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螺旋CT对不典型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初步诊断为不典型肺部结节病的32例患者进行高分辨力螺旋CT检查,观察其影像特征.结果 在32例患者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钙化性状,肺部淋巴结肿大症状大多发生一侧肺门及纵膈部位,占62.5%,发生在肺门及纵膈部位的,其各占比例为6.25%及37.5%,钙化的有8例,占25%.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CT强化.结论 经高分辨力螺旋CT检查显示不典型结节病多数发生在肺部的肺门及纵膈,伴有纵膈林巴结肿大症状,但边缘分界较明显且伴有点状钙化及囊变症状,CT增强较明显,能清晰观察到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B超在鉴别腮腺肿瘤性质中的应用价值,以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恶性肿瘤37例术前螺旋CT和B超的影像学资料,由三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未知临床、病理和其他影像资料的情况下,根据CT或B超的影像图和将二图像联合的三种诊断方法,对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得出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独立应用CT或B超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两者联合应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准确性明显优于二者独立应用。结论螺旋CT和B超联合应用于腮腺肿瘤的检查能相互弥补不足,可提高术前影像学对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CT检查确诊纵膈增宽的原因。将25例纵膈增宽的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发现 CT能准确确定纵膈增宽的原因,外伤、炎症、肿瘤及大血管变异引起的纵膈增宽,并准确定位。认为CT对引起纵膈增宽的原因诊断较明确。  相似文献   

4.
齐晓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403-3404
目的 通过对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CT影像分析,总结CT诊断方法在妇科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CT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确诊结果,分析CT诊断在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结果 患者的CT检查的妇科盆腔肿瘤检出率高达91.89%,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X2=6.2535,P>0.05,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CT检查能够对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诊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值得临床实践推广使用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增强延时扫描用于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为肝脏肿瘤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脏肿瘤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经CT增强延时扫描,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肝脏肿瘤患者的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诊断符合率、误诊/漏诊情况以及影像特征。结果:80例肝脏肿瘤患者手术病理结果方面,包括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肝母细胞瘤,占比率分别为40%、15%、10%、15%、10%、5%、5%,诊断符合率100%。经CT增强延迟扫描后,诊断符合率为97.5%、误诊/漏诊率2.5%。经统计学计算,P>0.05。另外,分析图像特征,原发性肝癌动脉期结节强化、延迟期低密度状态,肝囊肿动脉期点状强化,各类肝脏肿瘤疾病影像特征有特异表现。结论: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鉴别诊断肝脏肿瘤准确率高,且检查创伤小、安全性高优势突出,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诊断过程中鉴别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检索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卵巢囊实性肿瘤患者69例,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采集行CT和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仪器在卵巢囊实性肿瘤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结果显示,69例患者中CT共发现恶性患者39例,占56.52%;良性患者26例,占37.68%.超声检查出恶性患者31例,占44.93%;良性患者22例,占31.88%.结论:CT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诊断过程中,鉴别恶性和良性比超声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和检出率比B超检查更具优势,是值得临床医生信赖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B超检查的有力补充方式,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5例纵膈Castleman’s病的X射线平片及CT的分析 ,说明这种纵膈少见肿瘤样疾患X射线平片仅表现为纵膈团块 ,难以定性。CT检查具有一些特征 ,如多位于中后纵膈的软组织肿块 ,CT值 40左右 ,可伴少许钙化 ,增强后均匀强化 ,边界较清楚。此病的诊断需与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纵膈型肺癌、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等鉴别。以减少对此病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胸部结节病36例临床医学影像征象。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接受胸部影像检查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 36例均有胸部淋巴结肿大,21例出现对称性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52.78%,9例出现单侧与纵膈淋巴结肿大,占25%,6例出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占16.67%。11例为肺内多发型结节,5例片状融合块阴影,2例肺纤维化,2例胸膜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患者进行扫描可以准确、高效的检测出患者病灶,是医师对患者病情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仪器,在临床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例纵膈Castleman'8病的X射线平片及CT的分析,说明这种纵膈少见肿瘤样疾患X射线平片仅表现为纵膈团块,难以定性.CT检查具有一些特征,如多位于中后纵膈的软组织肿块,CT值40左右,可伴少许钙化,增强后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楚.此病的诊断需与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纵膈型肺癌、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等鉴别.以减少对此病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例纵膈Castleman's病的X射线平片及CT的分析,说明这种纵膈少见肿瘤样疾患X射线平片仅表现为纵膈团块,难以定性。CT检查具有一些特征,如多位于中后纵膈的软组织肿块。CT值40左右,可伴少许钙化,增强后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楚,此病的诊断需与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纵膈型肺癌、神经源性肿瘤及转移瘤等鉴别,以减少对此病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CT特征,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1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其临床及CT特征。结果:42例患者中肺转移16例,消化道(胃4例,肠道3例,食管1例);胰腺7例,肝2例,肾1例,其它来源不明8例;病灶位于双侧9例,单侧33例(左侧25例,右侧8例);病灶直径0.5cm~5.4cm,边界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结论:CT平扫+增强是发现、诊断肾上腺转移肿瘤的可靠方法,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特征及测量病变平扫及强化后的CT值进一步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纵膈型肺癌的MRI和CT临床表现,并且比较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3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113例患者中,65例为周围型肺癌,48例为中央型肺癌;MRI和CT诊断纵膈型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4.69%(107/113)、92.93%(105/1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CT检查中,可见病变肿块具有不规则的边缘、呈毛刺状,纵膈淋巴结异常肿大,而MRI的影像学特征与CT检查基本一致,并且二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肿块入侵胸膜、胸壁以及胸椎情况。结论:在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必要的情况下,联合运用二者,能够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及诊出率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纵隔淋巴瘤患者,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以及临床病理活检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影像特征。结果:经CT扫描以及病理活检发现74例存在纵隔淋巴瘤,而CT检查显示60例,检出率81.08%;患有纵隔淋巴瘤的患者其年龄均较小,CT扫描对于纵隔淋巴瘤有较为准确的定位,其诊出率较高;CT扫描结果显示,纵隔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纵膈增大,病变单发或多发于肺门区或肺野中外带胸膜之下,呈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有浅分叶,并常伴有胸腔积液。结论: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诊出率的临床分析,其影像特征为纵膈不规则肿块,肿块内见大片状液化囊区时,要注意对于纵隔淋巴瘤的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原菌进行分析;对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给予患者CT影像检查,依照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6株占50.92%、革兰阳性菌25株占7.67%,真菌135株占41.41%,其中曲霉菌属感染患者48例;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诊断结果表明空洞、晕征、胸腔积液及多个肺叶受累等均可作为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的CT表现特征;与单纯肺结核患者比较,CT影像特征明显,合并感染患者的CT特异性更高;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33%、88.42%。结论肺结核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应用CT进行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一致,其在CT影像学中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可将空洞、晕征等表现作为临床CT诊断的可靠标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中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研究组(16层螺旋CT检查,n=18)与对照组(常规CT检查,n=18)。对比两组诊断鉴别效果。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患者诊断中,实施16层螺旋CT影像检查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螺旋CT在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45例疑似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效能,并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 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45例疑似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中明确诊断39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3.33%。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影像特征显示,病灶主要分布于腹膜、大网膜以及肠系膜,多表现为大结节或团块状增厚,边缘多不规则,侵犯腹腔脏器风险以及淋巴结肿大率较低,淋巴结无环形强化表现,腹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征象。结论 螺旋CT诊断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效能较高,临床可根据病灶形态学特点、边缘表现等特征实现对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化性纤维瘤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11例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均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输至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1例患者均为青年人,女性7例,男性4例。其中单发9例,多发2例。肿瘤位于右侧8例,左侧3例。肿瘤形态为卵圆形,肿瘤边缘均有硬化边,中心为软组织密度。肿瘤周边无软组织肿块伴随。结论:肋骨骨化性纤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妇科肿瘤患者56例,对患者分别进行CT与B超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B超检查(P〈0.05),CT检查定位准确率为91.1%,病灶准确性为92.9%。结论:CT检查对妇科肿瘤患者的诊断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征观察,分析CT对间质瘤的诊断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观察其CT影像资料,并与其大体病理加以对照。结果: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患者24例,食管间质瘤患者3例,回肠间质瘤3例,空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3例;良性患者9例,潜在恶性患者12例,恶性患者19例。通过CT诊断治疗,良性和潜在恶性肿瘤的实质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静脉其也得到加强。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诊断对显示肿瘤位置、大小与形态等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效诊断肿瘤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值得大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增强CT扫描应用于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30例甲状臃肿瘤患者,这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验确诊,对这3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扫描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接受增加CT扫描进行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为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