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性检查方式是评价冠心病和亚l临床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包括CT、核心脏病学、MRI以及图像融合.此综述重点阐述了各种无创性检查方式用于评价冠心病和亚临床冠心病的优缺点.利用CT可行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亦可行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核心脏病学是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应用最广泛的无创性检查方式,包括SPECT和PET,分别可对心肌血流和冠脉血流行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现研究多致力于无创性冠脉造影和MR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如今图像融合设备亦迅猛发展,可同时包含解剖和功能信息,对诊断冠心病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逐渐增多,能够反映心肌微循环状况,定性及定量地评价心肌血流状态,检测心肌微循环及心肌活性,并且可以在评估冠状动脉的同时评估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受损情况。其诊断心肌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好。相对于其他检查技术,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能便捷地提供更丰富的临床信息。笔者对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电子束CT(EBCT)心肌灌注色彩编码技术分析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影像学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34例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了EBCT长轴或短轴多层电影和血流检查,经后处理得到左室心肌色彩编码参量图像及相关参数。34例中,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28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缺血31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报告34例61个节段心肌缺血。结果 EBCT检查报告34例54个节段心肌缺血,前壁18个节段、前间壁4个节段、侧壁15个节段、下后壁9个节段、心尖8个节段。EBCT报告心肌梗死的6例,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得到同样的诊断。结论 心肌灌注色彩编码参量图可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性改变,与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有良好的致相关性,且直观效果强;同时,能为EB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提供佐证信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AD)进行准确、有效地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状况评估,有利于客观评价CAD的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评价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的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流储备分数(FFR)、心肌血流储备(MFR)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可通过无创或有创的方法获得。笔者就FFR、MFR和IMR在CA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氧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仅凭冠状动脉狭窄来诊断冠心病不能准确反映心肌缺血状况,也不能对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做出较准确的预警.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则可定性及定量地评价心肌血流状态,检测心肌微循环及心肌活性,对心脏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并对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等.对负荷CT心肌灌注的检测原理、方法及在冠心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杂冠状动脉疾病(CAD)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选择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基于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SYNTAX评分是当前重要的临床指导依据。随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普及,基于CCTA的SYNTAX评分(CT-SYNTAX)成为研究热点。基于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可提供CAD的功能学信息,实现了CT-SYNTAX评分从解剖学向功能学的提升。就CT-SYNTAX评分在复杂CAD病人治疗策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201)铊(~(201)Tl)心肌闪烁图的出现,使无创伤性反映心肌血流分布的心肌显象成为可能,在心肌缺血部似描绘出~(201)Tl摄取减少的“冷区”图象,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动校正(MC)对碲锌镉SPECT(CZT SPECT)心肌血流(MBF)和心肌血流储备(MFR)计算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动态CZT 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支架植入前后进行静息和潘生丁负荷99mTc-MIBI断层显像(R-MPTI、P-MPTI),以了解SPECT在支架置入术前筛选、术后再狭窄评价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95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术后3~6个月行R-MPTI和P-MPTI.潘生丁最大剂量时注射740MBq99mTc-MIBI,1h后行心肌断层显象;24h后重复静态心肌显象.与术后复查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心肌灌注显像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诊断效果.结果: 95例冠心病患者共有855个心肌血流灌注节段,术前R-MPTI发现196个心肌血流灌注缺损,P-MPTI发现351个.支架置入后R-MPTI检查发现62个心肌血流灌注缺损病变节段,P-MPTI检查发现145个心肌血流灌注缺损病变节段.术后CAG随访92例,18例(18/92,19.6%)共29支血管发生再狭窄.按再狭窄冠脉支数计算,R-MPTI、P-MPTI对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5%、92.6%; 59.5%、75.7%;95.7%、98.9%,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差异(χ~2=15.54)(P<0.01).结论: P-MPTI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效率高于R-MPTI,有利于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PET心肌灌注显像可绝对定量测定局部心肌血流量(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由于显像剂半衰期短,允许在短时间内重复进行PET心肌灌注显像,获得静息态、冷加压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等不同状态下的MBF,进而评价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CFR功能。在早期诊断冠心病,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评价微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CFR功能的异常,估测预后,帮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检测疗效等方面,PET心肌灌注显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将介绍PET心肌灌注显像相关知识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并可能引发青少年运动员猝死的冠状动脉畸形在国人中的发病率,结合文献资料比较其影像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ACS系统顺序回顾14 343例不伴有其他心脏大血管畸形的国人CT冠状动脉成像所见,选取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及左、右单冠状动脉的病例,对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走行路径、非粥样硬化狭窄截面形态、径线、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近段与主动脉壁夹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检出冠状动脉发自对侧冠状动脉窦(包括单冠状动脉)74例,其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者59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5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窦且走行于主、肺动脉间2例,左、右单冠状动脉且走行于大动脉间者各1例.国人此类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两大动脉之间的起源异常发病率为4.1‰(59/14 343).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起始段常伴非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面积≥50%者29例(52.7%),≥70%者3例(5.4%).近段走行于主、肺动脉之间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窦是左冠状动脉起自右窦的18.7倍(56/3).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手段.国人中该畸形的解剖类型分布有其特点,这一特点对引发我国青少年运动性猝死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CAA)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 收集我院行64-MSCT心脏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4例,对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立体重建(VR)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各型冠状动脉变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7例:1例左冠状动脉源于右冠状窦,2例有冠状动脉源于左冠状窦,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2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主动脉壁,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2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1例同时有冠状动脉高位开口);5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左回旋支未发育.结论 64-MSCT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变异的解剖细节,对其形态学评价具有突出优势,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先天异常的冠状动脉MSCT表现和CAG检查资料,比较两者在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及冠状动脉瘘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异常10例,其中RCA起源、走行异常6例:3例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高位开口,1例开口于LAD,1例开口于无名窦;LCA主要分支起源、走行异常2例:1例为LAD开口于右冠状窦,另1例为LAD与LCX分别开口于左冠状窦;1例为CB直接开口于右冠状窦.冠状动脉瘘2例.12例CAG检查仅7例显示异常.结论:MSCT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尤其在评价起源及走行异常方面优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r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对 7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强化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CPR、薄层VR重建,评价冠脉斑块,并对冠脉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结果 :MS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硬斑块、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分别56支、10支和20支,同时可对冠脉主干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判,本组病例冠状动脉各主干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38支、20支及28 支.结论:MSCT冠脉造影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冠脉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发现粥样斑块,而且能鉴别冠脉斑块的性质,并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及狭窄程度,是冠状动脉检查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8层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发现的6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的图像,对所有图像分别行VR、MPR、MIP和CPR等,观察冠状动脉开口、起源、走行、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中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变异69例(82处),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其中起源变异共32例,走行异常42例,终止异常2例,发育不良或未发育6例。结论: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行程及终止的异常,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2例做过冠状动脉CTA与SCA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52例患者中,CTA成像检出心肌桥16例,血管内斑块形成98处;17例一侧明显型优势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86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40支,SCA诊断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狭窄84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41支。结论冠状动脉CTA与SCA相比,不仅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还可以对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肌桥提出明确诊断,可以用于CAD的筛查,几乎能代替诊断性的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的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82例临床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均经MSCTA检查,其中,46例疑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MSCTA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和远段的显示能力,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MSCT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的显示率达93.2%以上,对冠状动脉远段的显示略差。结论MSCT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筛选手段,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技术。方法使用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平稳为53~66次/min,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可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及管壁病变。心率>68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不规整。结论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比较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