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61-1363
目的:观察充气式加温毯和灌洗液加温两种保温干预措施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充气式加温组(A组),灌洗液加温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患者入室覆盖充气式加温毯;B组将关节腔灌洗液加温至38℃,使用时降温至36~37℃;C组常规保温。记录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30min(T2)、手术开始1h(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30min(T5)、术后60min(T6)的鼻咽温度数值、Ramsay评分和热舒适度评分。观察麻醉后寒战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级。结果:手术开始后30min C组鼻咽温度开始下降,在手术结束时体温达最低值,A组和B组则无明显变化;C组寒战发生率为33.3%,A组寒战发生率为6.7%,B组寒战发生率为10%,与C组相比,与A、B两组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而热舒适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和灌洗液加温两种保温措施均能有效地降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后即刻充气加温毯保温对重症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对照组术中用棉被覆盖保温,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即刻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开始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和术中寒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开始时、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 min体温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开始后30、60 min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寒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后即刻使用充气加温毯进行保温干预,可有效维持体温,减少术中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围术期使用充气加温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充气加温毯保温组(A组)和常规温度管理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采用充气毯42℃预加热20 min并保温直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T2)、60(T3)、120(T4)、180 min(T5)及术毕(T6)时的鼻咽温度;术毕将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由复苏室护士观察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估热舒适度评分、寒战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温不同时点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稳,较术前略有下降;而B组体温下降较快,尤其是T2~T4时段下降最快,T3以后B组平均温度低于36℃,而A组各时点温度均在36℃以上。A组和B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为(19.71±9.01)min和(42.44±24.04)min,A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拔管时间早于B组[(20.59±8.82)min vs(39.18±4.19)min,P<0.05]。两组热舒适度评分比较,A组评分(47.06±5.88)分明显高于B组(31.11±11.83)分(P<0.05);A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寒战,而B组患者有6例发生轻度寒战,3例因出现中度寒战使用曲马多进行治疗;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17和8/18(P<0.05)。结论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可提供围术期良好的体温保护,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热舒适程度,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仪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中改善病人低温状态的应用。方法:本组50例患者,分A、B两组,各25人,A为常规组,B为加温组,A组采取常规保温措施,B组另加充气式加温仪保温,对患者入室时、麻醉后、摆放截石位、术中每20min、术毕等时间段进行监测。结果:A、B组术中体温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认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中采用充气式加温仪保温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保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围术期低体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BPH)、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入室后采取保温措施,上半身覆盖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为36~40℃;B组不采取保温措施.维持室温21~23℃.术中持续动态检测并比较两组鼻咽部温度变化.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体温均开始下降,麻醉后30、60、90、120 min及术毕各时间点A组体温下降幅度比B组体温下降幅度显著为小(P<0.01),A组术毕低体温(<36℃)发生率较B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A组术毕寒战发生率较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TURP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之前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对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常规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入室后采用棉被覆盖法进行保温处理,B和C组患者入室后采用充气升温毯进行预热处理,到达预热时间后再行麻醉诱导,B组预热时间15min,C组预热时间45min,入室后监测鼻咽温度,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时、切皮时,开腹时及开腹后60,90及120min的鼻咽温度。术后第1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温度舒适度的评估并记录。结果:B组和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及以后的各时间点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在开腹后120min时的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和C组患者温度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麻醉实施前期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是维持正常体温的有效保暖方法;充气升温毯预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患者的体温的维持和提高舒适感。  相似文献   

8.
充气式保温毯对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老年人术中低体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5岁、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在病人入室后采取保温措施,覆盖下半身充气式保温毯,设定充气温度为36~40 ℃;B组不采取保温措施.维持室温在21~23 ℃.术中持续监测并比较两组食管温度的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体温均开始下降,A组诱导后30,60,90,120 min及术毕各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较B组相应点体温下降幅度显著减小(P<0.01).A组术毕低体温(<36 ℃)发生率为33%,较B组93%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术毕寒战发生率A组为13%,较B组的40%显著减少(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能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充气式保温毯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保温价值。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非改良组,每组30例,非改良组采用充气式保温毯覆盖头面部以外身体部分。改良组是患者覆盖充气式保温毯后,将保温毯两边用宽胶带固定在床边,形成一个半圆形、半密闭保温桶,两组患者均监测鼻咽部温度,保温毯温度设定在40℃~42℃。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体温均有下降,保温1小时后改良组体温明显高于非改良组,改良组低体温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非改良组。结论:改良充气式保温毯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的保温效果优于充气式保温毯,且操作简单、不增加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温保护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偏移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保温组(T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20例。保温组患者在术前10 min至手术结束24 h给予强制充气加温毯加温;对照组只垫充气毯不充气加温。记录诱导前(T0)、术后2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体温;拔管后2 h内寒颤发生率;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检测各时间点IFN-γ和IL-4含量。以IFN-γ/IL-4评估Th1/Th2亚群偏移情况。结果:T组在T2、T3时点IFN-γ/IL-4明显大于CON组(P<0.05);T组术后苏醒质量高于CON组(P<0.05)。结论:围术期体温保护可以减缓宫颈癌根治术患者Th细胞向Th2偏移且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0岁以上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n=20),B组(硬膜外麻醉组n=20),C组(全身麻醉组,n=20),观察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中镇静药、升压药、降压药使用率及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结果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C组明显长于A组(P〈0.01),B组PACU停留时间也长于A组(P〈0.05);术中C组使用镇静药、升压药、降压药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B组使用镇静药例数也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势,更适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行侧卧位胸腔镜手术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充气式保温毯下半身加温,观察组采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情况、机体应激...  相似文献   

13.
梁燕红 《华夏医学》2013,26(3):482-484
目的:观察充气保温毯在全身麻醉术中预防寒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予2.5kg普通棉被保暖,观察组予充气式保温毯保暖,加热温度为(40±2)℃,持续吹暖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关腹及术毕时肛温及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腹及术毕时肛温高于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率及寒战等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能较好地维持术中患者体温,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同时不会造成烫伤或温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保温措施对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围麻醉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且年龄<14岁的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儿常规温度处理:所输液体均为常温(20~22℃),不使用保温毯.观察组患儿所输液体全部采用静脉输液保温装置加温至39~40℃(由于加温液体经一段延长管连接患者静脉,造成热量损失,故加热温度需略高于37℃),术中下半身覆盖充气保温毯,工作温度设置在中档(36~40℃).两组患者术中均按常规铺单,术后覆盖毛毯返回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差异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命体征、寒战、躁动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后适当保温,有助于缩短患儿的苏醒及拔管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曲马多复合空气加温毯治疗全麻术后寒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薇涛 《广东医学》2005,26(8):1068-106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曲马多以及曲马多复合空气加温毯对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90例全麻后寒战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组2: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 组3:术后寒战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加温毯复温。比较患者体温,血压,心率,治疗前后寒战的分级,寒战复发人数,再次用药的次数和剂量。结果①治疗前3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曲马多加温毯组体温恢复较另外两组快(P<0.05),并且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低剂量曲马多组和高剂量曲马多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首次治疗后,曲马多加温毯组无寒战再发,低剂量曲马多组有5例再发,并有1例追加药物2次; 高剂量曲马多组有4例再发,另有1例追加药物2次。结论曲马多可有效治疗寒战,曲马多复合主动复温可以有效治疗寒战同时减少术后寒战的复发,并且在短时间内升高体温,彻底去除寒战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参照组术中接受常规盖被保温干预措施。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的保暖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术前、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毕)、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30 min、术中60 min、术中90 min、术毕体温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寒战发生率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术中采用水循环保温毯联合输液加温,能维持体温稳定,减少低体温、术后寒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时机来减少低温对不停跳冠脉搭桥病人机体的不良影响,使机体尽快从手术创伤中恢复.方法 在我院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中,筛选出老年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即使用热传导变温水毯加热,手术过程输入液体(除血制品外)均应用静脉输液加温器加热至37.0℃.术中病人体温回升后通过调节变温水箱的水温,使患者鼻咽温度保持在36.5℃~37.5℃,回ICU后只采取覆盖棉被等敷料保温.B组术中不采取积极的保温措施,进入ICU后立即应用热传导变温水毯,覆盖棉被等保温敷料使病人体温尽快回升,然后通过调节变温水毯温度或增减保温敷料使患者鼻咽温度保持在36.5℃~37.5℃.C组术中及术后复合采取上述保温措施使患者的鼻咽温度恒定保持在36.5℃~37.5℃.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使用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在手术时间、使用呼吸机方面A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引流量、ICU停留天数、总住院天数方面,C组明结果显优于A组,A组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积极保温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恢复期的保温,但无法替代围手术期持续保温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菊芬  曾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5-146,149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对于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09年7月-2010年8月住院的60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加温静脉用液、血和加温腹腔冲洗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充气式保温毯进行保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情况、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凝血功能、全身感染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11.31±3.01)d]、麻醉苏醒时间[(46.30±11.3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19.58±3.16)d、麻醉苏醒时间(66.80±13.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运用充气式保温毯可以降低患者体温下降的情况和全身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在应用于结肠癌根治术中,可以减少围术期发生低体温的情况及低体温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创伤愈合快,提高痊愈率,利于恢复,凝血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生儿胸腹手术中保暖方式的选择对患儿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胸腹手术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暖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25例。观察四组患儿手术前后体温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期间寒战发生情况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手术开始60 min与手术结束后的平均体温高于D组(P0.05),而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儿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心率低于A、C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麻醉恢复期寒战发生率低于D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术中应用加温毯与薄膜保温加四肢包裹套两种保暖方式均对新生儿术后体温恢复、减少不适有理想的效果,其中加温毯且四肢使用包裹套效果最为显著,但加温毯造价较高,可以根据患儿病情及经济条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下小剂量曲马多镇痛对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曲马多2 mg/kg组(A组)、父母陪伴组(B组)、曲马多1 mg/kg+父母陪伴组(C组),常规护理组(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患儿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入室后10 min、30 min改良Aldrete评分、PAED评分、30 min Remesay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8.3%。4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各时点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各时点PAED评分:C组0.05)。PACU停留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和D组(P〈0.05)。结论小儿全麻术后父母陪伴下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镇痛药物使用,缩短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