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总结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和治疗体会。结果36例DAI患者痊愈7例(19.4%),轻残10例(27.8%),重残6例(16.7%),植物生存5例(13.9%),死亡8例(22.2%)。结论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坠落伤,根据伤后表现及颅脑CT影像及时明确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亚低温冬眠及对脑水肿、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对于DAI的患者的救治及预后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策 《中外医疗》2009,28(36):162-162
目的回顾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2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CT表现的回顾学习。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4h内行CT扫描,常规条件扫描,感兴趣区加做5mm薄层扫描。结果共检出26个病灶,表现为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均伴有弥漫性脑肿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小血肿。病灶越趋近于中线结构附近,病情越重。结论CT能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直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治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死亡9例(25%),植物生存5例03.8%),重残11例(30.5%),轻残7例(194%),恢复良好者仅4例(11.1%)。结论DAI的,晦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早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CT扫描结果的关系以及诊断治疗方面问题,从而提高对DAI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72倒DAI患者的致伤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探讨伤后持续昏迷的时间与DAI的诊断治疗关系。结果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57例(79.2%),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CT扫描有出血灶58例。恢复良好19例,轻残13例,中残10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7例(23.6%)。结论 脑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6h,临床表现重,而影像学检查有多发散在点状出血灶或无明显脑损伤情况,又无明显占位效应者,即可诊断为DAI。治疗方面,DAI一般都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在昏迷期间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改善脑微循环及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46-347
目的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及处理,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6年来我科收治的52例DA1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2例DAI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23.1%,其中23例高颅压型DAI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为39.1%,颅内压高的DAI患者预后差。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早期诊断与治疗能够提高疗效,需重视DAI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罗飞 《中原医刊》2011,(4):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总结58例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如受伤原因、影像学变化、诊断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血糖的变化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AI患者多发生于车祸与坠落滚动伤,58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10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结论DM应根据受伤机制、临床特点、CT或MRI影像学资料及早正确诊断,DAI病死率高,共轴空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高低、昏迷持续时间、血糖和瞳孔变化有助于DAI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张文清  胡宴宾  符水 《当代医学》2011,17(11):76-77
目的 研究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在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DAI患者的MRI及CT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72h内行CT与MRI检查.结果 CT影像:其中16例CT结果阴性,余20例表现为弥漫性脑组织肿胀,皮层下及脑组织深部小出血灶,中线无明显移位;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Pd对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而CT表现为阴性患者的MR/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d内接受CT与MR检查。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自旋回波T1 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CT仅见弥漫性脑肿胀,未见明确病灶;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胼胝体及脑白质小灶性损伤。58例患者中,MRI各序列共检出216个病灶。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为CT阴性的DAI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占96%,伤后持续昏迷,无中间清醒期,常无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资料显示颅内胼胝体、灰白质交接处等点片状出血,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结论DAI的诊断需结合受伤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用药、加强对症处理,能提高DAI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临床、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以期提高对DAI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过CT和MRI检查 ,特别是CT检查相对阴性的 32例DAI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32例DAI患者CT检查相对阴性 ,MRI检查发现在胼胝体、基底节、脑干及灰白质交界处多发小的异常信号灶。结论 临床拟诊DAI的患者在CT检查相对阴性时可进行MRI检查 ,其MRI影像学表现有助于DA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恢复良好18例,占29.0%;中残13例,占21.0%;重残8例,占12.9%;植物生存4例,占6.5%;死亡19例,占30.6%。结论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h,CT扫描正常或脑内仅见点状高密度影,颅内无占位效应者可诊断为DAI。DAI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比较。结果本组25例中20例为交通事故伤;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8例,死亡15例,死亡率为65%。结论DAI常发生于交通事故伤,是重度脑损伤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了解致伤机制结合临床表现和CT和/或MRI影像学特征,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综合治疗措施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情况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对21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DAI是伤后即发生的深昏迷,CT影像学特征为脑中轴神经元轴突聚集区病变或弥漫性脑肿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措施以脱水降颅压,防止继发性损害等综合性措施为主,其预后与意识状况和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急性期表现 ,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收集 1 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1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灶 1 1例 ,呈单发或多发 ,直径 <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4例 ,颅骨骨折 2例。结论 :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 ,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87眼)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TAO患者CT表现,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46例(87眼)CT扫描结果均表现为眼外肌肿大,受累眼外肌下直肌66眼(75.9%),内直肌64眼(73.6%),上直肌45眼(51.7%),外直肌21眼(24.1%),眼球突出82眼(94.2%),眶内脂肪改变60眼(69.0%)。TAO患者CT检查的主要表现为眼外肌肥大、眼球突出等。结论CT检查可发现TAO患者具有较多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对TAO的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