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朱老从事中医工作数十年。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多有心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熟悉医理,精于药性,处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笔者随朱老学习期间,见朱老治疗哮喘病案有数十例,疗效满意。现选录两案介绍如下: 病例一:刘××,男,35岁。儿时曾患奶癣。15岁时发哮喘。此后每年十月发病。平时每遇煤气、寒冷、灰尘必发哮喘。因屡治罔效,求医于朱老。自诉:十月已临,哮喘又发,呼吸急促,短气不足以息,喉中喘鸣,喘不得卧,辗转不宁,痛苦异常。精神疲倦,形体消瘦,咽喉肿痛。脉细濡,苔白腻。证属痰热壅肺,肾不纳气。治拟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摄肾纳  相似文献   

2.
本病征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除咽炎症状外,尚有结膜炎,伴眼痛,畏光,流泪等,全身症状较轻,持续仅数天.本病征属中医学的风热喉痹.风热眼范畴。以春、夏季多见,表证较轻。咽痛,目赤为主证.病在肺卫,证属实热,临床以疏风清热为主治疗。一、风热上受:证见咽红疼痛,白眼赤缕,畏光流泪,微热恶寒,用身不适,脉浮数,舌质红,苔薄黄等风热表证。治法:疏风清热.以驱风散热饮加减治疗.[例1]李××,男,23岁,1983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对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支气管哮喘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筛选名老中医诊治支气管哮喘文献,采用频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证型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459篇,频率≥3.0%的证型包括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寒饮停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气虚证、寒痰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到5类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并分别得到各证候的主症、次症。结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风寒袭肺证、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每个证候均有症状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的专家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编制支气管哮喘常见中医证型问卷表,向呼市和包头80位临床医生发放问卷调查。筛选出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中医辨证分型。结论: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高级职称专家和中级职称专家对哮喘常见中医证候的认识一致性较高(P>0.05),支气管哮喘主要证型为寒痰阻肺、痰热蕴肺、痰浊阻肺。  相似文献   

5.
报道:患者郑××,女,60岁,上高锦江公社锦河大队赵家村人。得哮喘病6年余,80年2月6日哮喘加重,病情危急,即由家人送至某医院住院诊治。该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Ⅲ度、肺心脑病。症见:耸肩息高,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漉漉有声,颜面苍白,浮肿,口唇紫绀,全身汗出,四肢厥冷,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献报道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和TCM数据库,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建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合格文献98篇,213条记录,发作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热哮证(41.78%)、寒哮证(38.03%)、痰浊阻肺证(5.16%)、肝火犯肺证(5.16%)等;根据各主要证型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型的判别准确率达85%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热哮证和寒哮证2个基本类别。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主要证型有寒哮(风寒袭肺)证、热哮(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和肝火犯肺证,可作为进一步开展支气管哮喘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阳和汤原为《外科全生集》治疗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的专方。经临床化裁加减后,用以治疗内伤疾病亦有良好的效果。一、治疗哮喘张××,女,71岁,农民,患哮喘十余年,每年复发7~8次。1983年10月因感冒而  相似文献   

8.
<正>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一论点,对中医咳证学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外感之咳,其因有肺,内伤咳嗽,多责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现仅临床运用谈以下粗浅体会。一、肺咳: 例1 姜××,男,72岁。1963年2月4日就诊。咳嗽已持续一年半,经中西医治疗乏  相似文献   

9.
王柏康 《新中医》1996,28(8):44-44
闭脱证(肺性脑病)验案2则王柏康主题词肺疾病/中医药疗法,闭证/中医药疗法,脱证/中医药疗法例1:詹××,男,72岁。素有吸烟和慢性哮喘病史。1982年入冬以来因肺心病感染并心功能不全,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曾一度好转。延至12月20日病情恶化,出现神昏...  相似文献   

10.
<正> 吴茱萸汤出自仲景的《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本方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善治因浊阴之气上逆所致的各种病证。多年来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呕吐收到显著效果。现举例如下: 例一:王××,男性,42岁,由于过劳饮冷,次日呕吐,吐物为食物伴有粘液,兼有头痛,胁胀痛,不欲饮食,食后吐甚。舌质淡。苔白润,脉证合参为肝胃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有幸随王烈教授临证学习,收获颇丰。现将临证二例顽证哮喘报导如下:例一:许××,男,14岁,病案号70135,反复咳喘七年,加重半月,于1993—2—1入院。该患7岁时罹患支气管哮喘,以后极易感冒,每年冬季寒冷气候变化即反复发作,近三年无论气候变化与否均频繁发作,病情逐渐加重,经用中西药久治罔效。  相似文献   

12.
陈万松老中医业医五十余载,在临床上重视理论结合实践。现举陈老验案三则如下: 一、汗下后高热不退王××,男,2岁半,82年7月上旬就诊。三周前开始发烧、肢冷、呕逆,时发惊厥,急送成都市××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小儿夏季热”,经过一周的治疗,病势反复,时轻时重。又转中医诊治,断为暑温高烧,惊厥,热极生风,表里同病。投以凉膈散、紫雪丹等。经一周治疗,病势有所好转,但高烧不退。乃请陈老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三大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自建库至2015年12月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对符合要求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证型和证素进行归纳总结,原始数据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11篇,其中哮喘发作期193篇,缓解期118篇。经统计得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证型包括热哮、寒哮、痰热壅肺等11个证型;缓解期包括肺脾气虚、肾气亏虚等16个证型。证素分布情况:发作期病位在肺,其次为肾、脾;病性为热与寒,其次为痰、瘀等。缓解期主要病位在肺,其次为脾、肾;病性主要为气虚,其次为阴虚、阳虚、痰湿等。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病性以热、寒、痰、瘀多见,病位在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病性以气虚多见,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122例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肺系症状及体征分布情况、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年龄分布上,大部分患儿集中在3~4岁之间,其比例超过了50%;在发病季节上,以春季发病和秋季发病患儿居多,总比例为68.85%;在肺系症状分布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红、喷嚏、扁桃体肿大、鼻痒等;在证型分布上主要分成了风寒束肺证、风热挟痰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等4种,其中以肺脾气虚证为最多。结论:小儿咳嗽变异哮喘与年龄和季节等相关因素有关,同时可分为4个基本证候:风寒束肺证、风热挟痰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并总结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构建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0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和理化检查资料.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为50.6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4个主要证候:风邪犯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弱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辨证分型比较总符合率不高,提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以兼夹证为主,单一证型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张××,男,51岁,农民,1982年12月22日赴晏感寒后,肢体寒冷,恶寒踡卧,体温36.1℃,二便尚可。舌淡、六脉微细。此寒邪直中少阴证也。四逆汤主之:附子15克干姜12克灸甘草9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次日寒罢肢温脉复,继投附子理中汤善后。罗××,男,60岁。1983年元月20日劳动归来,感觉身冷,当即卧床,重被覆盖,无热  相似文献   

18.
附子大辛大热,大黄苦寒通泻,二者皆峻猛猂烈,笔者常将其配伍作用,救治一些急重病证,每收卓效,兹举验案二则,谈谈临床点滴体会。案一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姜××,男34岁,检验工,1984年10月4日诊。幼患喘疾,成年未作,7年前服役东海舰队诱发,自此每年秋后复作,常伴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证。  相似文献   

19.
证候学研究是中医辨证论治哮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哮喘中医证候分型尚不统一。但总体上可归纳为发作期证型以热哮、寒哮、风哮居多,缓解期证型主要为肺气亏虚、肺脾气虚及肺肾亏虚等虚哮为主;发作期证素以热、风、饮、寒为主,缓解期证素以痰浊、阴阳虚、肺肾虚等为主。哮喘治疗主要有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应用藏象理论及经方治疗、针对体质治疗及使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炎症”是现代医学名词。证之于祖国医学有寒、热、虚、实之分,如笼统地一见“炎症”即用苦寒清热,属实热者固然能效,属虚寒者,却非所宜,往往变证随起。病例一:韩××,女,11岁,小学生,住梓潼城关镇。患儿在1970年3月份因经常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