例(8. 4%)、粘膜下子宫肌瘤16例(3.1%)、宫腔粘连53例(10.1%)、良性子宫内膜增生89例(17.0%)、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13(2.5%)、子宫内膜癌16例(3.1%)。BMI≥25、有阴道出血或排液症状、内膜厚度≥10m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重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进行必要的宫腔镜检查及早发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同时减少无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有创操作,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6~2018-12我院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70例2017-06~2018-12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mo月经量、术后6mo复发率、术后6mo自然妊娠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mo,观察组月经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观察组复发率(5.88%)较对照组(23.53%)低(P0.05);术后6mo,两组自然妊娠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下观察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为寻找病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黔江中心医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常的不孕症患者150例,于宫腔镜下取其内膜组织活检,以病理结果为准评价经阴道超声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异常的准确率。另取1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于正常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两组女性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不孕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其中133例(占88.67%)病理结果诊断为异常子宫内膜。不孕组月经周期中所有阶段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月经周期中所有阶段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还可以获得患者的子宫血流动力学数据,对其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综合评估,具有无创、廉价以及准确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组40例(联合治疗组)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40例(单独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0.0%(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5.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17.5%(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能够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手术的138例患者,比较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检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5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腔镜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厚度0. 5 c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超声检查。即使无症状的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0. 5 cm仍需积极干预,积极诊断、治疗,首选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