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视化人体的鼻部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选取从额窦顶到上颌窦底消失水平连续横断面图像,在计算机上利用Amira4.1软件和RadioDexter软件行三维重建的立体显示。结果重建出了鼻骨,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鼻腔,上、中、下鼻甲,鸡冠,鼻中隔,钩突,鼻泪管,颈内动脉,视神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可以任意缩放和任意角度旋转,可显示不同结构间的毗邻关系和空间构象,并可进行三维的距离和角度的测量。结论鼻部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促进对该部位解剖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为鼻部疾病影像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参考,并可应用于虚拟手术。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应用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鼻内镜下对翼腭窝进行相关应用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8具(16侧)翼腭窝分别采用经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后壁入路及中鼻道经腭骨入路进行解剖,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不同,观测手术路径中重要血管神经和相关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后壁开窗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外侧结构及上颌动脉各个分支,中鼻道经腭骨入路可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内侧结构及蝶腭动脉.上颌动脉翼腭段变异较大,上颌窦后壁后分布有上颌动脉5个分支,最早分支出颞深前动脉,随后分支出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二者共干占50% (8/16),分别分出占50%(8/16),上颌动脉翼腭段、腭降动脉、蝶腭动脉3支呈Y型37.5%(6/16)、M型12.5%(2/16)、中间型 50%(8/16).圆孔、翼管、蝶腭孔是翼腭窝内重要的骨性标志,翼管指向颈内动脉.结论 鼻内镜下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各有不同,熟知上颌动脉的分支走行规律和翼腭窝及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处理不同范围的翼腭窝病变将有利于充分显露和有效切除病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上颌窦筛窦手术后复发病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14)岁,先前均有2~4次手术史。本次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形成上颌窦入路,然后在鼻内镜直视下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术后均行病理排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于术后6个月进行评价,5例治愈,3例好转。随访6~14个月均无面颊部麻木、溢泪、眶内出血、视物障碍或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上颌窦手术视野宽,有利于整个上颌窦腔病变彻底清除,保留了鼻泪管和下鼻甲,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蝶腭动脉以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时蝶腭动脉结扎术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术中出血以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选择合适的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方法:干性半侧颅骨标本30侧,观察蝶腭孔的位置,测量蝶腭孔的相关数据,测量筛前孔至前鼻棘的距离、筛骨嵴至下鼻甲水平部的垂直距离及筛骨嵴至腭骨水平板的垂直距离。手术显微镜下对15具(30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未区分性别)的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翼腭窝进行详细解剖,观测蝶腭动脉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筛骨嵴和蝶腭孔是经鼻腔定位蝶腭动脉的重要的标志;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走行,分支类型有个体差异,其翼腭窝部分为Y型、中间型、M型3型。上颌窦后壁入路可以对蝶腭动脉进行主干结扎,不会损伤上颌动脉下颌段和翼肌段分支。结论:蝶腭动脉的相关解剖对于蝶腭动脉结扎术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前必须熟悉与其定位有关的解剖结构。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进路进行蝶腭动脉主干结扎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经鼻腔可结扎蝶腭动脉的分支。上颌动脉翼腭段在翼腭窝内变化较大,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海绵窦断层结构并建立人体海绵窦的可视化模型。方法:国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内部结构和毗邻,然后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图像可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方便地测量任意间距和海绵窦三角大小,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结论:海绵窦的可视化研究对于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喉镜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以供相关研究参考。方法选取第二套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舌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水平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Photoshop7.0、Amira及Dextrobeam软件,分割重建该区域相关结构,建立喉镜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并显示了咽、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舌骨、声带、动脉、静脉、环杓肌、咽缩肌、甲状舌骨肌等结构,形成三维立体模型,使其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切割、观察。应用Dextrobeam软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并模拟喉镜入路对咽、喉、气管腔以外深层结构进行逐层显示。结论在此三维可视化模型基础上,可模拟喉镜深入喉腔,逐层显示周围相关结构,为喉镜下检查、喉外科手术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镜经蝶入路是切除鞍区和鞍旁病变的一项微侵袭技术,现已被神经外科医生逐渐接受。然而医生在初期实施内镜经蝶垂体外科手术时常有挫折感。为了流畅地克服从显微镜到内镜的学习曲线,一种新型人体鼻部模型被设计出来。本项研究评价了一款人副鼻窦模型用于经鼻内镜手术尤其是经鼻垂体外科手术训练的功能。方法:在这一模型上实施内镜下经鼻经蝶窦手术操作。选用三个手术入路来观察鼻腔内和蝶窦内结构:鼻中隔旁入路;中鼻甲切除入路;和中鼻道入路。在操作过程中确定鼻腔内和蝶窦内的解剖结构。模型的解剖标志与尸头和活体进行比较。结果:本模型精确地复制了鼻腔内骨质结构。与尸头和活体结构相比,模型的鼻腔内结构在颜色和质地上都显示非常好,与活体组织在手术中的环境十分接近,在解剖形态、切除过程中的硬度和触感上都较为相似。 所有鼻腔内的解剖标志都能较容易辨别出来,包括后鼻孔、下鼻甲、中鼻甲和上鼻甲,甚至蝶窦开口。结论:这一人鼻窦模型对训练神经外科医生做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手术十分有用,但蝶窦后壁的典型解剖标志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l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上颌窦含牙囊肿的手术进路及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9例上颌窦含牙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内镜、口腔全景片和螺旋CT检查。手术先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评估病变情况,再行下鼻甲头端鼻腔外侧壁切开,解剖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后形成上颌窦入路,在0度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大部分囊壁清除和异位牙取出。术终复位下鼻甲和鼻泪管并缝合切口。观察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能在鼻内镜直视下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最大限度切除囊肿壁和顺利取出异位牙,术后无鼻泪管损伤、无鼻甲萎缩、坏死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好,窦口引流通畅,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各壁,直视下能够最大限度切除囊肿壁和顺利取出异位牙,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晋舒  宋鑫 《四川医学》2017,38(8):895-898
目的研究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彻底切除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107例上颌窦内的息肉、囊肿、真菌、良性及恶性肿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内翻乳头状瘤28例、上颌窦炎伴囊肿24例、复发性真菌20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7例、上颌窦骨瘤6例、上颌窦含牙囊肿5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4例,上颌骨囊肿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手术先切除鼻腔和其他鼻窦病变,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肿瘤患者行下鼻道开窗。结果全部患者均能良好显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无面部麻木、溢泪、眼眶青紫、视物模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非肿瘤患者随访3~6个月、肿瘤患者术后一直随访。内翻乳头状瘤有4例复发,3例术后1~2年上颌窦口附近复发,经局部切除后随访3~5年未再发,另1例术后6个月中鼻甲残端处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中鼻甲,随访3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腔上皮化。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前内下壁及窦腔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观察方便,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眶上锁孔入路及经鼻 -蝶窦入路的内镜局部解剖学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 ,探讨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巨大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 ,为颅底外科手术提供相关形态学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 2 5具成人尸头 ,模拟内镜眶上锁孔入路 ,观察所能达到的解剖部位 ,并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可以从前方和上方达到鞍区及斜坡上段 ,清晰显露垂体、垂体柄、视交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结构 ;经鼻 -蝶窦入路可从下方显露垂体及鞍隔等鞍区结构。结论 :内镜眶上锁孔与经鼻 -蝶窦联合入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 ,二者联合应用可治疗巨大鞍区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鼻内镜下扩大经蝶蝶鞍区手术中准确定位及避免损伤鞍区重要解剖结构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0例头颅标本解剖,并对蝶窦后壁进行分区,准确定位蝶鞍、颈内动脉隆凸、视神经管。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相关解剖结构。结果沿颈内动脉隆凸两侧缘分别画2条直线,4条直线将蝶窦后壁分成5个区域。测量了蝶鞍不同部位的厚度:鞍结节[2.20±0.19(0.63~6.90)]mm,鞍前壁[0.71±0.06(0.36~2.78)]mm;鞍底[0.94±0.18(0.23~2.81)]mm。垂体的横径为[14.72±1.07(10.92~18.38)]mm,前后径为[10.13±0.92(9.37~12.51)]mm,上下径为[5.13±0.74(2.37~7.91)]mm。结论内镜下扩大经蝶蝶鞍区手术时,按以上方法将蝶窦分成5个区域可准确定位鞍区的解剖结构,参考上述解剖数据有利于术中提供安全区域,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腔、蝶窦、蝶鞍的解剖与内窥镜下垂体手术的关系。方法 :在矢状位上测量32具尸头 ,包括用鼻牵开器测量鼻腔宽度和测量前鼻棘至蝶鞍前壁的长度 ,此外 ,通过内窥镜经鼻腔 -蝶窦入路直接观察 4具尸头的解剖结构。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开口之间的距离 4.6~ 7.0 cm,平均 5 .8cm。蝶窦开口至蝶鞍前壁的距离为 1 .0~ 2 .1 cm,平均 1 .4cm。结论 :内窥镜下经鼻 -蝶窦垂体手术这一入路可以很容易地到达蝶鞍 ,对患者损伤很小 ;但操作空间狭小 ,周围毗邻许多重要解剖结构 ,需要对其解剖进行深入研究 ,并在尸头多加训练 ,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Methods Operationsin 12 2patientssufferingfromtumorsinthesellaturcicaregionusednon X raylocalizationsincludinglocalizationbytheangleformedbytheglalella ,anteriornasalspinaandanteriornasalspina sellaturcica ;localizationbytheangleformedbytheupperincisors ,an…  相似文献   

15.
15例垂体腺瘤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结合X线电视控制及显微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随访结果良好。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经颅外入路很快达到蝶鞍;②无须颅内手术操作,方法完全;③无可见的手术瘢痕,病人对手术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principle of sellar reconstruc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bsorbable gelatin foam and fibrin glue for sellar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76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s, cysts, chordomas, or subdiaphragmatic craniopharyngiomas in the sella turcica between January 2001 and April 2003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ere enrolled.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sellar closure and indications for each specific condi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Seventy-seven (43.7%) patients developed a visible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akage during surgery. Intraoperative CSF leakage were repaired simply with gelatin foam and fibrin glue in 62 (35.2%) patients, and with autologous fat graft and sellar floor reconstruction in 15 (8.5%)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SF rhinorrhea occurred only in 1 case. There were no visual deterioration, allergic rhinitis, meningitis, pneumocranium, granulomas, or other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dure. 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of using gelatin foam and fibrin glue and principle of cranial base reconstruc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1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3例。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随访16个月,全切肿瘤未见复发;大部分切除3例行放射治疗,随访见肿瘤缩小。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正确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术中鞍底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