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文报告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12例帕金森病的方法和良好效果。方法:我们采用国产的ASA-602S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和ASA-601T型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手术靶点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定位采取CT和电生理测试相结合最终确定靶点。CT扫描时在三脑室水平连续扫描,获得与脑标准图谱基本一致的层面,确定大脑原点以及前、后联合坐标。靶点取X:13.5mm,Y:-4--6mm、Z:0-4mm。术中采取电阻抗测试、运动试验、感觉试验等电生理方法确认靶点,实施毁损时采取72℃、70秒,制作1-3个毁损中心。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均完全消失,强直及动作灵活度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至半年,其中伴糖尿病者震颤部分复发,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CT和电阻抗,电刺激等电生理测试的结合定位,是一种可取实用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定位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时,其靶点的术前确定主要依据立体定向脑解剖图谱和经验,由所选靶点在大脑原点(AC-PC线中点)坐标系中的坐标(简称解剖坐标),表推算出靶点在立体定向架坐标系中的坐标(简称实际坐标).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射频颅内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s毁损。结果术后89.3%的病人即刻症状消除,10.7%症状减轻。手术后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评分显著性下降(P <0.01)。随访3~48个月,复发率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僵直、运动减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1994~1999年采用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进行术后2~7年疗效追踪观察,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0例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9月,我们在西藏高原海拔3658米,沸点89.5℃,大气压66.5 kPa,氧分压13.6 kPa,环境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45%的条件下[1],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和Gpi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患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毁损。结果:术后即刻症状消除89.3%,症状减轻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1月至2000年8月我院经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47~67岁。临床上均有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按Hohn&Yahr分级法,Ⅱ级3例,Ⅲ级8例,Ⅳ级1例。病程4~12年。均曾系统服内科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其中1例为γ刀术后2年无效,1例伴Ⅱ型糖尿病15年,1例患强迫症30年。2 手术情况 采用国产ASA-602S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和ASA-601T多功能射频治疗仪。靶点均选用丘脑腹外侧核。安装头架时参照CT的扫描基线:外眦上方20mm处与外耳门中点上方35mm 处的连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围手术期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局麻下用对10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护士积极配合配合医生做好对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10例帕金森病病人中,显效8例,有效2例。病人肢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障碍术后明显改善,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轻偏瘫,l例顽固性呃逆)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靶点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不仅定位精确,毁损灶小,而且对肌肉震颤和肌强直等运动障碍症状的控制效果好。在护理上应注意术中配合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方法 :对 43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 (PVP)和 /或丘脑腹中间核 (Vim核 )毁损术 ,观察术前、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 ,术前“开”状态评分为 5 6 .31± 12 .6 9分 ,术后一周“开”状态评分为2 4.82± 8.47分 ;术前“关”状态评分为 88.6 4± 19.78分 ,术后一周“关”状态评分为 35 .49± 10 .2 5分。两种状态术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术核磁共振靶点定位最佳扫描方式。方法  7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磁共振导向结合微电极记录定位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分为两组 ,采用中反转恢复序列 (IR)扫描直视定位和常规自旋回波 (SE)扫描解剖间接定位。以术中微电极记录和射频刺激验证确定的毁损靶点为标准 ,观察毁损靶点与影像定位靶点坐标的一致性 ,统计两种MRI定位方式下预定靶点与毁损靶点坐标符合率 ,结合疗效分析评价两种定位法。结果  34例行IR扫描直视定位术中靶点符合率为 88.2 % ,38例行SE扫描间接定位术中靶点符合率为 31.6 %。两种定位法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MRI直视定位较解剖间接定位电生理靶点符合率高。结论 IR序列是MRI帕金森病立体定向靶点影像定位的优选扫描方式。其个体化直视定位靶点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手术效果关系。方法:对213例PD患者进行了221次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临床分型;震颤型17例,僵直型38例,震颤僵直型158例,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171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21例;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8例;同期双侧PVP5例,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50.8%-60.8%和28.7-36.6%,但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1例,结论: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PVP对僵直、“开-关”现象、异动症,肢体无力及肌肉酸痛效果较好,震颤效果略微差一些,对运动迟缓、连带动作、语言发音也有一定改善率,但对平衡,步态及姿势等轴性症状效果较差。甚至个别症人术后步态障碍加重。Vim毁损术对震颤效果最为理想,同期双侧PVP手术易产生并发症,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难治性帕金林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直改善率为92.0%,对运动迟缓改善率为87.5%,对震颤改善率为75.0%。Hoehn-Yahr分级显著改善。结论:苍白球毁损术对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PD病人采用MRI导向法,利用MRI影像学解剖定位,确定有无漂移及临床随访效果。结果:MRI导向术治疗PD有效率达94.2%,死亡1例,非MRI导向误差引起、无明显漂移。结论:MRI导向下进行功能性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一、帕金森氏病立体定向手术概况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立体定向手术已有 50余年的历史。苍白球毁损术(pallidotomy)、丘脑毁损术 (thalamotomy)是主要术式。 50年代 ,苍白球毁损术是治疗 PD和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途径[1,2 ] 。自 1 952年丘脑毁损术被 Hassler和 Riechert引介 ,因为它能减缓震颤 ,在 50年代后期和 60年代取代苍白球毁损术治疗 PD,大部分神经学家和神经外科医生并没有认识到可以通过苍白球毁损术改善运动症状。当Laitinen和 Coworers[3 ,4 ]报道了他们的结果后 ,苍白球毁损术重新被认为治疗帕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PVP)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两种状态术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我院 1 998年 4月至 2 0 0 0年 4月两年内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人 537例 ,并进行随访一年以上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573例手术病人 ,术后震颤、僵直消除或基本消除的改善率为 98.6 % (565/ 573) ;运动迟缓改善率为 90 .0 % (51 6/ 573)。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改善不明显率仅为 0 .52 % (3/ 573)。手术并发症低 ,恢复良好。结论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强调解剖、电生理双重定位 ,结合手术方式设计完善的手术入路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适当术前训练 ,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 ,可明显提高疗效 ,降低并发症。深部脑电刺激器 (DBS)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应用低温多靶点立体定向技术,对52例患者进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VL)(主要是Vim核)及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同期毁损术。结果:52例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结论:应用低温多靶点定向毁损术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PD患者,行同侧VL及VPLP联合毁损术,能克服传统的VL毁损术对运动迟缓无效,VPLP毁损对震颤改善不充分,全面改善PD患者的症状,多靶点能弥补低温破坏不完全之不足,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危险性,手术成功关键是精确定位,精确定位则依赖于电生理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侧部(PVP)毁损术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 ;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 .两种状态术前、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8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措施。结果198例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术前访视及宣教,适时进行心理疏导,认真术前准备,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指导病人配合手术等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主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