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联教学模式在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中医临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科室从2022年开始改变临床教学方法,试行四联教学模式,将2021年2—8月的30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9月的30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成绩,护士护理水平和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及护士对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护理水平和个人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的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四联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中医护士的培训成绩、护理水平和人文关怀能力,是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教学水平和护理团队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联合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提升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医肛肠科为提升护理教学质量,从2021年6月起开始试用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参加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的15名护生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参加中医肛肠科护理教学的15名护生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生教学知识掌握度评分、个人能力提升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生教学知识掌握度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生个人能力提升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生各项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肛肠科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中开展PBL联合CTTM教学模式,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提升护士的专业护理水平和个人素养,还能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后续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实施开展,对促进科室总体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发展有积极意义,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系统化培训在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病区开展的作用。方法:于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康复科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2022年7—12月之间设为实施前;2023年1—6月之间设为实施后。实施前52名护士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开展培训。实施后55名护士则采用系统化培训模式。实施前后的培训时长、培训大纲均一致,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的考核成绩,并统计实施前后护士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的岗位工作情况,评估比较实施前后的岗位胜任力,比较1个月内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及患者评价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护士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的中医查体辨证、中医护理方案拟定、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医护理记录书写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在一个月内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率和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在护理理论培养、护理技能培养、独立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康复科护士的中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提高ICU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医院ICU病区从2021年开始试行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对在职护士进行带教培训,将2020年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度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护士的个人能力提升情况及护士对本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度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考核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个人能力评估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应用于ICU护士中医护理培训中效果显著,能提高护士中医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度,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能力,对促进医院优秀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在提高中医骨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医骨科从2021年开始试用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将2020年2—12月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5月—2022年3月的35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所教知识的掌握度、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护士对本次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度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叙事医学的护理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医骨科护士培训管理中,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还能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对带教培训管理的满意度,有利于后续中医骨科临床诊疗及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联合交叉培训模式对老年科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医院老年科于2022年1月起开展基于联合交叉培训模式的中医护理培训,将2021年的62例患者和12名护士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的62例患者和12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中医护理能力变化及护士对培养方案的满意度差异;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施后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中医护理技术、辨证施护能力、中医健康教育四方面中医护理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并且对科室培训方案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科室专科护理、中医护理、护理态度、护患沟通四方面护理服务的评价也都高于实施前(P<0.05),并且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联合交叉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以及对科室培训方案的满意度,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提升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采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2022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老年康复科的中医基础护理、辨证施护、中医护理记录、中医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康复科护士在管理制度、护理流程、绩效评定、护理质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在护理内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方式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追踪管理法进行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调整,能够显著提高中医护理管理评分,改善了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也提高了患者对老年康复科中医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在中医康复科的应用实践。方法:将2019年医院康复科未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前,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将2020年医院康复科实施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时临床护理培训状况,设为实施后,此阶段中纳入参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的护士人员35名。观察开展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前后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护士人员的科室培训管理质量评分、中医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中医康复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护士核心能力评分、业务能力水平评分、岗位胜任力评分、中医康复护理培训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方案用于康复科临床护理培训,在提升康复科规范化培训水平中的作用显著,能够帮助康复科护士人员对中医康复护理知识、中医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提高护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中医康复科从2022年开始在临床构建并试行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将2021年1—8月参加临床教学的康复科医务人员20名作为实施前,将2022年1—8月参加临床教学的康复科医务人员20名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教学成绩、中医服务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技能知识掌握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中医服务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BOPPPS联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康复科临床教学中效果显著,能提升康复科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掌握度及中医服务管理能力,对促进中医诊疗技术在康复科的运用推广有积极意义,培训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肿瘤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肿瘤科于2023年1月调整管理模式,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将2022年7—12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1—6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患者在生理状况、情绪状况、社会状况、功能状况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护理记录能力、护理操作能力、安全防控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整管理措施,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肿瘤科的临床应用,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对肿瘤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儿科病区于2022年3月采用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岗位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主动巡视、主动沟通、危重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也提高了儿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对老年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2021年7—12月期间老年病科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设为实施前。2022年1—6月期间老年病科实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采用调查+整改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改革,设为实施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取90例患者参与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安全、辨证施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在对中医诊疗设备掌握、护理项目操作熟练程度、主动介绍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对中医适宜技术适用范围及疗效的认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查并落实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能够显著提升老年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也改善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中医特色护理与评价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23年1月调整护理管理方案,将2022年1—7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1—7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共纳入19名护理人员。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在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护理安全方面的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的中医基础知识、护理评估、辨证施护、护理记录方面的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并构建完善的中医特色护理评价方案,能够推动护理管理质量进步,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同时改善患者对重症医学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应用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对提升老年科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老年科的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于2022年6月开始实施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将2022年1—5月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6—10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教学方案满意度水平差异。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辨证施护能力、临床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除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变化不明显,求知欲、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的评分均在实施后出现明显改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新教学法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5)。结论:微课联合赋能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老年科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能力,改善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课联合赋能教学在肾内科中医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11月参加医院肾内科中医护理带教管理的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微课联合赋能教学法管理。比较两组护士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度考核评分、中医护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教学知识的掌握度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中医护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临床开展微课联合赋能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能明显提升护士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知识掌握度,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对保障临床患者中医护理效果和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学模式实施收获了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在消化内科的构建与成效。方法:医院消化内科于2021年1月构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在中医四诊、辨证施护、中医特护、中医科研方面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在资源调配、护理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评估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消化内科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改善了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也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版Mini-CEX在针灸康复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8月于医院针灸康复科参加临床实习的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教学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引入改良版Mini-CEX带教管理,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教学成绩、个人能力评分提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个人能力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教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康复科临床带教活动中引入改良版Mini-CEX方法管理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科室临床带教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实习护士所教知识掌握度,提高护士的个人能力和专科护理水平,对促进科室教学流程规范有积极意义,护士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70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带教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教学成绩、个人能力评估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教学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个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培训中实施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能有效提升护士教学知识掌握度,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加速中医优秀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康复理念的综合管理体系在提高康复科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医院康复科于2021年4月构建和实施融入中医康复理念的康复科服务综合管理体系。2020年4月—2021年3月年为实施前,2021年4月—2022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医疗设备设施的管理质量、护理质量质控指标及护理工作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后医疗设备设施故障率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而医疗设备设施每月隐患排查次数、每月关键部件更换次数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在中医症候辨析能力、中医康复护理操作能力、健康教育、并发症管理、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效能评分和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中医护理操作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率、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对中医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中医治疗的依从率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后(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思政教育在提升儿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效果。方法:医院儿科于2022年4月开始实施思政教育干预,将2021年11月—2022年3月的40名护生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4—8月的40名护士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生职业认同感及护理人文关怀评分。结果:实施后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自主性及社会说服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生认知、勇气以及耐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儿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中,有助于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并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