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状态下HIV/AIDS患者合并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血清生化和病毒学特征。 方法 对122例正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使用酶免法(MEI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肝功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运用RT-PCR法对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以及表面抗原和/或核心抗体阳性标本分别进行HCV-RNA以及HBV-DNA测定。以43名单纯HC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 结果 122名 HIV/AIDS患者,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97例(78.86%),表面抗原阳性3例(2.46%),表面抗体阳性者总计19例(15.57%),单纯核心抗体阳性者3例(2.46%)。HCV 抗体阳性84例(68.85%),8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RNA 阳性58例(69.05%),HIV/HCV/HBV合并感染者为0。HIV/HCV合并感染组 HCV-RNA 水平与感染者性别,CD4+ 细胞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与单纯HCV感染组 HCV-RNA水平、肝功能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HIV感染者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HIV/HCV合并感染与单纯HCV感染者血清生化及病毒学改变相似。  相似文献   

2.
黄劲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72-1473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检测134例住院HIV阳性患者HBV、HCV感染血清标志物,分为HIV+HCV、HIV+HBV、HIV+HCV+HBV重叠感染三组,单纯性HIV感染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合并HCV感染最常见达74%.对照组ALT值中位数为26U/L(16.25~37),重叠感染组HIV+HBV、HIV+HCV、HIV+HBV+HCV的ALT值中位数分别为77(23~96)、43(23~75.5)、54(33.5~108)U/L,对照组与重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值HIV+HBV+HCV组中位数为14.6 s(12.9~15.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HIV重叠感染以合并HCV最高,重叠感染会加重肝功能损害,以同时重叠HCV、HBV感染组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临床常见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和治疗时机与非合并感染者有一定差异,或患者在接受ART前需筛查HBV和HCV。本文简要综述HIV/HBV以及HIV/HCV合并感染病例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案选择、停药问题和不良反应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治疗失败的HBV感染肝硬化患者,按照患者入组时基线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不同分为高载量组(HBV DNA≥6.0 IU/ml,13例)与低载量组(HBV DNA<6.0 IU/ml,27例);按照患者入组时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同分为高ALT组(基线ALT水平≥4倍正常上限,15例)与低ALT组(基线ALT水平<4倍正常上限,25例)。对比不同HBV DNA水平组、不同ALT水平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毒学累积应答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换累积率及ALT累积复常率],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通过96周补救治疗,28例(70.00%)患者病毒学应答,16例(40.00%)患者HBeAg血清转换,32例(80.00%)患者ALT复常。低载量组患者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分别为74.07%、51.85%、88.89%,明显高于高载量组的38.46%、15.38%、6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LT组患者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分别为64.00%(16/25)、40.00%(10/25)和80.00%(20/25),与高ALT组的60.00%(9/15)、40.00%(6/15)和80.00%(1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结论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补救治疗能够对HBV复制进行有效抑制,改善相关指标,对于基线HBV DNA较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13)在常规护肝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5mg/kg静脉点滴,每天2次,连续10天。对照组(n=11)予常规护肝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为84.6%和7.6%,对照组分别为18%和9%(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黄疸消退明显,SB、ALT、AST明显下降。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按HBeAg情况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内单药与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HBeAg转阴率进行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75%和75%)和HBeAg转阴率(4.7%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82.8%和62.5%)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HBeAg阴性组中,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89.7%和76.0%,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97.4%和76.0%)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结论: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恩替卡韦单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首次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HIV、HB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893名首次进行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进行HIV、HCV、梅毒抗体及HBV抗原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93名吸毒者中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24%(20/893)、69.54%(621/893)、0.90%(8/893)、20.94%(187/893),男性吸毒者血清HIV、HCV、梅毒和HB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70.05%、0.75%、21.30%,女性吸毒者血清HIV、HCV、梅毒和HB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1%、65.26%、2.11%、17.89%,女性HIV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HCV、HBV及梅毒的感染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性伴侣吸毒人群HIV、HCV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性伴侣人群(P<0.05)。其中静脉吸毒者556例,非静脉吸毒者337例,静脉吸毒HCV感染率83.81%,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感染率46.0%(P<0.01)。静脉吸毒HI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34%(13/556)、1.08%(6/556)、19.97%(111/556),非静脉吸毒HIV抗体、梅毒抗体、HB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8%(7/337)、0.59%(2/337)、22.55%(76/337),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0、0.70和0.36。合并感染HCV、HBV病毒者15.34%(137/893),其中静脉吸毒19.60%(109/556),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8.31%(28/337),P值为0.00。结论:佛山市顺德区女性吸毒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率明显较非静脉吸毒人群高,静脉吸毒者合并HCV、HBV病毒感染率较高,多个性伴侣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率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HIV、HBV、HCV在吸毒人群中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白细胞介素(IL)-4-589基因多态性(SNP)的关系,探讨其免疫遗传机制.方法 对438名研究对象检测HBV、HCV感染标志物,筛选出健康对照者74例和感染者203例,其中HBV合并HCV感染组79例,单纯HBV感染组69例,HCV感染组55例.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技术(RT-n-PCR)检测HCV-RNA表达,并分析IL-4-589 SNP,观察SNP与慢性HBV或HCV感染、HCV病毒复制和ALT的关系.结果 IL-4-58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感染类型和HCV-RNA复制均无关系(P>0.05);IL-4-58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ALT≥80 U/L组与<80 U/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CT和CC基因型肝脏损伤的OR值是TT基因型的3.43和8.25倍;携带C等位基因的肝脏损伤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2.31倍.结论 IL-4-589位点CT、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能增加HBV和(或)HCV感染者的肝脏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恶性肿瘤患者 ,2 15 3例 ,正常人 5 79例的血清HBV、HCV、HAV标志物 (乙肝系列五项 ,抗 -HCV、抗 -HAVIgM)。经统计学处理 ,采用X2 检验 ,结果显示 :恶性肿瘤患者单项抗 -HBs阳性率 2 8 3% (60 9/ 2 15 3) ,低于正常人4 0 9% (2 37/ 5 79) ,差别显著 (P <0 0 5 )。HBV抗原阳性率 11 8% (2 5 3/ 2 15 3) ,高于正常人 8 6% (5 0 / 5 79) ,差别显著 (P <0 0 5 )。抗 -HCV ,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 6% (5 7/ 2 15 3) ,高于正常人 0 5 (3/ 5 79) ,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1)。有HCV与HBV重叠感染 ,抗 -HAVIgM检出率极低 ,亦有HAV亦与HBV重叠感染 ,但未发现HBV、HCV、HAV三者同时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HCV)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HBV/HCV合并感染者9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就诊的90例单纯HBV感染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抗病毒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HCV优势病毒株及混合优势病毒株分别占88.9%、13.3%;在HBeAg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毒学总应答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优势病毒株为丙型肝炎病毒,且丙型肝炎病毒株可对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复制进行有效抑制,而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与PEG-IFN-α2a(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治疗则具有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但治疗后易复发,并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药物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临床应用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干扰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定及利巴韦林,干扰素最早用于治疗HBV,疗效在30%左右。经临床分析,有急性肝炎史,血清ALT水平高、慢性活动肝炎,血HBV DNA水平低、HIV阴性的HBV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佳。干扰素单独治疗HCV疗效在20%-30%,与利巴韦林联用治疗HCV可增加疗效。治疗48周,持续反应率达41%,血清ALT水平高,血HCV RNA水平低,HCV基因型非1型,无肝纤维化,低肝内铁离子,年龄较轻等患者治疗反应较佳。拉米夫定抑制HBV活性强,可显著降低病毒载量,但易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4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HIV合并HCV、HBV、TP的感染率。结果145例 HIV抗体阳性者中,合并 HCV感染6例(4.14%)、合并 HBV感染9例(6.21%)、合并T P感染44例(30.34%);合并 HCV/T P感染1例(0.69%)、合并HBV/T P感染4例(2.76%)。性接触感染HCV、HBV和T P分别为3、8、43例,吸毒感染HCV、HBV和T P均为1例。结论 HIV/T P合并感染率高于 HIV/HCV和 HIV/HBV合并感染率。性接触是H IV/T P合并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为抗病毒药物,其抑制巨细胞病毒(CMV)活性较阿昔洛韦强。临床研究证明,更昔洛韦是治疗免疫缺陷患者合并CMV感染和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吸毒者ALT水平及其与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毒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6年9月到厦门市仙岳医院检查的768名吸毒人员血清中ALT的进行检测,同时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并与同期检测ALT、HBsAg、抗-HCV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768例吸毒人员ALT水平显著高于512例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8,P<0.01);768例吸毒人员HBV感染率与1171名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249,P>0.05);768例吸毒人员HCV感染率与289例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7.83,P<0.01);吸毒者单纯感染HCV组的AL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感染HBV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P<0.01).结论 吸毒者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吸毒者HCV感染情况要比HBV感染更为严重,在影响肝功能的过程中,HCV感染的作用要明显大于HBV感染的作用,吸毒者ALT的异常主要与HCV感染有着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政新  施彪  何岐林 《淮海医药》2004,22(5):395-396
目的 探讨输血相关病毒 (TTV)在肝脏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抗 - TTV、抗 -HAV- Ig M、抗 - HBs Ag、抗 - HCV、抗 - HDV- Ig M和抗 - HEV- Ig G及抗 HGV,速率法和重氮法分别检测血清 AL T、TBIL。结果  2 0 7例肝病患者中 TTV阳性率 1 7.87% (37/ 2 0 7)。其中 TTV合并其他肝脏病毒感染阳性率 1 2 .1 4 %(2 1 / 1 73) ,非甲 -庚型肝炎抗 TTV阳性率 4 7.0 6 % (1 6 / 34)。TTV合并感染的其它肝炎病毒主要为 HBV、HCV和HGV。曾接受输血和 /或血制品的肝病患者抗 - TTV阳性率 4 2 .31 % (1 1 / 2 6 )。临床分型可见 TTV感染阳性率在慢性和重型肝炎中较高。单纯 TTV感染和重叠感染的患者血清 AL T及 TBIL 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单纯TTV感染的病人肝损伤较轻。结论 肝病中存在 TTV感染。 EL ISA法检测抗 - TTV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南药学》2019,(11):1958-1962
目的分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硼替佐米合用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AIDS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同时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硼替佐米的患者,利用RUCAM量表评价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肝损伤发生的类型、严重程度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硼替佐米合用导致肝损伤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6.33±10.36)d,肝脏生化学指标AST/ALT <1,患者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RUCAM量表评分≥7分(很可能),严重程度为1级(轻度)。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ALT下降幅度大于50%的平均时间为(11.26±4.31)d。结论 AIDS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在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硼替佐米治疗时,出现的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ALT和TBIL的升高程度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指导拉米夫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按治疗前血清ALT水平将105例CHB患者分为三组:其中,ALT>200 IU组32例,ALT 100~200 IU组38例.ALT<100 IU组35例.所有受试对象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 治疗后,ALT>200 IU组和ALT 100~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ALT<100 IU组的患者(分别P<0.01和P<0.05);ALT>200 IU组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b转换率明显高于ALT<100IU组的患者(P<0.05).结论 治疗前ALT水平高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可能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及肝功能异常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4例海洛因依赖者入院时均进行血清HBV、HCV标志物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并分别对影响HBV、HCV感染及ALT异常的诸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4例海洛因依赖者中,HBV感染217例(55.1%,HCV感染101例(25.6%),ALT异常48例(12.2%),其中在276例滥用注射方式中,感染率分别是55.4%(153/276)、34.8%(96/276)、16.3%(45/2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感染与年龄正相关,而与吸毒时间、吸毒剂量、吸毒方式无明显相关;HCV感染主要与吸毒方式有关,注射者发生HCV感染的机率要显著高于烫吸者;ALT异常主要与HCV感染有关,其次是性别差异,男性ALT异常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中,HCV感染较HVB感染更为重要,对肝功能损害也更为常见,特别是在滥用注射方式者中。因此,早期干预并跟踪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黄欣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60-236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用FQ-PCR法检测232份怀疑HCV感染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ALT和抗-HCV.结果:232份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44%(102/232);抗HCV阳性率为50.9(118/232);ALT异常率为42.7%(99/232).HCV平均载量为653×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是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更适合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