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家医气血精与三元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医学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中三元学说与体内物质基础气、血、精为土家族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土家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三元脏器功能驱动气、血、精的环流,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本文就土家医的气、血、精与三元学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土家族医药学的整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整体观基础上的医学体系。土家族医药学的“三元学说”等基础理论、土家医诊疗、服侍、养生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土家族医学的整体观思想。因此,整体观是土家族医学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50-1152
三元学说是土家族医学的指导思想,是土家族先民经过数千年历史总结出的智慧结晶,被土家医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当中。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土家族三元学说重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应用三元学说来解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原因并应用到肿瘤的防治中可能会起到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方子”由来已久,是由土家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组成的方药文化。土家族方药文化与神农药文化,古代巴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从方药文化现象中形成的土家医方剂学,是土家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曾楚华  袁德培  胡玉萍 《河南中医》2014,(12):2291-2293
"三元学说"主张"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普皆系在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注称"三元者,元,本也。但以上三官为万物之行本,故曰三元"。这与土家医以天、地、水为三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又称头、腹、足)三元完全一致,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指出土家医"三元学说"是源于孙思邈。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成立的,而从根本上来说,土家医"三元"概念当根源于道教。  相似文献   

6.
对蒙医“三根”学说和古希腊医学“四体液”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蒙医三根学说之指导思想“五元学说”和四体液学说的哲学基础“四元素”学说之间的渊源关系。比较分析了两种学说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认识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鄂西清代土家族名医汪古珊悉心研习祖国传统医学于临床,并在土家族民间广收民间医药,汇萃土家族医药精华,编著《医学萃精》。书中介绍了“三元”学说、“十六络”学说、“四诊”说、“二十四语”等土家族医药学的重要学说,为土家族医药奠定了基础,并勾勒了鄂西土家族医药框架。  相似文献   

8.
“七十二证”,是土家医对疾病一种传统分类法,根据土家族民间三种“七十二症”手抄本及部分土家医口述分析,笔者认为它是土家医内科急证中的一类疾病的命名及分类,是以七十二种症状来命名和治疗的一部证候治疗学。  相似文献   

9.
对土家族医药文献进行抢救性发掘,对收集到的“口述”资料及文字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总结和提炼了土家医药理论发展规律,提出构建土家医理论框架及土家医学术体系的构思.  相似文献   

10.
土家医方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家医方剂学基本理论和论证土家医方剂结构的科学性。方法:从馆藏文献和民间原生态土家族医药文化文献中进行收集整理,把散在的各种医药书籍、手抄本、土家医名医“口碑”文献中有关方剂学的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土家医方剂学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及组方结构。结论:土家医方剂学理论丰富,组方选药合理,主治方向明确,用法特殊,整理研究后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剂学理论体系,构建了土家医方剂学学科。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6.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9.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20.
"未"可作为一个时间段的一种状态,属于从午时阴阳交到申时形体成的中间发酵阶段,是一个量变过程,"治未病"是调理体质状态,纠偏扶正,引导其向平和质方向发展,防治疾病的一种过程。"未病"含义包括"状态""无病""转折",认为"治未病"不仅是"无病养生",可以是"调理体质",还是"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不仅仅只是治"没有"的病,也不是治"不知遥远未来何时发作"的病,而是掌握了现在的身体状态是平和体质?或是偏颇体质?是无病?是病前?是病中?还是病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评估身体的疾病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