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有“后天之本”之称。故脾胃虚弱是构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近年来,随着诸多医家对脾本质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脾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相关,证明了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现将本人运用脾胃学说治疗儿科常见病的一些临…  相似文献   

2.
论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见解、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临床病理证候以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系统论证了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脾胃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我国传统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是脏腑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1],具有较高的指导临床防治疾病的价值。现代医学通过近2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它的临床价值,并对它的朴素的主要理论,提高到了一定的现代科学水平,从而发展了原有的脾胃学说。现从三方面简要探讨如下。1 脾胃学说指导着现代医学多种疾病的治疗脾胃学说主要指导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3种常见病,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告用脾胃学说作指导,用健脾益气为主,分别佐以化湿豁痰,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益肾滋阴等法,治疗颅脑术后癫痫发作、多发性脂肪瘤、支气管哮喘、异位性皮炎、乳摩尿、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收到满意疗效。提示脾胃学说不仅用于治疗脾胃疾病,还可用以指导临床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调治脾胃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金元时期李东垣积50余年临床实践和切身体验著《脾胃论》一书,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内容,认为人身以脾胃为要,力主“病从脾胃所生”和“养生当实元气”,创立了许多治疗和预防脾胃疾病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现总结如下。l适寒温,顺应四时李氏认为外感时邪是伤害脾胃的原因之一.指出外感六淫致病,主要是由于脾胃亏乏,元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是脾胃病的外在原因。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和木、火、上、金、水五运错综的变化会伤人脏腑,故“人之…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肠道给药治咳喘吴耀南,涂福音5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采用中酉医结合的方法.即在用酉药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急则治标”和“标本兼治”的治则,分别用通腑泻热、宣肺祛痰和益气养阴清热、通腑宣肺祛痰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肺...  相似文献   

7.
邓铁涛教授 ,学说渊博 ,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 ,对中医脾胃学说尤多精辟见解。肝硬变治疗乃当今医学界难题之一 ,邓老以脾胃学说理论为指导论治本病 ,疗效显著。现根据笔者随师笔记之点滴体会 ,将邓老治疗本病的一些经验简述如下。1 治肝先治脾 ,自创软肝煎肝病治脾之法 ,先见于《难经》:“见肝之病 ,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其后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亦有“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精辟论述。于是后世遂有“脾为后天之本”说。尤其以金元医学大家李东垣 ,论病最为注重脾胃 ,创“…  相似文献   

8.
东垣时代前后,中医学术上展开了“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脾”的研究,李东垣认为“后天之本在脾”,突出了补脾的重要,之后,出现了张景岳、赵献可等人的补肾派,强调了补肾的重要,李中梓从而作出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并重的结论。故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脾胃学说有了新的发展。后来,温病学家叶天士从温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甘凉柔润,滋养胃阴”的见解,补充了东垣“刚燥温升健运脾阳”的偏见。笔者认为脾胃学说是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现将其理论及临床应用探讨如下。1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生…  相似文献   

9.
以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高彩香解放军89820部队医院马振兴慢性肾功能不全隶属于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因其证情危笃错杂而施治颇难。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根据脾胃学说以及脾胃相互滋生之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10.
论脾胃在脏腑学说中的主导地位(续)柯新桥,陈林艳,丁艳蕊,郝建新,周广祥4结合疾病诊断、临床治疗看脾胃的主导作用4·1结合疾病诊断看人们通常将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的整个机能活动简称之为“胃气”。在一般情况下,脏腑的功能状况、气血的盈亏盛衰、神...  相似文献   

11.
专题首语     
<正>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而脾胃学说则是其中的瑰宝。脾胃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为脾胃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东汉至两宋时期对理、法、方、药的进一步发展,至金元时期李东垣系统地提出了脾胃学说,并在《脾胃论》等著作中进行了系统论述,明清时期缪希雍、叶天士等医家又对脾阴、胃阴学说进行了补充。建国后,中医脾胃病学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理论体系、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领域均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理论,成熟于东垣时代,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对脾胃学说颇有研究,牟师从五脏形成说及现代进化论看,脾胃不独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还是脏腑之原本。历代医家十分注重脾胃在诊治上的作用,调节脾胃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诊治上起着核心作用。1《黄帝内经》确立脏腑以脾胃为核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胃是核心。《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  相似文献   

13.
张镜人教授诊治胃炎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著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 5 0余年 ,老师崇尚脾胃学说 ,善治脾胃疾病 ,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 ,学术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恪守“茹古涵今 ,兼收并蓄 ,立足临床 ,重在创新”的治学思想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尤其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 ,取得了卓著的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介绍。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言中医以辨证为主 ,西医以辨病为主 ,然中医也有病名 ,西医也有综合征 ,如何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长期对慢性胃炎的临床 ,体会到从西医明确的某一个病的多方面观…  相似文献   

14.
1《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发掘祖国医学有关脾胃学说的精华,介绍有关脾胃研究的科研思路与方法,报  相似文献   

15.
涂福音治脾胃以平喘的经验福建省厦门市中医医院(361001)吴耀南指导涂福音涂福音主任医师行医30余春秋,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擅长中医脾胃病,且运用中医脾胃学说研究呼吸系疾病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亲得教诲,收获匪浅,现将其治脾胃以平喘的经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6.
从“母病及子”理论探讨消化性溃疡病的肺功能变化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组(350007)黄可成福州市第二医院肺功能室(350007)林赛玉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组陈寿菲程云帆肖丽春指导:杨春波“母病及子”理论,是中医脏象学说中脏脏相关理论之一,中医理...  相似文献   

17.
耳鼻咽喉疾病从脾胃论治──干祖望学术思想介绍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任一军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赵白玉干祖望是江苏省名老中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从医60余载,尤擅长诊治耳鼻咽喉疾病。其将脾胃学说与耳鼻咽喉病的诊治紧密结合,在理论上有创...  相似文献   

18.
李东垣《脾胃论》论述了“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提出“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在调理脾胃方面,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们在临床治疗杂病中,用“升阳益胃”法收到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多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  相似文献   

19.
<正>1《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发掘祖国医学有关脾胃学说的精华,介绍有关脾胃研究的科研思路与方法,报道中西医结合消化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振兴中医、繁荣学术、发展脾胃学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决定于1997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第9届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征文内容:①有关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道感染等胆囊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②有关胆囊疾病病因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的大宗病历统计分析及预防、护理体会;③有关中医胆囊疾病的辨证、规律及分型标准的研究;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疾病的预防及处方的临床运用心得体会;⑤有关溶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⑥与胆疾患相关的文献综述;⑦其他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