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本院的156例高血压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83名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女性患者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  相似文献   

3.
门诊慢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鼓楼区中医院建立门诊慢性病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对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分期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70-127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结果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黏度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黏度值升高趋势依次为Ⅲ期高血压、Ⅱ期高血压、Ⅰ期高血压、健康对照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血液流变学结果升高趋势越明显,可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检测,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0例活动期和33例稳定期患者,并与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30s-1,1s-1)、血沉、红细胞压积、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方程K值、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稳定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高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同时动态观察,红斑狼疮经治疗缓解后,血液流变学趋于正常。结论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分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普利生LBY—N6A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和LBY—NW全自动微量血浆黏度计对我院200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除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外,其他指标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增高,与中医的血瘀证相似。定期对其进行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对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观察疗效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虹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51-115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部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指标与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用北京世帝公司生产的LG-R-80F血液黏度仪对年龄为40 ~ 65岁的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LG-R-80F血液黏度仪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着良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6例冠心病患者、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CY水平;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HCY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血清HCY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HCY浓度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活血分析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活细胞形态、凝聚状态、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方法用美国产布氏多功能生物显微镜(5型)对41例高血压患者和35例正常人进行活血分析并测定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聚集率、白细胞活化率、血小板活化率、血小板聚集率、循环内团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现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还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值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结论高血压时出现高粘、高凝血状态,血脂代谢紊乱,纤维蛋白原增多,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脑血管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65例冠心病患者、78例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LDL;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OX-LDL与血液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患者血浆OX-LDL浓度与血液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血管病发病有关;血浆OX-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多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0例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癌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724五种肿瘤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设定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肿瘤标志物的阳性项数不同,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且与血浆肿瘤标志物含量相关。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肿瘤标志物含量对恶性肿瘤患者判断病情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15例脑梗死、脑出血和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TIA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并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脑出血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的浓缩和高黏状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的血液流变学观察——附8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军  张艳红 《新医学》2000,31(4):208-20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89例作为A组;单纯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B组,检测的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A组的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黏度增高是其形成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影响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除予积极降压外,还应给予适当的降低血黏度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高血压和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分析,对于分析和预防高血压、脑梗死的发展,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63例门诊患者,其中高血压组患者33例,脑梗死患者30例的血液流变学结果加以分析,分为高血压组、脑梗死组,同时选择30例同年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组和脑梗死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死亡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过程中均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2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6.
蒋蓓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54-185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对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等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同时将100例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作为常规对照。结果 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流变学特性,测定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有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43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正  刘红丽  涂学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2213-2213,22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变情况。方法对243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200例进行对照,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10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出现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检查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28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22例比较。结果 慢性肾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增高。尿毒症的疾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论 早期应用降黏药物治疗,尿毒症组的血液黏度随肾功能的减退而降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40例糖尿病人的血流变、血脂、血糖并与正常对照组血流变学作统计学分析;对糖尿病患人血流变与血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流变学与正常对照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都有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血流变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发现,血液黏滞性增高所致血液流变紊乱是高血压及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中的1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高血压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