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将40例哮喘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前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1%的患者发作次数减少,病情3级患者有37.5%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2.
3.
4.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儿童哮喘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儿童哮喘的防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 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组织、嗜酸细胞和T淋巴组织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也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受感染、气候、心理和患儿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经积极治疗和预防,半数患儿到成年以前可完全缓解。我科自实施整体护理以来,扩大了对哮喘患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在哮喘患儿的护理和预防发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将78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组在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而达到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支气管哮喘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健康教育达标率97.5%,满意率92.5%都高于对照组传统的模式.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增值性疾病,属于异质性血液病。白血病患者因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增值,存在分化和凋亡障碍导致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累积,且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也可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临床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出血,贫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症状[1-3]。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危重烧伤患儿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在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使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进医德教育方法,通过对三大类古代医德教育方法的概述,医戒医论的灌输熏陶、医家传记的榜样表率、师徒相授的言传身教,为现代医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提高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效果,促使医学生提高医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医学伦理学在新兴临床医学教育中的要求,认清医学伦理学与医学模拟教育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中将医学伦理学很好地贯穿于医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温州医学院在旧有的心理健康医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环境背景和专业优势,走出了关注个体“身心双重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开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金字塔”结构模式,为医学院校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剖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身心疲惫状态,压力过大;部分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环境的适应不良,缺乏应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缺陷。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医德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医学生医德教育过程中倡导自我教育符合医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吻合高校人性化管理理念,既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和医德教育长期性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医学人才的需要。自我教育要遵循医德教育规律,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通过加强医德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唤醒医学生自主意识、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式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学龄期60例哮喘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社会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及行为、情绪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采用按摩放松疗法、情绪疏导疗法以及实践脱敏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心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71.8%哮喘儿童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副作用的担忧及社会交往困难;35%的患儿存在行为异常,与正常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干预治疗后患儿心理、行为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在哮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医德教育中,医德认知是基础,医德情感是动力、医德意志是保证、医德行为是目的。医学生的医德系统教育,应着力培育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磨练医学生的医德意志,最终促使医学生养成医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不良心态表现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心态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良心态,医务人员采取个性化、合理的心理干预会对患者产生积极作用,心理干预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医学研究生对他人、对社会应负的职责,坚定的医德信念,对于实现未来做一名舍恪医务人员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应加强研究生医德教育,提高其医德修养自觉性,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科研道德,树立严谨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