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衡宇  李晰  孙涛  张琰  杨鹏 《中国药师》2017,(4):603-606
摘 要 目的:比较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优化UC小鼠造模方法提供实验参考。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组和灌胃组3组,每组10只,分别自由饮水、自由饮用3% DSS溶液及4 g·kg-1·d-1灌胃DSS,连续7 d,建立UC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小鼠结肠的组织学损伤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各指标均数及变异系数的差异。结果: 自由饮用组造模过程中有2只小鼠死亡,造模结束后存活小鼠的DAI值为(8.8±1.6)分,灌胃组无小鼠死亡,其DAI值为(9.0±0.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8.7 vs. 8.6)。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为(24.8±4.2),(27.0±2.8)分,均呈典型性炎症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6.9 vs. 10.4)。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结肠组织MPO分别为(0.41±0.03),(2.32±0.34),(2.05±0.18)U·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的MP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两组间M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4.7 vs. 8.8)。结论: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均可成功诱导小鼠UC模型。与自由饮用组相比,灌胃组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异系数小,离散度低,采用灌胃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动物表现更均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成模的影响,为实验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根据性别随机分为4组,雌性对照组、雄性对照组、雌性DSS组和雄性DSS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雌性或雄性DSS组给予正常饮食+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自由饮用7?d进行造模.每日记录各组小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MY)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DMY低剂量组(50 mg·kg~(-1)·d~(-1))、DMY中剂量组(100 mg·kg~(-1)·d~(-1))、DMY高剂量组(200 mg·kg~(-1)·d~(-1))和5-氨基水杨酸组(50 mg·kg~(-1)·d~(-1)),各10只。正常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蒸馏水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DSS连续饮用7 d,诱导小鼠急性UC模型,与此同时给予对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治疗。7 d后处死小鼠并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光镜下结肠组织损伤评分(TDI),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I、TDI明显升高(P<0.01),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MMP 9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DMY低、中、高剂量组小鼠Treg/Th17比值明显升高(P<0.01),MMP 9表达降低(P<0.05),DMY中、高剂量组小鼠DAI、TDI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剂量增加,升高或降低幅度愈明显。结论 DMY可以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UC炎症,且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牡荆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DSS)和牡荆素组(4%DSS+牡荆素,50 m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饮用水中加入4%DSS造模,造模同时牡荆素灌胃给药,每天1次,并每天称重和观察血便等症状,直到实验结束。于造模7 d处死小鼠,截取结肠做HE染色并进行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ELISA方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组织病理评分增高,同时结肠匀浆MPO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6和COX-2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牡荆素组小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牡荆素能有效减轻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于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UC)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肠黏膜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于 2021年 6—12月建立 DSS诱导的小鼠 UC模型进行基础性研究。将 30只 BALB/c小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对照组(不造模、不干预)外,其余两组小鼠自由饮用 3%DSS溶液 7d建立急性 UC模型。治疗组每只小鼠每日予小檗碱( 20 mg/kg)灌胃,其余两组则每日予双蒸水 0.2 mL灌胃。使用疾病活动系数( DAI)评估小鼠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组织病理评分及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对结肠炎症程度进行评估。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肠黏膜中 occludin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第 7日 DAI评分分别为( 0.00±0.00)、(3.23±0.94)、(1.87±0.67)分( P<0.001);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0.40±0.84)、(8.20±1.70)、(4.85±0.97)分( P<0.001);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 MPO分别为( 1.94±0.58)、(4.46±1.13)、(3.11±1.05)U/g(P<0.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 DAI、CMDI及组织病理评分及 MPO升高,而 occludin蛋白水平降低;而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上调 occludin蛋白的表达保护肠黏膜屏障,进而改善 DSS诱导小鼠 UC模型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肠泰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复方肠泰给药组。采用2% DSS溶液对小鼠进行造模,小鼠连续5 d自由饮用DSS水,接着连续5 d自由饮水,重复3个循环。复方肠泰组每天按照18 g/kg ig给药,其他组ig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果,采用HE染色观察结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给予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TNF-α、IL-1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DSS模型组比较,复方肠泰组小鼠疾病状态得到明显改善,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0表达升高,TNF-α、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 复方肠泰对小鼠慢性UC具有显著地治疗作用,可能通过促进抗炎症因子IL-10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COX-2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健脾化湿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健脾化湿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其他组均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连续饮用7 d,建立UC小鼠动物模型;造模第1天同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药物干预治疗9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取结肠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通过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健脾化湿方给药后可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经健脾化湿方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明显提高,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Akkermansia增高和幽门螺杆菌降低。结论 ...  相似文献   

8.
研究覆盆子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结肠炎(DSS)组、覆盆子(DSS+BB)治疗组、覆盆子对照(BB)组。其中,DSS组、DSS+BB组自由饮用2.5%DSS溶液1 w,NC组、BB组饮用正常灭菌水。期间,用中药材覆盆子(200 mg/kg)灌胃DSS+BB组及BB组,每日1次,连续1 w。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小鼠进食、活动、毛发等一般情况,检测体重,观察粪便形态。实验第8 d,异氟烷麻醉小鼠,取血后处死小鼠,取血清进行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检测,结肠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覆盆子对正常和实验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DSS诱导的炎症状态引发明显的体重下降(P<0.05);覆盆子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性改变;覆盆子对DSS诱导的循环和局部炎症因子IL-6有明显下调作用(P<0.01)。覆盆子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表型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吲哚丙酸(IP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将SPF级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饮用3%DSS 7 d)及低、中、高剂量IPA组(在DSS给药前2 d行IPA灌胃),每组12只。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根据体质量下降、大便性状和便血状况评定疾病活动指数(DAI); DSS给药第7日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及评定病理学评分,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及结肠组织MP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MPO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PO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 <0.05,P <0.01);与DSS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IP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黄芩素(baicalein)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7),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4%的DSS创建小鼠UC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自由饮用蒸馏水,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ig)10,20,40 mg·kg-1黄芩素混悬液,阳性药物组给予美沙拉嗪600 mg·kg-1,ig,连续治疗14 d。计算并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黄芩素可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梅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给小鼠自由饮水,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予0.33 ml生理盐水灌胃,乌梅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设计剂量灌胃,每天1次,均连续给药10 d,期间进行隐血试验和观察粪便性状以及进行疾病活动度(DAI)评分;肉眼观察结合显微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测定病变结肠组织中SOD活性与MDA含量。结果发现乌梅中、高剂量组的小鼠无肉眼血便,可见松散大便。乌梅低、中、高剂量组的DAI均降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中,乌梅高剂量组黏膜糜烂不严重,溃疡小,黏膜充血、水肿程度轻;在测定的SOD活力值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测得MDA含量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提示自由基与UC的结肠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参考UC的病理过程,乌梅对UC有明显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提高病变组织的SOD活性与降低MDA含量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1/STAT3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小鼠肠道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SS模型组各10只。小鼠UC模型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odiumsulphate,DSS)诱导,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病变结肠常规病理切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2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STAT3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血清IL-6和IL-21含量、结肠病理评分、黏膜STAT3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炎症介质及肠道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推测IL-21/STAT3通路可能参与UC小鼠肠道炎症损伤,阻断病变肠道IL-21/STAT3通路,减少STAT3蛋白表达或许是治疗UC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组分单独或混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丹参茎叶酚酸类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7 d建立UC模型,再连续灌胃给药7 d,给药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分别进行长度测量,HE染色,ELISA法测TNF-α、IL-6和IL-4含量,实时荧光PCR测IL-6、COX2和IL-17A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结肠明显短缩,结肠组织TNF-α、IL-6和IL-4水平及IL-6、COX2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改善。结论丹参茎叶总酚酸及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均能够改善UC模型小鼠肠道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为丹参茎叶抗UC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经典指标结合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火麻仁油干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通过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水溶液建立UC模型;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火麻仁油对与U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干预作用。结果:火麻仁油能显著降低DAI评分并改善结肠细胞损伤;火麻仁油对UC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干预,并分别有效回调14种和9种与UC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火麻仁油干预大鼠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一碳代谢和嘧啶代谢有关,本研究为火麻仁油治疗UC的进一步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不同病期肝、肾、肠微粒体中奥美拉唑(OME)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DSS诱导UC急性期(UCA)和恢复期(UCR)大鼠模型。同时制备UCA、UCR以及正常对照(NOR)组大鼠的肝、肾、肠微粒体。将不同浓度的OME与微粒体共孵育,用LC/MS/MS检测样品中5-OH OME的生成量,比较OME在各组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结果:连续饮用5% DSS 7 d,UCA和UCR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结肠炎症状。DSS停药后7 d,UCR组大鼠症状有所好转。UCA组肝微粒体中5-OH OME的生成速率低于NOR组,UCR组的生成速率恢复到正常水平。UCA组的CLint与NOR组相比降低了45%。OME在3组大鼠肾和肠微粒体中的代谢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OME在肝微粒中的代谢会受到UC的影响而改变,可能会影响到OME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脂质体温敏凝胶剂(Bud-Lip-TS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致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昆明小鼠的药效作用。方法:建立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ud-Lip-TSG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小鼠给药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脏器指数、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中IL-6、IL-10水平,结肠组织中的TNF-α、IL-10、髓过氧化酶(MPO)水平变化。结果:Bud-Lip-TSG各剂量组小鼠的DAI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脾脏指数降低;结肠长度、结肠湿质量、结肠指数增加;各给药组结肠组织中IL-10显著升高,TNF-α水平、MPO活力显著降低,;Bud-Lip-TSG高剂量组血液中IL-6显著降低、IL-10显著升高,Bud-Lip-TSG中、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增加。结论:Bud-Lip-TSG可改善模型小鼠UC症状,对结肠黏膜有修复作用,可改善炎症因子的表达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特征。方法:将12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UC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6只,UC模型组大鼠给予5%DSS连续自由饮用7 d诱导建立UC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第8天分别给予两组大鼠灌胃CsA 15 mg/kg,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CsA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组大鼠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CsA的体内暴露强度增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35.69%,半衰期延长34.94%,体内滞留时间(MRT)延长23.17%,体内清除率下降28.00%(P均<0.05)。结论:Cs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会受到UC状态的影响而导致CsA吸收增加,代谢减慢,CsA体内的暴露强度增加,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论可为CsA的安全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黏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黏液细胞、黏蛋白MUC2的表达,了解其治疗UC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嗜酸乳杆菌(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阴性对照(冻干赋形剂)组、模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自由饮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7d造模,同时给予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黏液组织化学(AB/PAS)法计数结肠黏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MUC2的表达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2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鼠结肠黏液细胞数、黏蛋白MUC2含量减少,MUC2的基因表达下降;嗜酸乳杆菌和美沙拉嗪不同程度增加结肠黏液细胞数量、黏蛋白含量,促进MUC2的基因表达,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急性期UC小鼠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嗜酸乳杆菌促使结肠黏膜MUC2的表达上调和结肠黏膜中黏液细胞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