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发性巨大肝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赵育 《肝胆外科杂志》2001,9(5):361-361
患者 ,女 ,5 3岁 ,农民。右上腹包块 2年 ,增大伴右下肢浮肿 3月入院。慢性病容、消瘦、腹部隆起 ,腹壁静脉轻度曲张 ,腹部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 ,上起剑突 ,下达盆腔 ,有波动感 ,光滑 ,边界不清 ,叩呈浊音。血常规 ,白细胞 5 .1× 10 9/L ,红细胞 3.6× 10 1 2 / L ,血红蛋白 110 g/ L ,嗜酸性粒细胞3% ;肝功 ,碱性磷酸酶 488IU / L ,白蛋白 31.7g/ L ,白、球蛋白比值 1.2 ,AFP阴性 ;B超腹腔巨大囊 肿 ;CT肝右叶巨大囊肿。手术所见 :囊肿上起右膈 ,下致盆腔 ,壁薄呈灰白色 ,边缘清楚 ,源于肝右后叶 ,肝被推向左侧 ,并有明显压缩 ,大…  相似文献   

2.
男性,32岁。于1984年5月18日上午5时许在4米高的电杆上工作,不慎右手足触电坠落,伏卧地上,昏迷约15分钟,醒后无呕吐。当日上午在我院烧伤科门诊行烧伤创面清创包扎,下午3时感背腰部疼痛,逐渐加重,次晨7时感两下肢麻木无力,随即不能活动,且大小便障碍而再次来诊。伤前无发热、高血压及出血倾向等病史。体查:意识清楚,Bp17.3/10.6kPa(130/80mmHg),P80次/分,皮肤无出血淤斑,右前额及上唇有小裂伤,面部多处擦伤,颈略强硬,胸、腹、脊柱无异常,右腕掌侧及背侧、右掌、右踝、右足背及左(足母)趾Ⅱ°~Ⅲ°烧伤,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双上肢肌力5度,活动自如。双下肢软瘫,肌力0度,深浅反射均消失。自胸10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胸腰椎照片正常,腰椎穿刺脑脊液为红包,不凝固,奎氏试验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化验检查:Hb122g/L(12.2g/dl),WBC13.4×10~9/L(13400/mm~3),血小板9.2×10~9/L(9.2万/mm~3),出血时间30秒,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62L在正常大隐静脉组织和曲张大隐静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62L在正常大隐静脉组织及曲张大隐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H检验法分析其与大隐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正常大隐静脉组织中CD62L的表达(78.1400±2.3642)显著低于曲张静脉组织平均值(119.5354±35.5332)(P<0.05);曲张静脉组织CD62L的表达与软组织有无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愈合性及活动性溃疡有关(均P<0.05)。结论:细胞黏附分子CD62L在曲张静脉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患肢软组织水肿、皮肤色素沉着、愈合性及活动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部小切口修复深静脉瓣膜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的大隐静脉和浅静脉,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内电凝。结果:患者于手术5~10h后下床活动,7d天拆线,股部小切口愈合良好,无淋巴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5年,超声检查电凝后的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无曲张静脉复发。2年内临床治愈率为100%;3年后2例股静脉瓣膜修复处轻度反流,临床治愈率96.36%。结论: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内电凝曲张静脉,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皮透视性曲张静脉团刨削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利用关节镜和关节刨削器开展下肢曲张浅静脉团刨削术1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例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浅静脉曲张4例,肢体均有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该手术方法切口少而小,疼痛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肢体曲张成团浅静脉均消失,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提示下肢曲张静脉团刨削术系一治疗下肢曲张成团的曲张浅静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下肢血管迂曲扩张30余年,右小腿内侧皮肤红肿疼痛2周,加重2h"于2020年3月22日收入本院血管外科.患者既往无特殊,查体示右下肢较左侧稍增粗,右小腿皮肤张力正常,沿大隐静脉走行可见浅表静脉迂曲扩张明显,右小腿下1/3 以远广泛色素沉着,右下肢沿大隐静脉走行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范围40 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下肢曲张静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大隐静脉为观察组,11例正常大隐静脉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隐静脉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与差异性.结果:MMP-2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TIMP-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曲张静脉中MMP-2的高表达使其与TIMP-2比例失调,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对原发性大、小隐静脉曲张236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CEAP分类诊断,定位标记病变曲张浅静脉及贯通静脉走行,在静脉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高位结扎剥脱术,局部做1~3mm小切口,用静脉钩取出局部曲张血管或结扎功能不全的贯通静脉。结果 236例术后切口均正常愈合,曲张静脉全部消失,186例下肢浮肿术后1个月消退,40例术后3个月内皮肤色素沉着消退,10例下肢皮肤溃疡于2个半月全部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09例随访0.5~3年,平均12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彩色多普勒标记定位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并点式微创剥脱术治疗效果良好,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术后皮肤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男,张某,35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伴驱吐、恶心入院。既往健康,无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史。查体:体温38.5℃,血压18.1/11.3kPa,二肺呼吸音清晰。心脏无杂音。肝脾不大,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触及包块。无下肢静脉曲张。白血球17×10~9/L,中性0.85,淋巴0.15,血小板150×10~9/L。诊断急性阑尾炎并于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红肿,表面被复脓苔、腹腔有脓性滲液10ml左右。次日诉说发烧、左偏头痛、右下肢不能自主运动。查体:体温30℃、P120次、瞳孔等大,光反射正常,无口角歪斜,切口无异常改变,两上肢及左下肢感觉、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右下肢自主运动消失、深浅感觉正常,肌力○级、膝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阳性。急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管疾病诊断技术的进展,临床上对脾动脉瘤的认识已不再是罕见疾病。但有人报告本病仍有25%并发破裂出血死亡,所以,仍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针对2例脾动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合复习文献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1.女性,45岁。因血吸虫病普查发现肝脾肿大,于1972年5月12日入院。妊娠8次,足月产6次,流产2次。体查:肝肿大2cm,脾肿大10cm。X线检查食道静脉轻度曲张。Hb80g/L,RBC2.8×10~(12)/L,WBC4×10~9/L,Pts95×10~9/L。入院诊断:门静脉高压。术中见肝硬化,门静脉压274.68Pa。脾动脉曲张,于距脾门5cm处有一个乒乓球大搏动性肿块且与脾静脉及胰腺尾粘连甚紧,将肿块、胰尾及脾一并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1岁。因被高速旋转之铁片刺伤右腹股沟处出血15分钟来院。入院时血压8/4kPa。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急行右股动脉、静脉探查术,见右股动脉完好,股静脉于大隐静脉汇入处裂开约0.5cm×1.2cm,遂行右大隐静脉舌形瓣修复裂口,术中输血1200ml,术后血压14/9kPa,患肢甲床转红润,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给予患肢制动及抗感染、抗凝等后续处理。2周后伤口甲级愈合,如期拆线,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无肿胀。随访1年,患者右下肢无任何不适。手术方式沿右腹股沟伤口处之近、远端延长伤口,探查右股神经、股动脉无明显损伤,右股静脉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