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6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先行TACE介入治疗后,再进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组36例先行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再行TACE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疗效、不良反应、AFP水平。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比较,P>0.05,联合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0周,两组AFP水平比较,P>0.05,随访4~24周,联合组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可促使AFP水平下降,减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受试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90%(P <0.05)。研究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AFP、CEA、CA199、CD3+、CD4+/CD8+、NK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3.
谭凯  吴坷  王赟  张虎  杜锡林 《西部医学》2023,35(5):770-774+780
目的 总结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癌转化切除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接受转化治疗的15例肝癌病例资料。转化方案包括: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仑伐替尼、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门静脉放疗等。取回CT或MRI片源后,使用Myrian医学软件对患者的CT和/或MRI实施三维重建,评估病情,规划手术。结果 男性11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6(32~69)岁,均为首次诊治的患者,CNLCⅠb期2例,Ⅱa期1例,Ⅲb期6例,Ⅲa期6例。TACE+门静脉放射性粒子置入术1例、TACE+仑伐替尼+信迪利单抗1例、TACE+仑伐替尼+替雷利珠单抗+门静脉放疗2例、TACE+仑伐替尼2例,TACE+仑伐替尼+替雷利珠单抗3例、HAIC+TACE+仑伐替尼2例,HAIC+TACE+仑伐替尼+替雷利珠单抗2例,HAIC+TACE+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1例,TACE+仑伐替尼+卡瑞利珠单抗1例。转化治疗后肿瘤缩小12例,转化成功7例,切除4例。转化成功的病例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分析,1例术式由治疗前的右半肝切除术转化为肝部分切除术(肝Sg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LH)后联合槐耳颗粒和仑伐替尼对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LH的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仑伐替尼进行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槐耳颗粒,对比两组近期复发与转移情况、炎症水平、肿瘤标志物和血清因子水平、免疫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复发率为8.51%,较对照组的25.53%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Toll样受体4(TLR4)、CD3+、CD8+水平较对照组更低,CD4+、CD4+/CD8+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双靶(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单病灶HER2阳性局部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联合拉帕替尼治疗,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联合组50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双靶联合拉帕替尼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双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其中联合组各指标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其中联合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69.56%,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联合组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8例,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其中39例实施放化疗,作为对照组,39例实施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作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丁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陈咏峰 《吉林医学》2023,(2):433-435
目的:探讨阿昔替尼结合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100例一线靶向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替尼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昔替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方案。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β1(TN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评价患者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TNF-β1、VEGF、TIMP-1、MMP-2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线靶向治疗失败后,给予阿昔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晚期肾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给予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每3周1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或每2周1次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定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治疗不耐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方案客观缓解率为28.1%,疾病控制率为87.5%,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个月。治疗2个周期后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在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肺腺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并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62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细胞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MMP-9、VEGF、BFGF、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对无法手术的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住院的老年胃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进行替吉奥单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缓解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CD3+、CD4+、CD4+/CD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为53.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缓解率和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高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提供经验。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SOX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均治疗6个周期。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3例因死亡或放弃治疗剔除,共94例完成6个周期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2组患者均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术前及术后联合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199(CA199)及肝癌高表达基因10(PEG10)],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水平变化,计算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vs. 84.44%,χ2=0.932,P=0.334);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B、ALT及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中晚期肝癌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凋亡相关因子P53、Caspase-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客观缓解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栓塞综合征(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P53、Caspase-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调节VEGF、P53、Caspase-8表达,改善免疫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 <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结论 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防治方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防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因肺癌脑转移给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用药8 d后患者全身出现红斑,胸背部出现水疱,部分破溃糜烂,尼氏征阳性,伴瘙痒,考虑程序性死亡受体抑制剂1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立即收住入院,加强皮肤护理,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及局部外用药物等治疗。14 d后患者全身红斑消退,新生表皮形成,无瘙痒等不适,予以出院。门诊随访患者2月,无新发皮疹,病情控制稳定。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为4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永久停药,收住入院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孙志强  姜成毅  陈健 《中外医疗》2023,(21):134-137
目的 探究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采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与观察组(41例,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运用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俱佳,能控制肝癌血清标志物发展,调节患者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AST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扁桃体红肿、咽痛、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扁桃体红肿、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IL-6、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CD4+、...  相似文献   

20.
钟琼 《当代医学》2021,27(14):12-14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替吉奥,n=42)与观察组(基础治疗+尼妥珠单抗+替吉奥,n=43).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5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NP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鼻咽癌患者,可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