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伴多形红斑样综合征虽有报道,但它与寒冷的关系和其发病机理尚不明了。有报道某些伴多形红斑的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实为亚  相似文献   

2.
播散性红斑性狼疮是胶原组织疾病,根据最近国外文献报导,也是自家免疫疾病,在发病机制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将我院历年来所见播散性红斑性狼疮1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肝组织检查资料,略作介绍,并扼要探讨播散性红斑性狼疮与狼疮样肝炎的异同及病因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厌氧菌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和粘膜等部位,一般情况下为非致病菌。但是当条件改变时,厌氧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厌氧菌侵入血液,同样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现将从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一株专性厌氧解糖消化球菌报告如下: 临床病例:患者王××,男性,47岁,因面、唇、颈、前胸部红斑,伴乏力,关节痛一年余,加重10天,  相似文献   

4.
<正> 胎盘早期剥离易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致危害母婴生命。故对严重胎盘早期剥离患者,应警惕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时进行有关化验检查,抓紧时间治疗。1982年3月我科遇见一例严重胎盘早期剥离并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患者梅××,26岁、农民、住院号127363。因闭经36~+周突然剧烈腹痛10小时,于1982年3月22日入院。孕2产0,末次月经1981年7月14日,预产期1982年4月27日。孕期从未作过产前检查,近1个月下肢浮肿,于入院当日上午劳动时出现持续性腹痛,并逐渐加重,伴头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51例临床疑为红斑性狼疮(SJE)患者做 dsDNA 检测的结果探讨了该实验对本病诊断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荧光法检测 dsDNA 抗体,对于红斑性狼疮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而且,认为在检测 dsDNA 抗体阳性的基础上再检查 LE 细胞,必然能提高它的检出率,从而更有利于对 SLE 的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242例的临床资料。从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分析:发热、关节痛(炎)最多见,其次为皮疹、肾脏损害及心血管与血液学改变。实验室检查以抗核因子最灵敏,LE细胞阳性率也高,且简便易行。盘状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雷诺氏现象等可先于SLE,其它症状数年出现,应引起警惕。本文同时对SLE的诊断与重叠综合征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马疫锥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305例血清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抗体(ANA),其中包括50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43例其它结缔组织病(CTD),76例银屑病,82例其它疾病和5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全部23例活动期SLE患者显示抗dsDNA和ANA阳性反应,27例非活动期SLE患者抗dsDNA仅1例阳性而ANA24例(88.9%)阳性。其它各组除1例播散性盘状狼疮和1例肺癌外,抗dsDNA均为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活检正常卵巢标本23例和卵巢癌标本16例(粘液性和浆液性囊腺癌各8例),分离细胞膜作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结合反应。结果表明:正常卵巢、粘液性及浆液性卵巢癌之平均最大结合率分别为13.30±2.24%、20.15±5.14%及9.06±6.40%;受体量分别为0.66±0.14×10~(-10)mol/μg膜蛋白、1.97±1.24×10~(-10)mol/μg膜蛋白及0.48±0.10×10~(-10)mol/μg膜蛋白,Kd值分别为10.10±5.50×10~(-9)mol、25.00±0.29×10~(-9)mol及16.90±0.14×10~(-9)mol。  相似文献   

9.
<正>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药疹中较重的一型,死亡率高,国内外报告可达36%~38%。最近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张××,45岁,工人,于发病前一周因牙髓炎服去痛片而发病。皮肤损害:初为脐周出现暗红斑,搔痒,皮损渐增多波及全身,迅速出现烫伤样表浅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有大量渗出。口腔阴部粘膜糜烂、渗出有烧灼感,进食及排尿困  相似文献   

10.
本对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例干操综合征(SS)、9例类风湿关节炎(RA),15例结缔组织病(CTD)及10名正常人用免疫印迹方法(IBT)进行了多肽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抗27.776×10^3IU,13.392×10^3IU的抗体是SLE特征性抗体,而抗44.64×10^3IU:46.624×10^3IU/47.616×10^8IU的抗体与SS密切相关.同时还提出IBT检测多肽抗体较对流免疫电泳(CIE)敏感.且能测到一些少见的抗体。  相似文献   

11.
腹泻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很少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国外偶有报道,我院1987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 26岁病案号171229 1982年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全身关节肿痛,查LE细胞(+),诊为SLE。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完全消失。1987年流产后上述症状复发,并出现腹痛、腹泻,每日排水样便20~30次,激素治疗1个月,症状好转,突然停药后症状再次出现。1987年12月31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漏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误漏诊原因,提高SLE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住院诊断的63例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确诊为SLE患者的病程为(4.38±3.13)年;(2)早期误诊率高达68.3%,误诊的病种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心包炎、胸膜炎、慢性肝炎、淋巴结炎、淋巴瘤等。发热、关节痛,皮疹是SLE早期最常见的症状,面部盘状红斑、颧部红斑是最具特征的表现;(3)特异性指标的阳性率低:狼疮细胞(LE)17.6%,抗ds-DNA抗体20%,抗核抗体(ANA)26.6%;(4)发热和白细胞明显升高者占误诊的74.4%(32/43);血沉增快和尿检蛋白阳性在未误诊者与误诊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13.
<正> 近些年来结缔组织疾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这与医务人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免疫技术的发展有关。这方面知识涉及的问题甚广,进步颇快。本文就红斑狼疮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是Sontheiner氏于1979年首先提出和命名的一个红斑狼疮特殊亚型,以往该病曾被称之为对称性远心性红斑、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浅表播散性狼疮、自身免疫性环状红斑等。症状:皮肤损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环状红斑,丘疹,鳞屑,无开大毛囊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JL  Huang XM  Zeng XJ  Wang Y  Zhou MX  Ma YH  Li RS  Shen 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30-133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36例新诊断的SLE住院患者,其中血红蛋白≤100g/L者设为贫血组;根据白细胞计数分为2组,白细胞计数〈3.0×10^9/L者为WBC1组,白细胞计数3.0~3.9×10^9/L为WBC2组;血小板〈100×10^9/L设定为血小板减少组。无血液学异常者设定为对照组。结果贫血的患者123例,占52.1%。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有:慢性病贫血(ACD),82例,溶血性贫血(HA),18例,造血功能异常8例,原因未明,15例。外周血有白细胞下降者73例,占30.9%。血小板下降57例,占24.2%。无血液学异常68例,占28.8%。其中溶血性贫血组、WBC1组和血小板减低组狼疮活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72例患者做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49例是正常骨髓象,10例患者骨髓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2例表现骨髓巨核细胞缺乏,9例表现为骨髓三系造血增生低下,有2例表现出单纯红系造血低下。结论中国SLE患者贫血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慢性病贫血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外。SLE患者溶血性贫血比例较低,但却是SLE疾病活动很重要的指征。白细胞计数〈3.0×10^9/L和血小板下降也与SLE活动有关。部分患者骨髓造血异常是引起较严重血液学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是否存在CCR7表达异常及功能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RT-PCR和Northern印记分别检测正常机体和SLE患者CD4+T细胞和CD8+ T细胞CCR3、CCR4、CCR5、CCR7和CCR9的表达情况;利用趋化实验检测其功能.结果活动性SLE患者CD8+T细胞异常高表达CCR7(94.8%),CD8+T细胞CCR7mRNA水平明显增高(拷贝数约5.3×103±1.1×103);CCL21可选择性诱导活动性SLE患者CD8+T细胞发生明显的趋化运动,最大C.I.值为3.8±0.42.结论 CCR7通常选择性、功能性地高表达于活动性SLE患者的CD8+T细胞上,并不异常表达于其CD4+T细胞,而该现象并不见于正常机体和非活动性SLE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尿蛋白定性检测与成人SLE的差异。方法分析在我院就诊的50例首诊儿童SLE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尿蛋白定性检测的特点,并与同期357例首诊成人SLE进行比较。结果①儿童SLE与成人SLE的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C)计数分别为(3.84±0.82)×1012/L vs(3.56±0.77)×1012/L,(6.76±3.66)×109/L vs(5.43±3.82)×109/L,(1.82±0.91)×1012/L vs(1.17±0.69)×1012/L,P均<0.05;血小板(PLT)计数为(242.88±109.50)×109/L vs(211.99±113.15)×109/L,P>0.05。儿童SLE与成人SLE血常规RBC、WBC、LYC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2.00%(16/50)vs45.10%(161/357),26.00%(13/50)vs43.98%(157/357),34.00%(17/50)vs75.63%(270/357),P均<0.05;PLT减少的发生率为8.00%(4/50)vs 12.04%(43/357),P>0.05。②儿童SLE与成人SLE尿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的发生率为44.00%(22/50)vs38.38%(137/357),P>0.05。结论①儿童SLE RBC和WBC减少轻于成人。②儿童SLE与成人SLE的肾脏损害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17.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称SLE)是一种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结缔组织病,肾脏损害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国内报道狼疮性肾炎(LE肾炎)的发生率为40~67%,我院1973~1982年10年中收治SLE26例,符合LE肾炎诊断的有18例(占69.2%),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以符合ARA标准的SLE110例、DLE20例和大疱性疾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大疱性疾病含大疱性类天疱疮8例、寻常性天疱疮3例、疱疹样皮炎19例。取病损边缘反应区皮肤。LE130例中男42例,女88例,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双下肢散在性红斑,间发10余年,加重3天于1998年9月1日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性红斑,间歇性发作,与饮食无关,与月经有关,行经前加重。继而出现四肢关节疼痛,疼痛时游走不定,与天气变化有关。曾求治于多家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经抗过敏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76次/分,血压14/9kPa。心肺未见异常,脾肿大,双下肢散在性红斑,无压痛,无凸起。辅助检查:Hb99g/L,WBC3.8×109/L,N0.70,L0.20,E0.02,BPC84×109/L。血沉31mm/h,抗“O”333u,类风湿因子阳性;…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7岁。以不规则发热,全身散在红斑3年,咳嗽,尿潴留20余天,于1987年10月22日入院。3年前因发热、面部红斑、全身关节酸痛来我院诊治。查血:LE( ),ANA( ),ENA( ),RNP( ),dsDNA( )血清总补体下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20余天。经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