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据显示,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1-2]。目前临床上对于缺血性卒中,主要治疗方式仍是有限时间窗内的溶栓和(或)取栓[3],以期实现缺血组织的再灌注。但随着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其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明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级联反应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因脑缺血致使脑组织坏死前,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是救治脑缺血的前提.而继后的再灌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CIRI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脑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新生,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2]。脑缺血后的药物干预就是要抑制神经元损伤,恢复局部脑血流,阻断缺血半暗带区向脑梗死发展。川芎嗪(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减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TMP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仍然是全世界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尽管临床上溶栓、神经保护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难以令人满意。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能编码翻译蛋白质,但是却能通过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积极参与许多重要生物过程的RNA。近年来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脑缺血的损伤、血管新生与神经再生等病理生理反应[2]。同时,以lncRNA为靶点的中药抗脑损伤研究也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lncRNA与脑缺血的相关性及中药对其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希望为脑缺血的诊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常见卒中类型,是指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1]。数据统计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类型的60%~7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复发率等特点[2],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3]。目前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剂、扩血管等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急,进展迅速,同时致死率、致残率高。脑卒中主要发病原因是脑部血管破裂或者形成阻塞从而引起血液无法进入大脑,使得脑组织形成损伤[1],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CIRI)是指因脑缺血导致脑组织细胞损伤,恢复脑血管血液流通后,缺血性损伤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1]。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7.
赵文举  付海鑫  应春苗  刘向哲 《中草药》2024,55(8):2812-28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病理过程,是临床患者恢复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的病理机制和CIRI密切相关,成为治疗CIRI的新兴靶点。中药治疗卒中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减轻铁超载、减少活性氧产生、激活铁死亡防御通路、调节脂质合成等关键环节抑制铁死亡,减轻CIRI,保护神经功能,促进损伤恢复。通过对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CIRI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IRI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属全球高致残性疾病,在我国神经系统疾中预后差[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升高,我国的卒中负担将进一步加剧。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7%[2]。目前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调脂、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但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遗留多种后遗症,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3]。研究显示针刺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以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致死率高、并发症复杂等临床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虽然血管再通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人群对该病认知度低、院前救治能力不高、院内急诊延误等因素及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出血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了溶栓的疗法应用及成功率[1-2]。中医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历史悠久,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3]。笔者2019年4月—2020年4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自拟化痰通络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缺血性脑卒中属临床常见病,发病占脑卒中60%~80%,发病日渐增长、易致残甚至致死[1]。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较高风险会并发认知功能障碍,且与发病时间及梗死面积呈正比[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评估认知功能且早期采取治疗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观察"双固一通"针刺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卒中伴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CIRI)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目前将CIRI的病理机制概括成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Ca2+超载、细胞凋亡、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损伤、其他等[1]。近年来,国内学者以这些病理生理指标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治疗CIRI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  相似文献   

12.
<正>中风又称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是目前临床致残率较高的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疾病[1]。便秘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调查显示脑卒中后患者便秘的发病率约为30%~60%[2]。  相似文献   

13.
<正>高催乳素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甚则闭经,可伴随出现嗜睡、骨质疏松、肥胖及尿崩症临床表现[1],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目前西医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进行治疗[2],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且容易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3],对患者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催乳血症引发的月经紊乱疗效确切[4-6],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对近年来在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指导下,应用循时调周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文章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后循环缺血既往被定义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用前者取代,有文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由后循环缺血引发的病例占比约20%[1],其以头晕、视物旋转等为主要症状,也将这种眩晕症状称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相比前循环来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具有更高的风险[1]。西医根据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特点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针对性治疗,但疗效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疗效局限[2]。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属又称缺血性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以老年人群多发。脑梗死后偏瘫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该病患者因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致使神经元凋亡坏死而产生神经功能缺损,进而致使患者肢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事业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可在黄金期(发病后6 h内)得到及时救治,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后遗症仍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为其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恢复以肢体功能[3]。虽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SHS临床效果较好[4-6]。本文采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SHS I期患者48例,观察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脑缺血后梗死区脑组织血流和氧供恢复,引起缺血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瀑布级联反应过程。目前尽快溶栓,恢复脑组织供血仍是治疗脑卒中的唯一策略,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再灌注后其症状较前会更加严重,使患者面临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深入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响着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作为经典的抗凋亡/促生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是预防CIRI的关键级联信号通路,在线粒体障碍、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中处于核心位点,与C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中医药对于临床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已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中医药防治CIRI的临床成效也得到大量研究结果的肯定,进一步阐明了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可凭借多靶点、多组分和多途径的生物学优势直接或间接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并对CIRI起到整体性保护作用。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在CIRI中的防治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防治CIRI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是指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1],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绝经女性尤为严重[2]。目前,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作用显著,而在发作间期的预防功效存在长期使用耐药菌增加且复发率高等问题[3]。中医药对rUTI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有论述[4,5],部分医家提出分期论治,主张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等[6,7]。本文立足rUTI临证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为主体的现状[8],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张氏医通·淋》的心得体会,探讨从脾肾论治老年女性rUTI,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损伤的作用机制,对今后治疗药物的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百度学术、Pubmed、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关于脑卒中损伤作用机制的文献,筛选分析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伴随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而产生,参与脑卒中损伤的机制包括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氧化应激、氮化应激、Ca2+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等。结论脑卒中的损伤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信号通路研究与靶向治疗都是当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的一类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升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痉挛性抽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2]。肌痉挛的产生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内支配运动的神经中枢受损,对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减弱,使肢体肌群协调失衡,导致肌张力增高[3]。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针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缓解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