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人们更加关注术后视力的恢复.尽管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解决了由于角膜缝线导致的角膜散光的问题,但由于设备昂贵,绝大多数医院还不能配置.作者自1996年10月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的患者进行角膜曲率计分析,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矫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就27例30只眼的12~14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简称ECCE)联合光学直径6.5mm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简称IOL)植入术后6周的角膜散光(Postoperative astigmatism简称POA)≥2.5D.方法:应用一次注射器5#针头拆断角巩膜间断缝合缝线进行调整.结果:拆线后两周,POA由4.83±1.42D退至1.59±0.86D,平均减退:3.13D,平均每拆一根缝线,角膜散光可减少1.62D,30只眼平均需拆线数量1.93根,拆断缝线后,POA轴位由顺规性散光向逆规性散光漂移.结论:证明一次性注射器拆断缝线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后调整角膜散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大切口与反眉形无缝线小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两组43例患者48只眼,均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检影验光。结果 反眉形我缝形小切口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散光小,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散光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反眉形小切口既经济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改善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2例大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并经电脑验光仪检测发现存在明显散光,根据其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作散光调整,即拆除相应的角膜缝线。缝线拆除在显微镜下,采用手术刀或激光断线法进行。结果 不管大小切口ECCE,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5),并随时间增加逐步减小。在拆线后一周,角膜散光均值较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 电脑验光仪引导下的角膜缝线拆除,能较好地改善白内障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7.
拆除角巩缘缝线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高度散光的影响(摘要)曾蕊于时英人工晶体植入(IOL)术后角膜高度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和提高的主要因素。我们对56例IOL术后病人有目的选择性地拆除角巩缘缝线,对矫正散光有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病...  相似文献   

8.
彭燕一 《广西医学》1995,17(3):181-183
本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31例(32眼)术前至术后3个月的角膜曲率半径及屈光状态,结果表明,散光程度均较术前有增加趋势,散光度随时间推移而减少,3个月后趋于稳定。角膜散光轴位随术延长,循规性散光渐减少,逆规性散光渐增,平均角膜曲率半径,屈折力术前,术后结果相关甚微,章讨论了影响术后角膜散光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40例(46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患者为观察组(20例25眼),接受Acrysof IQ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为对照组(20例21眼)。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1 w后、1个月后、6个月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减少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方法 ,应用计算机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白内障术后 2个月裸眼视力<0 .5、无角膜及视网膜病变患者 2 1例 2 1眼的角膜散光 ,并采用选择性断线法治疗。结果断线前后裸眼视力、最大角膜曲率、总角膜散光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表明计算机角膜地形图系统能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轴向精确定位 ,选择性断线是治疗术后散光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减少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角膜地形衅系统测量白内障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0.5、无角膜及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212眼的角膜散光,并采有选择性断线法治疗。结果断线前后裸眼视力、最大角膜曲率、总角膜散光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计算机角膜地形衅系统能对白内障术后角散光轴向精确定位,选择性断线是治疗术后散光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2.6mm口径的新型人工晶体推送器 (EmeraldT推送器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 (160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2.6mm口径的EmeraldT人工晶体推送器组 ;B组为3.2mm口径的Sapphire人工晶体推送器组。所有患者均行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1周、1月、3月采用角膜地形图仪比较两组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A、B两组术后1周、1月、3月平均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D)分别为 :0.36±0.20、0.33±0.23、0.31±0.22 ;0.78±0.61、0.69±0.58、0.58±0.44 ;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及1月 ,A、B两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 :74眼(92.50% )、77眼 (96.25 % ) ;62眼 (77.50 % )、70眼 (87.50 % ) ,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月两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 :77眼 (96.25 % )、73眼 (91.25 % ) ,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2.6mm口径的EmeraldT人工晶体推送器所需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且稳定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相似文献   

13.
缝线与未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植入硬性人工晶体的角膜缘隧道切口,缝线与未缝线对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两组246例患者251只眼,其中缝线组128例(130只眼)术毕切口垂直缝合1针,未缝线组118例(121只眼),分别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曲率和裸眼视力.结果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81±0.62),裸眼视力≥1.0者35.4%,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52±0.44),裸眼视力≥1.0 者5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0.38±0.38),裸眼视力≥1.0 者 68.5%;未缝线组术后1周手术源性角膜散光(2.04±1.49),裸眼视力≥1.0 者15.7%,术后1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68±0.94),裸眼视力≥1.0 者22.3%,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角膜散光(1.37±0.58),裸眼视力≥1.0 者25.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和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缝线组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手术源性散光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50例(5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术眼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IOL轴位偏离度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远视力≥0.8者34例(87%),裸眼远视力≥0.6者46例(92%),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明显小于术前角膜散光(3.34±0.27)D(P<0.05);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72±0.09)D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散光(3.29±0.09)D与术前(3.34±0.1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轴位平均偏离(3.12±1.29)°。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有角膜散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总和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角膜地形图王建华,钱晓娃MeeSingChong张惠成,陈友慈我院于1992年8~9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眼科研究中心(CRCERT)合作在国内首次用角膜地形仪(EyeSys,美国产)进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地形图类型的分...  相似文献   

16.
对12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患者在角膜地形图的指导下行选择性拆线,结果表明:术后裸眼视力由0.2~0.4提高到0.8~1.2,散光度由6.0±2.75D下降至1.25±0.75D。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是直接影响患者裸眼视力的重要因素。结论:利用角膜地形图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角膜散光并指导高度散光的选择性拆线在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由缝线引起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的首要因素 ,我们对大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病例进行检影指导拆线以控制角膜散光 ,提高视力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45例 5 0眼全部为大切口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病例 ,其中男 2 4例 2 6眼 ,女 2 1例2 4眼 ,年龄 2 9~ 79岁 ,平均 5 4岁 ,其中外伤性白内障 4眼 ,老年性白内障 41眼 ,并发性白内障 5眼。全部病例均按常规显微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均用PMMA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 ,Alcon公司 10 - 0线作间断…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视力的恢复。本对角膜散光的分析方法、不同白内障术式术后屈光变化、影响术后角膜散光的因素、术中运用角膜计、Placido盘调整缝线及角巩膜松解切口、术后选择性拆除缝线、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控制术后角膜散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角膜移植及角膜裂伤的缝合几乎都采用10-0尼龙线,术中把线头埋藏于角膜基质层内,术后一段时间,角膜上皮生长并覆盖于缝线表面,待伤口愈合需拆线时,造成一定的困难。为了寻找一种拆除角膜缝线的好方法,我们于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间,对15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