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噪声作业工人高频段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四川省所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体检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其高频段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病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收集379 375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为0.09%,噪声作业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1.20%,高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7.59%,语频段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63%,高血压检出率为12.12%,心电图异常率为16.60%。高频段听力损失人员以男性、35~60岁人群居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制造业和采矿业,地区分布以成都、德阳和广元为主,听力损失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2021年四川省噪声危害暴露基数较大,听力损失检出率偏高,应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与中小型企业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噪声作业工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的检出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和GBZ/T 260-2014《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收集江苏省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149 271名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计算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析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行业、企业规模等的分布特点。结果噪声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2.08%,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03%。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离岗时(2.13%)略高于在岗期间(2.03%)。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在年龄≤20岁、41~50岁以及接触噪声工龄<1年组较高(分别为2.64%、2.48%、5.35%);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升高(均P<0.05)。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10.46%);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8%)。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中型企业(2.27%),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60%);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最高的企业规模是大型企业(3.21%),最低的是微型企业(1.33%)。 结论应按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上岗前职业禁忌证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检。提高对非传统噪声行业噪声危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煤矿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1 137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高频听力损失检出919例,检出率为80.83%。工龄<5年、5~年、10~年、15~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为59.02%、76.39%、90.57%和94.96%,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确诊职业性噪声聋115人,检出率为10.11%,工龄<5年、5~年、10~年、15~年工人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7.64%、7.34%、10.57%和21.58%,也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 结论 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应加强个体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11—2014年南通市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合格的764名新入职工人为调查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听力损伤、血压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3.40%,筛查检出4名职业禁忌证,其中1名为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A),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 000Hz、4 000 Hz和6 000 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 dB(A)];职业性噪声暴露2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4.87%,筛查检出1名职业禁忌证工人,1名疑似职业病工人。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后1年和2年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均较入职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现患率在全体人群及性别分层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2年后心电图检查较入职前,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其中女性工人心电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通市工业企业电焊作业场所劳动者噪声暴露水平和生产性噪声对电焊工听力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924名电焊工,通过调查问卷、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现场检测和纯音听力检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 电焊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超标率87.9%。纯音听力检查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8.3%,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1.6%;4 000 Hz听力损失检出率最高;男女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P<0.05);男女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龄增加,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增高趋势(趋势χ2=13.09,P<0.05);不同工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P<0.01)。 结论 用人单位应加强噪声危害宣传教育,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切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防治职业性噪声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情况,分析未确诊为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5—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的病例一般情况、病例来源、接噪工龄、工种、诊断时间、诊断结论等资料,并对未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2年共对275例人员进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确诊36例,确诊率13.1%,主要为轻度噪声聋(29例,占80.6%)。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增高、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 <0.05)。随着年龄分组的增高,确诊率呈下降趋势(P <0.01)。确诊率最高的行业和工种为通用设备制造业(41.2%)和铆工(57.1%)。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239例,占比86.9%。未能确诊职业性噪声聋的前3位原因(合计占86.2%)为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但高频平均听阈小于40 dB;双耳听力曲线符合高频下降型感音性听力损失,高频平均听阈达到40 dB,但较好耳听阈加权小于26 dB;双耳听力曲线不符合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结论 南京地区职业性噪声聋确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职业病诊...  相似文献   

10.
收集宁夏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点职业病监测的61 421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对双耳高频听力结果进行判定,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地区、行业、企业规模及类型等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7.71%,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检出率最高的地区为石嘴山市,最高的行业为采矿业,中型、内资企业检出率最高。提示应规范加强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重视本地区传统行业噪声危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