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华 《吉林医学》2010,31(4):560-561
目的:总结开放式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患者23侧上颌窦行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及人工骨材料植入,同期植入种植体57颗。结果:患者术后全部种植成功,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性反应发生,无骨质吸收,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的国产术期护理十分重要,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许亮  张志勇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2):135-136,160
目的:解决上颌后牙缺牙区因骨量不足无法种植修复的临床问题。方法:对13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底提升加植骨及同期种植术,术后第1d或19d拆线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检查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和种植体周围骨的生长稳定情况。结果:依据改良AlbrektssonT的标准,所有病例成功率为100%。结论:上颌窦底提升加植骨及同期种植术是解决上颌后牙缺牙区骨量不足、种植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例牙槽嵴顶距窦底垂直骨高度为5 ~7 mm的患者,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21枚种植体,植骨或不植骨,定期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情况良好,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质稳定,窦底边界清晰,无炎症表现,19例均完成种植修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为解决上领后牙区牙缺失后牙槽骨萎缩导致骨量不足而采取的开放式上领底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距离较短的患者行上领窦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结果 植入后种植体稳定,无松动或脱落,无上领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结论 上领窦提升植骨及同期行种植体植入术,方法可靠,对解决上颌后部牙齿缺失后牙槽骨高度不足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可靠性和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例上颌后牙区种植的患者,X线显示骨高度(5.6±1.1)mm。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分别植入32颗种植体。完成上部结构修复26颗。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临床骨结合,种植体稳固;无上颌窦炎症。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8±1.5)mm,结构基本完整。结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是一种临床实用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水囊冲压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满足适应证的36例上颌后牙单牙缺失患者,其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在3.0~7.0 mm,采用微创不翻瓣结合水囊冲压技术,共植入种植牙36颗。术后定期复诊、随访,观察种植牙稳定性和牙周组织状况。结果:随访1年未发现种植牙松动或上颌窦炎症,牙周组织健康,种植牙骨结合良好,上颌窦提升骨高度稳定。结论:水囊冲压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牙中的应用短期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或延期在上颌后牙区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2011年5月共完成67例、105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或延期种植,术后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随访观察18~72个月.检查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及口腔CT扫描.结果:患者观察期内102枚种植体成功种植,7例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破裂,但术后观察未发生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3枚因感染拔除.种植体总累计留存率为97.1%,同期种植、延期种植累计留存率分别为96.4%、97.8%,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同期或延期种植修复技术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病例能够减少创伤,缩短修复时间.掌握好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术同期或延期牙种植的适应证,二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病例中选用.  相似文献   

9.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2014,(7):924-927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相似文献   

10.
上颌后牙区由于解剖位置的限制、长期缺牙后牙槽骨的废用性萎缩、牙周炎患者牙槽骨的吸收、上颌窦气腔化等造成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妨碍了在此区域内的种植修复。近年来,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技术的开展,拓展了上后牙区的种植适应证,提高了该区域种植修复的成功率[1]。  相似文献   

11.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 拔除 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 2 mm、 4 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 3周、 6周、 12周、 24周处死动物各 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 2 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 4 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 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骨块内嵌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时种植治疗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4例,经牙槽嵴顶采用环形骨刀定位并制备窝洞,钻至距上颌窦底约1~2 mm时,将内提升工具放入种植窝内轻轻敲击预备窝洞后的柱状骨块,造成窦底皮质骨骨折。将骨块内嵌,连同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提升至所需要的高度,术中同期植入种植体,共49枚。术后4~6月后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术后、修复后定期复诊,检查上颌窦情况、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骨高度。 结果 34例均未发生术后炎症及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均无炎症,术后4~6月影像资料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已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缺牙区术前余留牙槽骨高度为5.2 mm(3.7~7.1 mm),术后上颌窦窦底垂直骨增量为3.8 mm(2.0~6.9 mm)。随访观察12月(3~24月),临床效果良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采用上颌窦骨块内嵌提升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有效提高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方法可靠,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 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 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 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运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年,植入的160颗Straumann种植体中,157颗存留,存留率为98.13%。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内镜在取上颌窦异物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经CT证实有上颌窦异物的患者,在全麻下切除部分钩突,开放上颌窦口取出异物。结果:8例上颌窦异物患者经鼻内镜取出。结论: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异物取出术,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玉松  鲁俊东  杨利忠 《河北医学》2011,(11):1497-1500
目的:探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CT影像特征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CT扫描检查在上颌窦霉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07例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扫描结果,分析CT扫描对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1.68%)高于男性所占比例(38.32%)(P〈0.05),107例患者中有104例病变仅累及一侧上颌窦。临床症状以回吸血涕最多见(89例),CT诊断上颌窦霉菌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9.06%,特异性为97.27%。结论:上颌窦霉菌性病变有明显的临床特征。CT具特征性的表现,能准确反映鼻窦霉菌感染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因此CT扫描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犬上颌窦底黏膜骨原细胞的成骨性能?【方法】 取Beagle犬上颌窦底黏膜,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分离培养犬上颌窦底黏膜骨原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一代细胞的表面抗原CD44?CD146和CD34?一代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用于研究其体外成骨性能?诱导3 d?7 d和12 d时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对照组细胞用基础培养基培养?诱导16 d时,进行BMP-2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细胞经基础培养基培养?Western blot检测诱导0 d?7 d和16 d时BMP-2的表达?诱导28 d时,茜素红染色和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二代细胞成骨诱导培养7 d,与Bio-Oss复合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观察体内成骨情况,对照组植入Bio-Oss颗粒?【结果】 犬上颌窦底黏膜由上皮层?固有层?黏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黏膜下层富含毛细血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44和CD146阳性,CD34阴性?在3 d?7 d和12 d时,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成骨诱导培养细胞高于基础培养细胞?16 d时,与基础培养基中细胞相比,经成骨诱导的细胞BMP-2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诱导0 d?7 d和16 d时BMP-2的表达明显,且逐渐升高?诱导培养28 d时,可矿化形成明显的钙结节?细胞与Bio-Oss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可观察到成骨现象,对照组没有成骨表现?【结论】与人上颌窦底黏膜相同,犬上颌窦底黏膜含有骨原细胞,具有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估几类实用新型种植手术器械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方法:对20例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共植入种植体25枚,术中应用牙龈刻度探针、有刻度标识的环切刀和先锋钻,测量种植区黏骨膜组织厚度,以利于非翻瓣盲视条件下更准确地确定上颌窦底位置。结果:全部病例无1例发生上颌窦底穿通,上颌窦提升厚度为2-4mm,术后创口无需缝合和拆线,无肿胀疼痛和创口感染。结论:几种改良式种植手术工具发挥出良好的微创效果,既能减少上颌窦底穿通的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又能有效减轻术后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山羊鼻窦(上颌窦及额窦)黏膜的厚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适当大小黏膜置于固定液中,24 h后制成组织切片,在带有刻度目镜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镜下随机选取三处读数并记录.结果 山羊上颌窦顶黏膜厚度为410.03士65.97 μm,窦底黏膜为461.33±91.37 μm,额窦黏膜为216.90±46.47 μm,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窦顶与窦底黏膜厚度均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顶、底黏膜较额窦黏膜厚,上颌窦底黏膜较窦顶黏膜稍偏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颌窦良性占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良性肿块的CT及MRI表现。结果:内翻乳头状瘤64例,48肿块与鼻腔内相连。76.5%为均匀软组织密度,10.4%可见钙化,76.6%邻近骨质受压。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信号混杂,90%呈"脑回状"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7例,均位于上颌窦囟门区,密度不均匀,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影,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他少见肿块亦各有特点。结论:部分上颌窦良性肿块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仔细阅片,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