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韩昌洪  陈瑶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80-80,87
目的统计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86例就诊者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运用弘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6例HBV—M检出模式共24种,常见模式8种共19608例,占97.49%少见模式16种,共505例,占2.51%。其中抗HBs阳性率22.51%;乙肝病毒携带者14.27%。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结果分析对HBV感染早期诊断,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1~2005年铜仁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2001~2005年共检测入学新生3504人。检出HBsAg阳性者209人,HBsAg阳性率为6.06%,男生HBsAg阳性率(6.85%)高于女生HBsAg阳性率(5.19%),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感染模式中同时有e抗原和c抗体阳性者占40.67%,同时有e抗体和c抗体阳性者占36.84%。结论铜仁市某师范学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HBV感染的预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收集了ELISA法对本校2003年、2004年度,年龄在15-22岁之间的3840名入学新生血清样本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排列顺序依次为:(1)HBsAg;(2)抗-HBs;(3)HBeAg;(4)抗-HBe;(5)抗-HBc,为叙述方便,出现阳性时仍用其序号表示。结果:HBsAg阳性者占总人数的3.85%,单项抗-HBs阳性者占总人数的31.69%,其他抗体阳性者占总数的7.94%;血清学标志物模式11种,HBsAg阳性模式仍以“135”、“145”为主,HBsAg阴性模式以“2”、“25”、“245”为主,其中“2”模式比例最高,“25”、“245”模式次之。结论:本批青年学生乙肝HBsAg阳性携带率低于约10%的全国平均水平,阳性者中仍以五种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比例较多。  相似文献   

4.
宁炎 《实用医技》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l、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2003~2005年冷水江市青年学生中HBV的感染状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03~2005年参加高考学生体检的10711名学生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0711名研究对象中HBsAg阳性人数为1197人(11.18%),其中2003年阳性人数为298人(11.33%),2004年为423人(11.27%),2005年为476人(11.00%)。相邻各年度之间的阳性率在逐年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男性HBsAg阳性率为12.12%,女性为9.79%,性别之间HB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HBsAg阳性的青年学生感染HBV的主要血清学模式为模式1,占50.71%,其次为模式2和模式3,分别占40.02%和5.43%。本资料中还出现了几种少见模式。可能与亚临床病毒感染早期或不同型的乙肝病毒再次感染等有关。结论冷水江市青年学生的HBsAg阳性率为11.18%,男性高于女性,相邻各年度间HBV的感染率有下降趋势,感染HBV的血清学模式以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的模式1为主。建议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定期检查,对易感人群预防注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6.
祝撷英  张宏星 《当代医学》2009,15(28):44-45
目的通过对儿童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儿童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年龄≤14岁)的611名儿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对以上儿童的血清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对以上儿童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e抗原阳性模式(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中前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93%和100%。在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弱(HBsAg HBeAb HBcAb)的模式中.乙肝前S1抗原、HBV—DNA的检出率低,分别为42.6%和17%,而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模式中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结论对于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儿童来说,乙肝前S1抗原与HBeAg和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故乙肝前S1抗原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依据,可作为检测儿童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标志。结合HBV—DNA能准确地检测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及传染性的强弱.补充了临床上仅依靠血清学标志物对于儿童乙肝病毒诊断和检测的不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对其阳性率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乙肝惠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比较。结果: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率为63.7l%,HBeAg阳性率为48.38%,HBV—DNA阳性率为67,47%,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显示,HBV血清标志物传染性强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捡出率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l抗原能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清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组合HBVDNA阳性情况。结果HBsAg、HBeAg和HBcAb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155/15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5.2%(50/142);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0.2%(38/126),HBs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3/3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衄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病人体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天英  李武莉  陈韩  钱士匀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65-1166,117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对8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型与HBV.DNA定量测定。结果:模式A(大三阳)的检出率最高,为96.1%,模式B(小三阳)的HBV—DNA检出率为79.0%,模式CHBV-DNA检出率为63.5%。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血清HBeAg阴性,病毒并未停止复制;联合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DNA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疗效提高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清新县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五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ALT检测采用动力法。结果2006年共检测从业人员8976人,HBV总阳性率为71.49%,HBsAg阳性率为12.99%,女性阳性率(14.11%)高于男性(11.62%),已婚女性HBsAg阳性率(19.18%)高于未婚女性(11.62%);抗-HBs阳性率为44.81%,女性阳性率(47、15%)高于男性(41.95%);抗-HBs阴性率,未婚女性(50.03%)高于已婚女性(34.14%);检测结果模式以五项全阴的比例最高为28.51%。结论清新县2006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低于广东省人群平均水平,高危人群比例较高,今后应加大对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及公共场所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加大乙肝防治的宣传力度,全面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预防乙肝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红梅 《西部医学》2008,20(1):178-1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用ELISA法测定,并根据不同的模式分成四组;均用乙肝病毒前S1诊断试剂测定,方法为ELISA;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上述四组血清标本的HBV—DNA。结果704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491例,阳性率69.7%;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511例,阳性率72复制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伤寒杆菌对肝脏的损害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5 0例伤寒患者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30例 (6 5 .7% )出现ALT和AST升高 ,其中 83例 (36 .1% )伴有血清总胆红素 (STB)升高 ;32 0例进行HBV标记物检测 ,发现HBV感染 4 5例 ,伤寒重叠HBV感染率为14 .1% ,重叠感染组的ALT ,AST及STB均值比单纯感染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伤寒患者中肝损害较常见 ,其中重叠HBV感染者肝损害程度更重 ,但重叠HBV感染者中肝损害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肾组织HBV抗原沉积、肾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了解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肾组织HBsAg和(或)HBcAg沉积的肾炎患者33例(沉积阳性组)。同时收集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但肾组织中不伴HBsAg和(或)HBcAg沉积的肾炎患者29例为对照组(沉积阴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活检组织中HBsAg和HBcAg。结果①两组患者在血压、血尿、蛋白尿程度及肾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沉积阳性组病理以不典型膜性肾病(MN,占66.7%)和IgA肾病(IgAN,占15.2%)为主。沉积阳性组免疫荧光IgG、补体Clq和纤维蛋白相关抗原(FRA)阳性率明显增高(均P<0.05)。沉积阳性组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远比沉积阴性组严重(P<0.01)。③病毒学检查发现,沉积阳性组血清e抗原阳性率较高(48.5%),而e抗体阳性率较低(18.2%),阴性组则相反;其中沉积阳性组HBV-DNA定量≥105copies/mL者占48.5%,沉积阴性组HBV-DNA定量≥105copies/mL者占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33例患者中6例血清HBV标志物阴性或仅有HBsAb阳性,血HBV-DNA病毒载量<103copies/mL的患者肾组织中检测到HBsAg和(或)HBcAg沉积,且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满堂亮者6例(100%);光镜显示不典型MN 6例(100%)。结论对于成年人依据临床难作出HBV-GN的诊断。HBV-GN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以不典型MN和IgAN为主。肾活检组织的免疫荧光大多数表现为满堂亮。肾组织HBV抗原沉积现象可以出现在血清HBV标志物阴性或仅HBsAb阳性的患者,提示应重视肾组织HBV抗原检测,尽可能降低HBV-GN的漏诊率,尤其是血清HBV标志物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乙肝血清标志物ELISA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回顾性分析了279例处于"灰区"的HB-sAg检测标本的复检结果。方法以HBsAg检测结果0.7相似文献   

16.
邵玲玲  朱建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38-1139,1159
目的:了解HBV外膜大蛋白(HBV-LP)对HBV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收集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阳性),同时检测血清HBV-M、HBV-LP、HBV DNA,HBV-LP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由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测定采用FQ PCR。结果:不同HBV-M模式中,HBV DNA、HBV-LP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含量(拷贝数对数)与HBV-LP浓度均值呈正相关关系。在72例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中,HBV-LP阳性65例,阳性率90.3%。结论:HBV-LP在不同HBV-M感染模式中,与HBV DNA的阳性率比较吻合,而且HBV-LP浓度能较好的反映体内HBV DNA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用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25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内HBV-DNA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25例中原位杂交阳性者20例(80%),有HBV血清学标志的23例中,19例癌组织原位杂交阳性(82.6%)。无HBV血清学标志的2例中,癌组织有1例原位杂交阳性。HBV-DNA在癌细胞内的分布以核内为主,也可见于胞浆中,因而可能有整合型和复制型两种形式。提示HB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HBV感染可能成为致癌或促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成人原发性肾炎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炎)发病的联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69例成人原发性肾炎患者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HBsAg和HBcAg的沉积情况。按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分血清阳性和阴性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肾组织HBsAg和HBc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2%和10.9%。HBV抗原(HBAg)总阳性率为15.4%(26/169)。其中系膜毛细血管肾炎、膜性肾病和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25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进行了HBV-DNA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其它复制标志物HBcAg(检测125例)、HBeAg(检测115例)、PreS_2Ag(检测92例)、PHSA-R(检测114例)、Anti—HBclgM(检测118例)进行比较。HBV-DNA阳性血清中HBcAg、HBeAg、PreS_2Ag、PHSA-R、Anti-HBcIgM的检出率分别为83.75%(67/80)、62.34%(48/77)、61.02%(39/59)、74.03%(57/77)、72.97%(54/74)。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五项复制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关系应是:HBcAg>PHSA-R>Anti-HB-cIgM>HBeAg>PreS_2Ag。在HBV-DNA(PCR)阳性血清中,HBcAg的检出率为最高。提示在除HBV-DNA(PCR)外,上述五项标志物中,HBcAg可能是HBV-DBA复制的最佳指标。HBeAg在HBV复制过程中的地位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荣 《河北医学》2012,18(6):754-75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拉米夫定给药12个月,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给药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ALT的变化、HBV DNA血清变化、HBV血清学标志、病毒变异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血清HBV 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BV DNA与HBeAg阴转率、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病毒变异情况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