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定  杨芳谊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01-160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小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比较病原菌不同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分析50例患儿CRP、sCD14-ST、NAP积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CRP、sCD14-ST、NAP积分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RP、sCD14-ST 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病毒和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 水平及NAP积分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患儿(P<0.05)。50例患儿CRP水平与sCD14-ST,NAP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sCD14-ST与NAP积分呈正相关(P<0.05)。CRP、sCD14-ST、NAP均是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RP、sCD14-ST、NAP联合检测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RP、sCD14-ST水平及NAP积分明显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原菌感染种类和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细菌性肺炎组,根据患儿的病原菌感染种类将其分为革兰阴性菌组(70例)及革兰阳性菌组(28例),另根据患儿的短期疗效将其分为疗效良好组(68例)和疗效不良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sCD14-S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sCD14-ST水平与CRP、PCT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4-ST、CRP、PC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疾病转归的评估价值。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疗效良好组血清CRP、PCT、sCD14-ST水平均低于疗效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诊断中血清PCT、sCD14-ST、CRP及ESR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安丘市中医院接受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存在早期感染(感染组),30例未感染(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PCT、sCD14-ST、CRP、ESR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术前PCT、sCD14-ST、CRP及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PCT、sCD14-ST、CRP、ESR水平分别为(8.65±1.71)μg/mL、(1 453.61±372.83)pg/mL、(45.33±8.39)mg/L、(47.83±10.52)mm/h,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术后PCT、sCD14-ST、CRP、ESR水平[(1.13±0.22)μg/mL、(745.81±160.54)pg/mL、(34.12±5.40)mg/L、(33.61±6.27)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90、9.550、6.154、6.340,P<0.05)。血清PCT、s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感染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RA稳定期患者58例(RA稳定期组)、RA活动期患者43例(RA活动期组)及RA合并感染患者33例(RA合并感染组),同时选取4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浆sCD14-ST水平变化,分析其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血浆sCD14-ST对RA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RA合并感染组、RA活动期组、RA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浆sCD14-ST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 428(972~3 606)、246(205~479)、172(121~352)、158(61~306)pg/mL。4组研究对象sCD14-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17,P0.05);RA合并感染组和RA活动期组患者血浆sCD14-ST水平均显著高于RA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且RA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浆sCD14-ST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合并感染组患者血浆sCD14-ST水平与CRP呈正相关(r=0.362,P0.05),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无相关性(r=0.103,P0.05);RA稳定期组、RA活动期组患者CDAI与CRP呈正相关(r=0.306、0.298,P0.05),与血浆sCD14-ST无关(r=0.059,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95%CI:0.928~0.983)时血浆sCD14-ST诊断RA合并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效能(灵敏度为95.41%,特异度为85.00%),其最佳截断值为317pg/mL。结论血浆sCD14-ST可作为鉴别RA合并感染与RA活动期的一项有效指标,能提高RA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miR-15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97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1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iR-146a、miR-155水平;分析miR-146a、miR-155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结果试验组血清miR-146a、miR-155、TNF-α、IL-6、IL-10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iR-146a、miR-155水平均与TNF-α、IL-6、IL-10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高水平的miR-146a、miR-155均是影响RSV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iR-146a、miR-155水平较高,二者均是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望成为治疗RSV下呼吸道感染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33(IL-3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清道夫受体CD163(sCD163)水平对喘息反复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因素、出生学因素、有无特应性因素、住院时间、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呼吸窘迫评估工具(RDAI)评分。检测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感染情况。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血液检测指标包括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计数(WBC)、IL-33、Eotaxin、sCD163。对出院患儿进行1年随访,按喘息发作次数分为非反复组和反复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液检测指标与RDA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33、Eotaxin、sCD163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反复发作的价值。结果 反复组RDAI评分、有湿疹史者所占比例、有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HFMD)发生情况,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FMD患儿271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2组,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对重症HFMD的影响。结果 2组患儿性别、儿童类型、户籍类型、居住地、是否早产、出生体质量、分娩情况、最高体温、抽搐、面色苍白、流涕、腹泻、手足皮疹、口腔疱疹、臀部皮疹等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 0. 05)。2组患儿年龄、母乳喂养情况、发病到就诊时间、易惊、乏力、四肢颤抖、嗜睡、烦躁、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呕吐、白细胞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病毒感染类型有显著差异(P 0. 05)。在细胞因子水平方面,重症HFMD组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普通HFMD组显著增高(P 0. 05)。在ROC曲线分析中,IL-6、IL-10和IFN-γ对鉴别普通HFMD和重症HFMD具有重要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46. 0 pg/mL、IL-10≥22. 7 pg/mL、IFN-γ≥81. 9 pg/mL是重症HFMD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临床医生和家长要重视年龄小于3岁、四肢颤抖、烦躁、嗜睡、血糖升高、CK-MB升高、EV-71病毒感染的HFMD患儿,IL-6≥46. 0 pg/mL、IL-10≥22. 7 pg/mL、IFN-γ≥81. 9 pg/mL对预测重症HFMD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7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sTREM-1、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61,特异度分别为66.03%、55.84%,灵敏度为92.04%、92.0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特异度为86.72%,灵敏度为85.4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占比均大于非感染组,CRP、白细胞、白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就诊的74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sCD14、HMGB1水平;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实验组sCD14、HMGB1水平分别为4.06(2.98~5.31)ng/mL、469.50(251.35~746.3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sCD14、HMGB1检测诊断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依次为82.40%、56.80%,特异度为90.30%、85.50%,二者联合检测可提升灵敏度至92.40%,与PCT、IL-6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接近。结论血清中sCD14、HMGB1联合检测对于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操作简捷、便携、易行,可作为缺少大型检验仪器设备的小、散、远医疗卫生机构快速诊疗肺部疾病的感染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患者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与继发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该院重度脑外伤住院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继发癫痫分为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组61例,单一重度脑外伤组43例,同期选择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miR-146a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miR-146a与TNF-α、IL-6、IL-1β相关性,对影响继发性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组、单一重度脑外伤组患者血清miR-146a、TNF-α、IL-6、IL-1β水平较高(P<0.05),与单一重度脑外伤组相比,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组患者血清miR-146a、TNF-α、IL-6、IL-1β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患者血清miR-146a与TNF-α、IL-6、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580、0.505、0.47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6a、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是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患者血清miR-146a水平上调,检测血清miR-146a水平有助于诊断重度脑外伤继发性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生素A、D及体液免疫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旨在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便利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儿童418例并调查纳入儿童相关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总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并对线性相关分析最显著的因素给予回归法确定最终回归方程,采用决定系数(R2)评定方程回归效果。结果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98例,感染率23.44%。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不同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维生素A水平、维生素D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D和体液免疫均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年龄、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抗菌药物使用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r=0.230、0.209、0.218、0.254,P<0.05),与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和体液免疫相关性更明显(r=0.419、0.445、0.482,P<0.001);相关系数r=0.589,R2=0.347,校正决定系数0.259,回归模型F=3.925,P=0.000,说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D水平和体液免疫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但与维生素A、D水平低下及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关系最为密切;在防范常规危险因素基础上,加强对儿童维生素A、D水平及体液免疫的关注尤为重要,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提高免疫力,有利于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UC患者作为UC组,根据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47例)和Hp阴性组(55例)。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但经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对照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7、IL-23水平及Hp感染情况,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UC组血清IL-17、IL-23水平更高(P0.05),Hp阳性率更低(P0.05)。相对于Hp阴性的UC患者,Hp阳性的UC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UC患者IL-17、IL-23水平与Hp感染均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7、IL-23是UC患者发生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对UC患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合并Hp感染UC患者的血清IL-17、IL-23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角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有效预防。方法将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儿480例作为观察对象,记录患儿性别、年龄,术后第一日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是否行体外循环,呼吸机带机时间等,每日由经眼科专业培训后的人员行眼部检查并记录,当患儿眼部出现球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加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实验,实验结果为阳性时,即诊断为角膜炎,分析角膜炎出现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80例患儿中诊断为角膜炎30例(6.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行体外循环,呼吸机待机时间7d,PCT0.046ng/mL,IL-67.0pg/mL,是患儿发生角膜炎的危险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体外循环及PCT0.046ng/mL,IL-67.0pg/mL是患儿发生角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术后血浆内炎症因子升高,均是患儿术后发生角膜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多种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和比较它们在HL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例HLH患儿、20例对照组儿童及7例一般感染患儿血清中8种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2、可溶性IL-2受体β(IL-2R-β)、可溶性IL-2受体α(sCD25)和sCD163],分析它们在HLH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非HLH感染组相比,HLH组中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sCD25和sCD163 3种细胞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9以上,诊断HLH的准确性高,尤其是sCD163和sCD25,AUC高达0.9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CD163与sCD25的相关程度,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70,P0.05)。IFN-γ、TNF-α、IL-6和IL-2R-β4种细胞因子AUC在0.7~0.9,IL-10的AUC小于0.7。结论 HLH患儿多种细胞因子水平高表达是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sCD163与sCD25有同等意义,是诊断HLH特异又敏感的标记。细胞因子IL-12的诊断价值亦高。此外,IFN-γ、TNF-α、IL-6和IL-2R-β有诊断参考意义;而IL-10的准确性较差,不宜作为独立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2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12例小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PC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染组的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中hs-CRP、PCT的阳性率分别为69.6%和7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和3.6%(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在感染组患儿中hs-CRP与PCT呈正相关性(r=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s-CRP和PCT。结论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hs-CRP、PCT呈高表达,二者可相互影响,是导致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 y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RMPP组(n=52)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组(n=98),比较2组一般基础资料、胸部CT影像学资料及治疗前的血清指标[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IL-6、IL-1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IL-6、IL-18诊断RMPP的临床价值。结果:RMPP组患儿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比例及血清D-二聚体、CRP、PCT、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GMPP组(P<0.05),2组一般基础资料、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实变、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血清D-二聚体、CRP、PCT、IL-6、IL-18表达升高是预测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二聚体、IL-6、IL-18预测R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25、0.860,截断值分别为0.56 mg/L、24.96 pg/mL、393.51 pg/mL。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IL-18可作为儿童RMPP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者、合并高血压(HT)者及单纯鼾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探讨OSAHS合并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吸烟史男性患者140例,其中单纯鼾症组(N组)29例,无并发症OSAHS组(O组)55例,OSAHS合并HT组(OH组)56例。检测患者血清IL-6水平,记录临床参数[年龄、体质重指数(BMI)、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SG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期的百分比(Ts90%)、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SpO2)]。比较3组间临床指标及IL-6水平及其与PSG指标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法确定OSASH合并HT的危险因素。结果:①3组间IL-6浓度有显著差异:OH组高于O组,O组高于N组[(16.79±5.45)pg/mL比(11.07±2.65)pg/mL,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11例)和未感染组(49例)。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感染组年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占比(N)、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ALB)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sTREM-1、sCD14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TREM-1、血清sCD14、血清sTREM-1+sCD14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AUC为0.765(0.728~0.802)、0.802(0.767~0.837)、0.867(0...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 000例。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560)和对照组(未并发动脉粥样硬化,n=4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分别为(77.4±4.4)ng/L、(20.5±2.6)pg/mL、(819.2±165.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2.8)ng/L、(9.1±1.7)pg/mL、(600.3±12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随病变级别升高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rson相关分析分析显示,RA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28、0.308、0.5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NF-α、IL-1β、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发病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玉梅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3):452-454,461
目的探讨母体血清及新生儿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因子受体1(sTREM-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胎膜早破(PROM)及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建卡并发生PROM并成功分娩的产妇120例、足月妊娠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分娩前24h母体及新生儿出生24h血清中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并根据新生儿围产期是否发生感染性疾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分析。结果 PROM组产妇产前24h的血清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新生儿分娩后24h的血清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产妇中发生围产期新生儿感染母体产前24h的血清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显著的高于非感染组(P0.05);PROM组产妇中发生围产期新生儿感染的新生儿分娩后24h的血清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显著的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母血、新生儿外周血中sCD14、PCT、sTREM-1及IL-10水平变化对于反应胎膜早破及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