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对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干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ICU科室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8例患者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配套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配套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等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就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为10.71%(3/28),显著低于对照组53.57%(15/28),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结论对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安全性水平,有临床推广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脑血管介入疾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假性动脉瘤,腰背部疼痛,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脑梗死及脑缺血发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13/50)(P 0.05);观察组尿潴留、腰背部疼痛、假性动脉瘤、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00%(14/50)(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0%(42/50)(P0.05)。结论 脑血管介入手术护理清单在精细化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质量,获得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2023年于泰安八十八医院住院治疗的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后昏迷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意识觉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意识状态恢复总有效率更高(75.0%vs. 52.5%,P=0.036),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vs. 15.0%,P=0.048)。结论 针对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后昏迷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意识觉醒,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护理干预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作用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05例,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4%(16/105),试验组为4.76%(5/1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环节出发,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着显著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接受体检患者74例,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两组心理反应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心理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体检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8%vs. 67.56%,94.59%vs. 70.27%,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10%vs. 32.43%,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有效提高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体检依从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16年5月-2018年3月间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74例行分组对照研究,37例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37例术后优质护理(试验组),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29%vs78.3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83.78%vs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41%,低于对照组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动静脉内瘘术后血透患者可促进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血透室共收治患者2000例,在我院血透室工作的护士20例,依据管理方法将这些护士分为常规管理组(n=10,1000例患者)和流程管理组(n=10,1000例患者)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程管理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0.07%(7/100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0.41%(410000)(P<0.05),护理满意度98.1%(9810/10000)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91.0%(9100/10000)(P<0.05)。结论流程管理较常规管理更能有效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技术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疼痛得分(3.56±0.7)低于对照组(4.45±0.7),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P=0.04);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5%)低于对照组(9.6%),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3)。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杨志霞  文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5,(2):171-172,17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就本院收治的26例患者进行的128次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经验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漏血、体液失衡、大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是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有效、安全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法干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及正常导管留置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程度。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9.13%vs. 69.57%,P=0.020),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25.38±5.19)d vs.(22.54±3.01)d,P=0.002],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4.35%vs. 17.39%,P=0.044),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0%vs.19.57%,P=0.038),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30)。结论 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参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渗血发生率5.00%、血肿发生率5.00%均低于参照组的30.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扣眼法穿刺,相较传统区域穿刺能有效减少皮下血肿、渗血等不良事件,并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14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P 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细节化护理管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改进模式(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 and Control,DMAIC)护理应用于新生儿外周留置针静脉置管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7~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接受外周留置针静脉置管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试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常规健康教育、合理选择置管方法等;试验组给予基于DMAIC管理理念的护理干预,如成立专项护理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计划,从定义、测量、分析、改善、控制5个方面改进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P <0.05)。试验组静脉置管操作时间(6.24±0.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64±1.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1,P <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全预警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无痛内镜安全预警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时间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2,P=0.00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0,P=0.001)。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期间行安全预警护理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门诊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中心妇产科门诊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建档产检及管理的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4)与试验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实施护理门诊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2%(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过程中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程度,规范和纠正患者孕期不良生活习惯,还能减少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稳定孕期血糖值,促进母婴结局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出110例样本,均是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是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HR、DBP、SBP、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能明显地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其他不良事件、稳定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安全隐患干预在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0例手术患儿,均采取安全隐患干预,作为观察组(n=70);从手术室数据库中配对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手术患儿,均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n=70)。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从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在干预后,观察组的消毒感染管理、专科技术管理、环境管理和人文关怀维度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干预过程中均出现了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 <0.05);两组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结论 在手术室儿童手术护理中,采取安全隐患护理干预,能够大幅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并且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有利于手术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07-209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中医临床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中医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沟通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工作责任心的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评分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评分(P 0.05),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3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3.8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到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作用效果十分理想,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在危重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用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0,P=0.018)。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实施护理前,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6.230,P=0.000)。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血液净化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5.193,P=0.000;t=5.028,P=0.000;t=5.362,P=0.000)。结论对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APACHEⅡ评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对于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6.352,P=0.012);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