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肺结核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对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6~2008年住院肺结核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营养组(42例)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40例)则自行饮食。监测饮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生化指标。结果 20天后营养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高于对照组;痰菌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对照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方法 设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和正常人群3个组,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等4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78.3%,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8.3%~75%,正常人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四种营养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肺结核组Hb、ALB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对此提出了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和对照分析,提出合理化营养支持建议。方法 设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肺结核和正常人群3个组,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等4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78.3%,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8.3%~75%,正常人群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肺结核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四种营养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肺结核组Hb、ALB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肺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对此提出了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以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住院的≥60岁的老年患者134例进行营养状况调查,设为观察组,将本院体检的正常老年人群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营养评价简表(MNA-SF)并按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程度分组,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MI、HB、ALB、TLC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31%,对照组为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日常生活自理程度、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随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住院时间延长,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渐增加,应尽早予以防范、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内科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与科别、年龄的相关性,为住院病人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新住院病人458例,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人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统计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内科患者入院时低质量率为6.8%,超重发生率为33.2%,肥胖发生率为12.7%,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8.4%,贫血发生率为16.1%,总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64.7%。科室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科住院患者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因科别、年龄不同,营养不良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总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价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添加精氨酸(Arg)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营养不良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进行添加Arg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放化疗前和最后一次放疗后两组营养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放化疗中断率和完成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无明显下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等指标下降比对照组少(P0.05);试验组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试验组治疗中断率较低,完成率较高(P0.05)。结论添加Arg的个体化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并降低同步放化疗中断率,提高完成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为其治疗过程中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住院的肺结核患者21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群9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住院3~5d内进行相关营养指标检测,主要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对照组人群也进行上述相应指标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和复治患者的BMI指数、TLC、HB、TP、ALB以及P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初治患者仅BMI指数、TP、ALB以及P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初治患者相比,复治患者BMI指数、ALB以及P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对复治肺结核患者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必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治、复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初治、复治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该类患者合理的营养建议。方法116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初治59例,复治57例,选择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4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初治组和复治组BMI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b、ALB、TLC三项营养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治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5.6%~71.2%,复治组为45.6%~80.7%,两组BMI、Hb、TLC评价的营养不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ALB评价的营养不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复治组较初治组的营养状态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样调查200例江阴市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围(MA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2.0%,男性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营养不良患者残疾程度严重;临床医生应关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营养状况,采取规范有效的营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24 ~48 h内即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能量按25 kcal/( kg·d),氮热比为1∶150 ~200.对照组由家属自行由鼻饲管注入米汤、果汁、牛奶、自制匀浆膳食等肠内营养制剂,静脉营养给予单瓶脂肪乳、氨基酸、5%葡萄糖制剂输注.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营养支持治疗第14天,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出现高血糖1例、腹泻2例、腹胀1例、呕吐反流2例,对照组分别为7、5、6、8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 <0.05.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评价成年住院结核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成年住院结核病人585例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测。男357例,女228例,单一类型结核387例,合并两个类型以上198例。同期312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测定并计算理想体质量百分比(IBW%)、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核病人和对照组比较,结核病各型之间、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分析。采用t及F检验。结果结核病人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并且在IBW%、BMI、TSF、ALB、TF、PA、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与Ⅲ型比较各指标降低更为明显,并且在IBW%、BMI、TSF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各指标降低明显,并且在IBW%、BMI、TSF、AMC、ALB、CHI、TLC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组比较,18~44岁、45~59岁、≥60岁3组间比较营养状况差别不大。结论结核病是营养相关性疾病。结核病人各营养指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多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2型较Ⅲ型结核、两个类型以上较单一类型结核营养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治疗在初治肺结核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初治肺结核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胸腺肽免疫治疗,检测两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痰菌变化、胸片(胸部CT)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身体质鼍指数、血清白蛋白、痰菌变化、胸片(胸部CT)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初治肺结核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痰菌阳性率高、空洞发生率高,病情较重,应尽可能加用免疫治疗,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后遗症和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对老年免疫功能低下的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4例老年免疫功能低下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果治疗2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血清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细胞;治疗6月末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及空洞治疗有效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明显改变老年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初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病变的吸收和痰菌的阴转速度,对结核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老年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了解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传统营养评价的相关性,为MNA—SF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测量52例老年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理想体重比(IBW%),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血色素(U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同时应用传统营养评价法和MNA-SF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传统营养评价人体测量为30.8%-48.1%,实验室检查为19.2%~82.7%。MNA—SF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44.2%。MNA—SF与BMI、IBW%、TSF、MAMC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结论老年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用传统营养测量评价为19.2%~82.7%。MNA-SF则为44.2%。MNA-SF是老年人营养评价的可靠方法,简便,适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瑞高)(实验组,R组)和普通营养液(能全力)(对照组,N组),监测机械通气治疗后1天,第7天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血清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观察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每分钟通气量(VE),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总氮并每天计算氮平衡。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血气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血清前白蛋白,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尿总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球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善改善(P>0.05)。结论因重症肺结核而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内脂素在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血清水平,研究内脂素水平与慢性缺氧、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COPD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同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和缺氧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成BMI1级、2级、3级、4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缺氧组。所有研究对象测定内脂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脂(TC、TG等)、血糖(GLU)、血气分析(PaCO2等)、肺功能(FEV1/FVC等)和计算BMI。结果①在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内脂素、HIF-1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②在COPD急性加重期,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GLU与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与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I、Apo-A、Apo-B水平与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BMI分组,缺氧程度分组,以及稳定期缺氧程度分组中有明显的组间差异;在稳定期的BMI分组中无组间差异。④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相关分析中,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营养指标、缺氧指标间有相关性,而在COPD稳定期仅与HIF-1α、FEV1/FVC、PaCO2、SO2%相关。⑤以血清内脂素水平为因变量,分别以营养指标、缺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COPD急性加重期,TC、TG、GLB、GLU、HIF-1α、FEV1/FVC为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稳定期组HIF-1α、FEV1/FVC为血清内脂素水平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①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内脂素水平较稳定期存在显著变化,且与缺氧诱导因子、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②内脂素水平不仅在-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能量平衡的状况,还与缺氧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可能通过HIF-1α途径的激活参与组织的缺氧调节,并在促进COPD病情演进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