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水平。方法 不断细化药事管理制度,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质控标准,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质量考核情况。结果 药剂科建立临床科室药品管理质控体系,实施效果明显。结论 运用PDCA循环对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改善效果明显,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考核扣分下降幅度达71.15%,临床科室药品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PDCA循环模式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促进备用药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利用日常检查、等级医院模拟评审,设计访谈问题访谈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调查,然后运用鱼骨图等管理工具及PDCA循环理论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的监督检查、反馈、总结。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 PDCA循环用于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周宇升 《现代预防医学》2015,(17):3176-3178
摘要:目的 分析根因分析法在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用药安全与合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调查医院发生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56起,应用根因分析法寻找质量管理问题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制定改善策略与改进措施。结果 55起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的近端原因有人员因素(护士、医师与药师)、沟通因素与环境因素,根本原因有备用药品管理机制不健全、强化培训不足,沟通渠道不通畅与质量管理流程不明确;根因分析法实施后,2014年第三季度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由2015年第一季度的55起降至8起(降幅85.45%),数量误差发生次数由25起降至5起(降幅80.00%),同种药品不同剂型混放发生次数由20起降至3起(降幅85.00%)。结论 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药房总用药50000盒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而2015年7月-2016年1月期间的优化管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用药满意度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用药不良状况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管理,能够使用药突发状况次数减少,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韩哲 《医疗装备》2011,24(3):62-62
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已实行全院计算机联网。在临床工作中,处理急诊用药或临时医嘱时,常常采取先使用科室备用基数药品,待药品取回后再进行基数补充的工作方法,但因医护人员掌握微机操作水平不同及系统设计本身不完善致使数据错误频发,从而导致药品无法取回,科室备用基数药品流失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科室自2007年设计并使用药品使用登记表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附带溶媒药品的有效期风险管理环节进行调研并实施精细管控对策,以期为该类药品管理与临床用药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20年12月,调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注射剂中附带溶媒药品的品种、有效期、批号、溶媒成分等相关信息的标注情况和管理环节,找出附带溶媒药品的高危风险点,对风险点实施精细管控对策,制定相应管理规范,加强该类药品入库前监管流程和入库后管理,并持续追踪管理效果。结果 调研阶段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应用附带溶媒的16种药品中,存在药品内外包装有效期标识不统一、药品附带溶媒标注信息不全、外包装无法开盒查验、相关人员知晓情况不足等情况。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对策后,调研中发现的风险点均已得到管控并合格,管控措施实施阶段新引进的附带溶媒药品均纳入有效期风险管理,临床中未发生关于附带溶媒药品效期管理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附带溶媒药品的有效期及相关信息标注情况不统一,是该类药品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外,从生产企业、医药公司配送,到医院验收入库、药房发放至临床应用需要加强全程化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医院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对药品质量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我院自2018年3月起实施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这一时段作为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实施前,期间管理药品224672件,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这一时段作为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实施后,期间管理药品223413件,比较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实施前后的西药药品质量问题发生情况。结果:西药库库房环境管理实施后医院西药药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为0.09%(19/223413),较实施前的0.46%(104/224672)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医院西药库实施库房环境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的西药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率,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病区药品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产生的药学管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病区检查相关药品资料,根据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分组,将药品资料分为两组,2018年3月-2018年6月阶段资料为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2018年9月-2018年12月阶段资料为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组,各50份药品,对比两组药品基数管理、效期管理以及正确贮存数据。结果 (1)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病区药品备用药品基数、效期管理以及正确贮存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组,可见明显组间差异性(P <0.05)。(2)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管理缺陷总有效率(60.00%)低于实施后组管理缺陷总有效率(90.00%),两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药品管理缺陷,保证药品贮存质量,提高病区药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智慧 《中国卫生产业》2014,(6):182-182,184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区域管理质量作为对照,与消毒供应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比较观察实施前后的日处理量、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以及科室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日处理量达到(5432±421),发表论文8篇,科室满意率为98.1%,与实施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整体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期间检出5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科室对其执行的各项接触隔离措施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中,比较应用前后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临床科室各项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前(χ~2=7.95,45.28,26.99,22.32,79.22,P0.0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8.18,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凤 《智慧健康》2018,(20):15-16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在优化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医院传染病科室作为研究对象,从医院传染科的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疾病报告以及临床诊疗等方面实施数字化的信息系统管理。随机抽取建立信息系统后2017年内的158例传染疾病报告状况,并选取历史对照,共选取实施管理前的传染病卡报告150例。对比两组建立前后漏报率、迟报率。结果建立信息系统后漏报率、迟报率明显低于建立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和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可降低漏报率以及迟报率,具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安全质量管理理念用于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药剂科自2016年7月开始实施安全质量管理模式,特在2016年1月-6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中选出280例为实施前,在2016年7月-12月的患者中选出280例为实施后,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药品管理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药品损坏率、药品过期率、药品滥用率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安全质量管理理念渗透到医院药剂科管理中有助于提高药剂科的管理质量,预防意外事件发生,构建良好的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工作质量改进措施时选择PDCA的形式,对其应用和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施工作质量改进措施为2015年1月,其中实施的措施为PDCA循环,针对展开工作质量改进措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主要对管理前后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环境、器械等方面进行观察,调查临床中科室对其的满意度。结果:采取PDCA循环措施后,在设备设施管理、业务知识掌握水平、环境以及器械等方面的总评优于采取措施前的,并且临床中科室对其满意度也优于采取措施前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工作质量改进措施时选择PDCA循环可以优化设备设施等各项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增强医疗服务安全性,可以采取临床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抢救室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抢救室备用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实施。结果备用药品使用满意率由活动前的76.7%,升高到活动后的93.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进抢救室备用药的管理,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制度和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某院在2015年1月开始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将改进前一年(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与改进后一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莱院西药房购买药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中的患者满意度与药房的差错率,从而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制度和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意义.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为95.4%,药房差错率为0.7%;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82.5%,药房差错率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药品实施严格和合理的分类制度和药品监督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药房的差错率.值得在各大医院的西药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模式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供应室管理模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150例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月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后150例供应室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系统聚类法与综合指数法对我院2009年各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者了解临床工作情况,提高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3个临床科室5项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指标,作为评价临床科室的依据,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差错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的20名护理人员,其中2020年1月至12月为规范化流程管理实施前,2021年1月至12月为规范化流程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工作流程达标情况、工作质量及差错事件风险。结果 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的清洗、包装与消毒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及工作效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消毒供应室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0.05)。结论 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科室差错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5,(7):940-941
目的探讨在供应室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以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供应室集中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质量管理规程,加强环节管理,并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开展持续质量改进之前的数据作为对照,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我院供应室上午、下午常规物品送达科室及临时急需物品送达科室所用时间缩短至(45.94±2.40)min、(55.34±2.71)min、(8.21±3.54)min,服务态度、供给及时度、收回及时度等工作质量评分与实施前相比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供应室集中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缩短供应室物品送达科室时间,提升供应室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1999年12月,我院开始实行成本核算工作,在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本核算初期,药品收入计入科室收入,科室收支结余按比例提取作为奖金分配,且是惟一依据。2001年9月,医院执行国家关于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政策,取消科室药品收入,其目的也是为了降低医院药品收入的比重,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减轻患者负担。但由于药品收入占某些科室收入比例较大,为保持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