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芳  孙昭辉  孙若鹏 《新医学》2006,37(8):529-53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对18例化脓性脑膜炎、13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NSE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化脓性脑膜炎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的脑脊液NSE水平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5);②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NSE水平与其脑脊液的白细胞数及蛋白定量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④各组中病情危重患儿的脑脊液NSE水平均较病情轻患儿高.结论:脑脊液NSE的活性测定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项实验指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NSE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15例小儿脑膜炎患儿(包括结核性脑膜炎102例、化脓性脑膜炎108例、病毒性脑膜炎105例)及96例非脑膜炎外科手术患儿(对照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含量,并做比较。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及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腺苷脱氨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而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而腺苷脱氨酶含量则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结核性脑膜炎组有63例阳性,阳性率为61.76%;病毒性脑膜炎组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对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腺苷脱氨酶可能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1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19例和对照组(21例已排除脑膜炎)儿童脑脊液标本,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SF中IgA、IgG、IgM、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CRP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为除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和IgG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外(P>0.05),三组病例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趋化因子受体3(CXCR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诊断为AD的114例患儿作为AD组,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4例);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健康的108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P-10和CXCR3水平,Pearson法分析AD患儿血清IP-10和CXCR3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10、CXCR3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血清IP-10和CXCR3水平均升高(P<0.05);重度组的IP-10、CXCR3水平和SCORAD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组血清IP-10和CXCR3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联合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大于IP-10和CXCR3单项诊断(P<0.05)。结论 AD患儿血清IP-10和C...  相似文献   

5.
颅内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IL-2R、NSE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发光  黄志 《华西医学》2007,22(2):230-231
目的探讨SIL-2R、NSE在颅内感染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ELISA酶联免疫法对6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其中化脓性脑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炎25例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20例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IL-2R、NSE水平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血清和脑脊液中SIL-2R、NSE水平均表现为结核性脑膜炎组最高、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次之,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SIL-2R、NSE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IL-2R、NSE水平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IL-2R、NSE水平的检测对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感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感染性脑膜炎患儿10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41例,病毒性脑膜炎35例,结核性脑膜炎2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和CR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CRP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lgA和lgG分别为(89.10±18.38)mg/L和(280.04±34.37)mg/L,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lgM和CRP分别为(73.10±25.58)mg/L和(6.83±2.32)m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P0.05);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患儿脑脊液lgA和CRP分别为(56.40±12.18)mg/L和(8.34±1.38)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儿脑脊液lgA、lgG、lgM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lgA、CRP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CRP在鉴别诊断感染性脑膜炎中有一定价值;在化脓性脑膜炎中,免疫球蛋白和CRP在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2例,同时测定其血CRP、白细胞(WBC)及脑脊液相关指标[蛋白、WBC、氯化物及葡萄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清PCT水平为(9.30±20.47)μ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37±0.27)μg/L](P0.01);脑膜炎患儿血清PCT与CRP、脑脊液蛋白、WBC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3、0.437、0.439,P均0.05),与氯化物呈负相关(r=-0.387,P0.01);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CRP(β=0.648,P0.01)影响了40.5%的PCT变化,且PCT也是脑膜炎患儿CRP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PCT与CRP的增加有一定关联,可能通过参与细菌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促进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及脑脊液的γ-干扰素(INF-γ)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NF-γ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INF-γ含量为(386.3±83.5)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3.4±16.2)ng/L和化脓性脑膜炎组(116.8±2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叠性很小;而3组血清INF-γ含量很低并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INF-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0%、95.3%和94.1%。结论检测脑脊液INF-γ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CN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54例CNSI住院患儿,将其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组30例)和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24例)。另选取同期入院的经脑脊液等相关检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 3种生物标记物的水平。结果 3组患儿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均为:化脑组病脑组对照组。化脑组患儿脑脊液中的TNF-α、IL-6及NSE水平高于病脑组及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据有较多的重叠,而病脑组与对照组TNF-α、IL-6及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TNF-α、IL-6及NSE水平检测对CNSI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采用精确的检测方法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D64、C反应蛋白(CRP)在脑膜炎患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入院24 h及治疗7 d后,均接受腰椎穿刺检查。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PCT、CD64、CRP水平。结果依据脑脊液、血清检测结果,120例患儿中细菌性脑膜炎55例(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65例(病毒性脑膜炎组);入院后24 h内,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血清PCT、CD64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PCT、CD64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及血清PCT、CD64及CRP能够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吴绍霞  陈静 《中国康复》2012,27(3):200-201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发病早期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颅内感染发病早期的患儿43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24例(A组),结核性脑膜炎12例(B组),化脓性脑膜炎7例(C组),另选择我院外科手术腰麻患儿21例为对照组(D组)。均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CSF)MMP-9浓度。结果:A、B、C组血清及CSF中MMP-9浓度均较D组显著升高(P<0.05),B、C组血清及CSF中MMP-9浓度明显高于A组(P<0.05),B、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感染患儿发病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均明显增高,且在结脑和化脑时增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依据不同疾病分型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3组。另选取同期因高热来该院行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生化检查正常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研究组不同疾病与对照组脑脊液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比较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各项生化指标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最高,然后依次是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各组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对照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乳酸(LA)水平最高,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与对照组L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肌酸激酶(CK)水平最高,然后依次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K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K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且脑脊液各项生化指标(LDH、CK、LA)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相关生化指标(LDH、LA、CK)水平,对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泌性靶抗原-6(ESAT-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对于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TBM患者为研究组,29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普通头痛患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中的ESAT-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的ESAT-6、TNF-α、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的ESAT-6、IL-10、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SAT-6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使用ESAT-6、IL-10、TNF-α、IFN-γ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18.104,12.647,13.978;P<0.05)。结论:ESAT-6、TNF-α、IFN-γ和IL-10在TBM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早期诊断TB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4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研究各值变化对结核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作为A、B、C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内健康者30例空白对照作为D组。均行CSF检查,比较各组治疗前CSF各指标及TBM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分析CSF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TBM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B、C组IL-8、TNF-α、HMGB-1水平高于D组且A组依次高于B组高于C组(P0.05);不同TBM分期及治疗时间IL-8、TNF-α、HMGB-1水平比较P0.05;IL-8、TNF-α、HMGB-1与TBM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IL-8、TNF-α、HMGB-1联合检测对TBM转归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IL-8、TNF-α、HMGB-1动态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及预测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各值变化对疾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脑(膜)炎患儿73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2例(化脑组),病毒性脑炎患儿51例(病脑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后24h内,在无菌条件下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2.0 mL,同时采取静脉血4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脑脊液PCT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SNK-q检验,阳性率显著性比较用四格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病脑组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脑组,病脑组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化脑组患儿血清、脑脊液PCT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病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血清、脑脊液MMP-9异常升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化脑组PCT和MMP-9血清水平呈正相关(r=0.694,P<0.01),脑脊液PCT和MMP-9水平也呈正相关(r=0.498,P<0.01),而病脑组血清、脑脊液PCT含量基本正常,与MMP-9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脑脊液PCT、MMP-9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荷萍 《检验医学》2012,27(7):609-611
目的探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乳酸(LA)、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8例脑膜炎患者(化脓性脑膜炎42例、结核性脑膜炎38例、病毒性脑膜炎38例)和30例对照组的脑脊液LA、β2-MG、CRP含量和LDH、ADA、AST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组脑膜炎患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除病毒性脑膜炎组中的LA和β2-M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的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各项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脑脊液LA、β2-MG、CRP含量和LDH、ADA、AST活性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有助于对脑膜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6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6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61例。3组患儿入院后腰椎穿刺取1 mL脑脊液,各取0.5 mL分别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及常规细胞计数法观察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并对异常细胞进行计数和比较,同时统计玻片离心沉淀法观察到的各组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另选60例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玻片离心沉淀法对3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脑脊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计数法〔化脓性脑膜炎组:100.0%(62/62)比72.6%(45/62),病毒性脑膜炎组:100%(62/62)比33.9%(21/62),结核性脑膜炎组:100%(61/61)比21.3%(1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淋巴样细胞未见明显增多;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小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最高;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异常细胞特点是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结论玻片离心沉淀法检查脑脊液细胞成分可以更好地分辨出各类脑脊液异常细胞,对于感染类型的辨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2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非结脑组,20例)和对照组(以头痛为主诉者,20例)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和LAM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结脑组患者脑脊液、血清中的Esat6及LAM含量均明显高于非结脑组和对照组(均P<0.05);非结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Esat6与LAM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r=0.961,r=0.894,均P<0.05)。结论脑脊液、血清中Esat6和LAM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1例于我院进行检查的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脑脊液分析,对比两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异常率和CK、LDH、LA水平。结果:观察组诊断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265,P0.05);观察组CK、LDH、L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CK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LDH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LA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病毒性脑炎(病脑)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及20例同期住院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他们CSF和血清中的NSE浓度。结果:病脑、结脑和化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以结脑的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病脑。结脑和病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均高于化脑的(P<0.01或P<0.05)。急性期CNSI患儿CSF中的NSE浓度与血清中的NSE浓度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除可作为CSNI患儿脑实质损伤的指标之外,还可望作结脑和化脑或病脑和化脑间的鉴别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