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帕金森病(PD)属于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一种,近年来具有较高患病率,尤以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PD在中医学上属于“颤病”“震颤”等范畴,天麻钩藤饮是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的经典名方。该文探讨了天麻钩藤饮治疗PD的理论基础,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总结了天麻钩藤饮及其单味药治疗PD的相关研究,对天麻钩藤饮及其单味药治疗PD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综述发现,天麻钩藤饮治疗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和保护多巴胺(DA)能神经元等相关。而天麻钩藤饮中单味药治疗PD的主要成分有天麻素、钩藤碱、京尼平苷、栀子醇、杜仲醇苷、益母草碱、黄芩素、茯苓聚糖、牛膝甾酮等,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影响钙离子浓度、恢复线粒体功能及保护DA能神经元等机制改善PD患者的相关症状。该文综述天麻钩藤饮及其单味药治疗P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麻钩藤饮治疗PD的遣方用药及后续研究天麻钩藤饮及其单味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发挥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夏至草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元,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从夏至草提取物水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山柰酚-3-O-(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银椴苷, 12)。化合物 34 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12 均为首次从夏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川白芷根极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 cv. Chuanbaizhi根极性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和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R)-白当归素(1)、(2"S)-3"-O-β-D-吡喃葡萄糖基水合氧化前胡内酯(2)、印枳苷(3)、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4)、异秦皮定-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苄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6)、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戊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东莨菪苷(9)、(2'R)-5'-羟基印枳苷元-5'-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S,3'R)-3'-羟基印枳苷(11)、茵芋苷(12)、苄基-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前胡苷Ⅳ(14)。其中,化合物 2,5,6,8,10~13 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白芷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卷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卷丹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卷丹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王百合苷A(1),王百合苷C(2),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3),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25R,26R)-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25R,26R)-17α-羟基-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腺嘌呤核苷(9),小檗碱(10)。结论:除化合物1,3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0为首次从百合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刘全裕  冯珊  张永红  倪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956-3961
从红花桑寄生茎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为7β-羟基-何帕-22(29)-烯-3β-棕榈酸酯(1),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2)、3-表乌苏酸(3)、3β-羟基-何帕-22(29)-烯(4)、3β,15α-二羟基-羽扇-20(29)-烯(5)、羽扇-20(29)-烯-3-O-α-D-葡萄糖苷(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夹竹桃苷元-3-O-α-D-葡萄糖苷(8)、二十二烷酸(9)、二十八烷醇(10)。化合物结构利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普技术进行鉴定。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2~10 首次从红花桑寄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朱芹  黄湘杰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0):1822-1830
目的 探索60Co-γ射线辐照灭菌对固肾生发丸有效成分的影响及辐照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 采用Agilent Prep-C18色谱柱(200 mm×4.6 mm,5 μm),以乙腈(A)-0.8%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波长切换为206 nm(齐墩果酸)、220 nm(特女贞苷、阿魏酸、女贞苷)、254 nm(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20 nm(大黄素);建立并比较60Co-γ射线辐照对固肾生发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和活性成分特女贞苷、女贞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阿魏酸、齐墩果酸、大黄素的影响。结果 共确定23个共有峰,不同剂量辐照前后固肾生发丸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2 7~1.000 0;60Co-γ射线辐照剂量不超过6 kGy时,固肾生发丸中特女贞苷、女贞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阿魏酸、齐墩果酸、大黄素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灭菌法对固肾生发丸有效成分和指纹图谱无影响,可用于固肾生发丸的有效灭菌手段。  相似文献   

7.
乌饭树叶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乌饭树叶中黄酮苷类成分,采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 -7- O-<>β- D- 葡萄糖苷 (1) ,欧槲寄生苷乙 (2) ,柯伊利素 -7- O-(6'- O- 对羟基肉桂酰 )-<>β- D- 葡萄糖苷 (3)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4) ,异鼠李素 -3- O-<>β- D- 葡萄糖苷 ( 5 ) ,槲皮素 -3- O-α-L- 鼠李糖苷 ( 6 ) ,槲皮素 -3- O- α-L- 阿拉伯糖苷 ( 7 ) ,牡荆素 (8) ,槲皮素 -3- O-<>β- D- 半乳糖苷 (9) ,荭草素 (10) ,异荭草素 (11) ,槲皮素 -3- O-<>β- D- 葡萄糖醛酸苷 (12) 。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越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5~12 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赶山鞭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赶山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从赶山鞭中分到了11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黄烷醇(Ⅰ)、山萘酚(Ⅱ)、C-3/C-8″双芹菜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Ⅵ)、金丝桃苷(Ⅶ)、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3-O-鼠李糖苷(Ⅷ)、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Ⅸ)、异槲皮苷(X)、槲皮苷(Ⅺ)。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赶山鞭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Ⅱ,Ⅲ,Ⅴ,Ⅵ,Ⅷ,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9.
细叶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常用传统中药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4-C-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1) ,4-[C-β-D- 呋喃芹菜糖基 (1→6)-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 2 ) ,远志皂苷元 ( 3 ) ,远志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4 )和 β-胡萝卜苷 (5)。 结论 :其中化合物-1,3 ,4和 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西藏产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伞形花内酯(2),对羟基苯乙酮(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雪莲内酯(6),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芹菜素(8),neoechinulin A(9),胡萝卜苷(10),东莨菪素苷(11),雪莲内酯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4)和紫丁香苷(15)。结论:化合物5~1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短柱肖菝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2-O-α-L-鼠李吡喃糖基-5-C-β-D-葡萄吡喃糖基-4,6-二羟基-苯基-对羟基苯酮(Ⅰ);大豆素(Ⅱ)和β-谷甾醇酯-3β-吡喃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Ⅲ)。结论Ⅰ为新化合物,简易命名为肖菝葜苷B;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何首乌提取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别以何首乌提取物 2 ,3 ,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水平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为检测指标对何首乌进行提取工艺设计 ,并检验 2 ,3 ,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 (A)、溶剂量 (B)、提取时间 (C)和提取次数 (D) 4个因素 ,每个因素选取 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 :因素A ,D对 2 ,3 ,4,5-四羟基二苯乙烯 -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同样对何首乌的抗氧化能力影响也最为显著 ,经检验 2 ,3 ,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与何首乌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 (P <0.01)。结论 :以 60 %乙醇 ,8倍量提取 3次 ,每次 1.5h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藏药旺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藏药旺拉 (凹舌兰 )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和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 ,为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4,4′-二羟基二苯甲烷、4 ,4′-二羟基二苄醚、天麻苷、4-羟基苯甲醇、4-羟基苯甲醛、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凹舌兰属植物中分得 ,其中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华北耧斗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 Kitag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3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苯乙酸(Ⅰ, 羟基酪醇(Ⅱ,邻苯二酚(Ⅲ,对羟基苯乙醇(Ⅳ, 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Ⅴ, 原儿茶酸(Ⅵ, 没食子酸(Ⅶ, 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Ⅷ, 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Ⅸ, 5,7,4′-三羟基-6-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Ⅹ, 5,7,8,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Ⅺ, 槲皮素-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Ⅻ, 芦丁(ⅩⅢ。 结论 以上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50%甲醇超声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4种皂苷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其RSD均<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墨旱莲中旱莲苷C,旱莲苷IV,旱莲苷A,刺囊酸-2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的嫩枝和嫩叶中的酚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1)、苔色酸甲酯(2)、苔色酸(3)、苔黑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5)、lyoniside(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结论 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银杏叶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6种黄酮醇苷单体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标化,在4种分析条件下,用标定后的单体化合物,对2批银杏叶对照提取物中该6个化合物及芦丁进行标定。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1%~4.6%,槲皮素-3-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的测定结果RSD大于5%。结果表明,用银杏叶对照提取物替代相应的对照品,可用于同时测定银杏叶制品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葡萄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山柰酚-3-O-鼠李糖-2-O-(6-O-对羟基反式桂皮酰)-葡萄糖苷5个黄酮醇苷成分的含量。因此使用对照提取物代替单体对照品测定银杏叶制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刺花的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果鉴定为染料木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 (2),5,4′ -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 -二氢黄酮 (3),三叶豆紫檀苷(4),齐墩果酸-28-O-β-吡喃糖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从正丁醇部分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槐果碱(8),9α-羟基槐果碱(9)。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杨树娟  袁玲玲  余玲  杨增明 《中草药》2014,45(14):1971-1975
目的 对云南西双版纳产傣药三桠苦Evodia lept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水解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三桠苦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 4, 6-三羟基苯乙酮-3, 5-二-C-β-D-葡萄糖苷(1)、2, 4, 6-三羟基苯乙酮-3, 5-二-C-β (6’-O-E-对香豆酰基)-D-葡萄糖苷(2)、2, 4, 6-三羟基苯乙酮-3, 5-二-C-β (6’-O-Z-对香豆酰基)-D-葡萄糖苷(3)、2, 4, 6-三羟基苯乙酮-3, 5-二-C-β (6’-O-E-肉桂酰基)-D-葡萄糖苷(4)。结论 其中化合物24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三桠苦双碳苷A、三桠苦双碳苷B、三桠苦双碳苷C,化合物1为首次从三桠苦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