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的分析,吸取教训,降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0-2000年收治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1400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子宫肌瘤者730例(52.4%)。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者591例(42.2%)子宫腺疾病者79例(5.65),本组病例中有67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被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误诊率为47.95,结论:提高对子宫腺疾病的认识,注意本病临床的不断型性,重视系统检查,就能做确诊断,有效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江之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178-117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2006年9月在我院有全子宫切除指征患者73例。既往经阴道分娩平均1,5次(0-4次)。子宫肌瘤51例,子宫肌腺瘤22例。年龄37—68岁,平均51.6岁,随机分组,39例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组),34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联合腰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CA19—9联合测定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子宫肌瘤患者32例血清中CA125、CA19—9水平。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CA125值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P〈0.01)。CA125在子宫腺肌病组中阳性率为79.59%,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93.4%、92.1%、78.3%,CA19—9值与子宫肌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子宫腺肌病血清中CA125升高,对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诊断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与普及,阴式子宫切除又被国内外妇科医师所重视,同时伴随着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观念的更新,其手术适应证有了明显的拓宽,已成为妇科微创手术的一个重要术式。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实施阴式子宫切除30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经阴道切除非脱垂性子宫302例,年龄36~54岁,平均45.2岁;单纯子宫肌瘤167例,子宫腺肌症5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2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42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25例;所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血等患者92例,术前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及取材送病检,排除恶性病变后,采用腹式宫颈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39.5岁。子宫大者15cm&#215;12cm&#215;12cm,小者8cm&#215;5cm&#215;3cm。  相似文献   

6.
子宫全切是治疗多发性,巨大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功血等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传统方法是经腹采用开放式手术,病人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随着微创手术学的发展,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腹腔镜下行筋膜内子宫切除,即标准鞘内SEMM式子宫切除(CISH),共106例,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例均为筋膜内子宫全切,年龄40~56岁。其中多发子宫肌瘤和巨大子宫肌瘤52例占49%,子宫腺肌症36例占34%,严重功血18例占17%。1.2手术方法:均在硬一腰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腹部和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各种仪器,建立气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122例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性手术116例,占94.4%,平均年龄39岁。根治性手术6例,占5.6%,平均年龄47岁。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轻重、有无生育要求等综合考虑。术后应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386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75-1476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3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较1995年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提高了5.44倍。有各种官腔手术史占93%,曾做过2种官腔手术占78.5%。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占80.31%,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占62.18%,子宫增大占92.23%,后穹窿触及疼痛结节占82.9%,合并贫血占52.33%,无临床症状占21.5%。B超检查符合率58.03%,官腔镜检查符合率100%。腺肌瘤挖除术8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4例,子宫全切231例。总复发率13.47%。结论: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宫腔手术是其诱发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改变及子宫增大,但痛经不是其确诊标准,腹腔镜是其诊断最佳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
刘澜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89-1089
本文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组40例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组4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发病情况、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易凌云 《江西医药》2022,(8):989-991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共68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其中36例为子宫肌瘤,32例为子宫腺肌症。所有患者均进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价值,另外比较两组血流参数值。结果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94.44%、96.88%、95.59%、97.14%、93.94%;子宫腺肌症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高于子宫肌瘤组,血流搏动指数(PI)低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经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参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两种疾病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0例子宫肌瘤和40例子宫肌腺病患者行术前检查,包括灰阶图像和彩色血流成像;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共55例,子宫肌腺病36例。与病理结果对照:4例子宫肌瘤被误诊为子宫肌腺病,3例子宫肌腺病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1.67%,子宫肌腺病符合率为90%。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的正确率高,可用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影像鉴别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两者在临床症状及体征上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常需手术后病检才能鉴别 ,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很多困难。作者回顾本院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病人的彩色多普勒影像情况 ,发现用彩色多普勒影像鉴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准确性较高。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期间 ,在我院住院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病人共 5 8例 ,其中子宫肌瘤 42例 ,子宫腺肌症 16例。 5 8例病人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病人年龄 2 8~ 5 6岁。 5 8例病人均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病史 ,妇查子…  相似文献   

13.
姚焕玲 《淮海医药》2001,19(4):316-317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治疗,分析B超检查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97年1月-2000年1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子宫腺肌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腺肌病患中,术前B超检查误诊65.69%,临床误诊54.74%,合并子宫肌瘤的误诊高达79.17%。结论 临床症状结合B超检查仍为当前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为提高术前诊断率,须提高临床医师及B超医师对腺肌病的认识。并做月经前后的对照分析。该病因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治疗仍为目前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顺行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8月2日~2012年1月2日收住院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40例患者采取顺行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 40例进行顺行式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成功,其中子宫肌瘤有25例,子宫腺肌病有7例,有8例是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时间平均在(46±1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3±2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7.1±4.9)h,手术后患者起床活动时间平均为(16.2±8.1)h,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4.2±0.7)d。而且手术后,没有病死率,没有并发症。结论顺行式阴式子宫切除术安全性大,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因此,顺行式阴式子宫切除术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时引起的良性疾病。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使其临床漏诊率高,并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功能性子宫出血。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史慧星  田瑛 《河北医药》2010,32(1):85-86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60例大子宫(如孕12—18周)施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子宫增大(如孕12—18周)、活动度好、耻骨弓角度〉90°、阴道宽松的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60例,年龄41~57岁,平均年龄45.5岁。其中子宫肌瘤50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10例,合并卵巢囊肿18例,均无腹部手术史。术前排除宫颈、子宫内膜、卵巢恶性病变,均于术前B型超声(B超)测量子宫大小及肌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术前阴道冲洗上药3d,行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7.
黄靖冰 《江苏医药》1998,24(11):835-835
我院1994年1月~1996年12月妇科住院手术子宫腺肌病104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报告如下。临底资料同期我院妇科住院手术共777例,子宫腺肌病104例,占13.39%。1.发病年龄:最小的为31岁,最大的为54岁,平均年龄42.5岁,均为已婚者,以生育年龄为主,占95%。2.过去妇产科手术史:104例中,有一次以上人工流产者叽例,占87.50%;宫内节育器42例,占4038%;输卵管结扎30例,占2884%;剖宫产史4例,占384%;宫外孕3例,占288%。3.主要临床表现:原发性痛经7例,占673%;继发性痛经62例,占59.61%;月经紊乱、经期延长33例…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萍 《云南医药》2007,28(2):156-158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年6月~2006年6月对子宫小于孕4月大小的良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功血、子宫腺肌病等)患者,采取改良式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共10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传统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106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症、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行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6例良性子宫病变行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分析,进一步探讨CISH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患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共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子宫大小分为两组,1组子宫〈孕12周,2组子宫≥孕1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96例患者手术全鄙在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其中手术时间2组较1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及功能性子富出血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症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陈晓芹  辜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70-1271
目的 分析子宫腺肌症近年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三年间我院收治的286例子宫腺肌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绪果 286例子官腺肌症病人,术前痛经189例(66.1%),月经过多132例(46.1%),术前诊断为子宫腺肌症179例,诊断符合率62.6%,B超诊断符合率68.3%,CAl25测定阳性率76.3%。除4例行腺肌瘤剔除术外,其余均行子宫切除术。其中46例曾用药物孕三烯酮(内美通)、米非司酮、雌孕激素类、三苯氧胺 甲孕酮(普维拉)等治疗达3个月以上,80.6%痛经明显缓解,停药后72.4%的病人第1个月经周期痛经复发。结论 子宫腺肌症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腺肌症的痛经和月经过多均有效,但停药后痛经极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