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正> 郁者,郁滞而不通。郁证多由七情所伤,情志佛郁,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阴阳气血紊乱为病。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其证参差不一,错综复杂。郑守谦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若不细心详辨,推究病本,多易贻误病机,以致轻者耽误时日,重则变证倍出。兹谈谈笔者临证中对郁证辨治的一点体会。郁证成因,总不离乎七情损及气机。《灵枢·口问篇》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气机之升降出入为脏腑功能的概括,如肝之升发,肺之肃降,脾气之升,心火下  相似文献   

2.
浅谈郁证从脾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褚蔚 《国医论坛》2003,18(4):15-16
郁证是以性情抑郁 ,多愁善虑 ,易怒善哭 ,心疑恐惧及失眠 ,胸胁胀闷或痛 ,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由于七情所致五脏气机失和 ,渐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形成。西医学中神经官能症、狂躁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及老年抑郁症等都属于郁证范围。现代医者多遵从“凡郁皆肝病”的观点 ,认为肝气郁滞是郁证的根本 ,其病位在肝 ,治疗郁证亦遵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的“木郁达之”的治则 ,行疏肝理气法。这是古人根据运气学说 ,结合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经验而确定的。这一治则 ,对于肝病的辨证论治确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博生 《河南中医》1996,16(2):29-29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木气以升发调达为顺;肺属金,金气...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以象补藏"调和脏腑枢机以调衡脾胃枢机升降之用,即"以枢调枢",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而致"气归于权衡"的生理常态,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不寐病机多属阳盛阴衰,阴不纳阳,阴阳失交。肺属金,以肃降为顺,肺失肃降,气逆于上,可导致营卫、气机失常。五脏分属五行,五脏之间生克制化,肺气肃降不及,影响心、肝、脾胃、肾,导致心火上炎,肝气上逆,胃失和降,肾水亏虚,终致神志失养而不寐。故肃降肺气在不寐的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子贤从肝辨治哮喘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赵子贤教授,长期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造诣颇深。对哮喘的治疗,赵老从肺、脾、肝、肾入手,收效颇著。今特总结出其从肝辨治哮喘的经验,以飨同道。1.病机探识虽然《内经》早有“有所坠恐,端出于肝”的记载,但后世医家论治哮喘多从肺肾入手,鲜有从肝辨治者。赵老认为,哮喘虽病位在肺,但其发病与肝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怒、精神刺激等均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使机体水谷精微、津液的出入升降等运动方式缓慢,从而聚湿成痰,痰阻气道,发为哮喘。肝主左升,肺主右降,共同调节气机的升降运动。若肝气…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 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 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 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 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 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柴胡疏肝散出自《证治准绳》,主要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疏肝解郁常用方。程丑夫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致病广泛: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则发为郁证;肝郁气滞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胃痛;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则胁痛。虽病名及临床表现不同,但其总病机归属于肝郁气滞。本文结合案例总结程教授运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湿浊内结、土湿侮木辨治高血压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何立人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水湿痰浊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病机,土湿侮木进而影响肝脏气机的畅达而致诸症丛生;辨治当以驱邪为先,顾护中土,兼调五脏。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属中医"瘿病"范畴,病因以体质因素和情志失调为主。体质因素多为五脏气阴不足,尤以心肝肾气阴不足为主,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等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诱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形成气、血、痰、瘀互结于颈部而发病。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难治病、常见病。李佃贵教授将其从“五脏”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认为该病的病位虽在食道,属胃所主,但其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升降失衡,肝郁不舒、克伐胃土,心失所养、络郁不通,肺失宣降、胃失和降,肾水亏虚、胃阴失滋,均可累及胃腑,致其通降失职,气机不利,郁而化火,参与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其传变。故临证时,李教授在和胃降逆的基础上予以“升脾阳、运脾气”“疏肝、凉肝”“温心阳、清心火”“宣肺、肃肺”“滋肾阴”等治法,调治五脏,使五脏功能正常运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脘,病机多为气机升降失司,胃失和降、胃失所养。胃肺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胃疾,若顾及于肺,则往往可以提高疗效。胃肺同治则是根据胃肺的生理特点,采用降逆、滋养的方法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属"反酸""呕吐""呃逆"等范畴,为气机升降失调,病在胃,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气机升降异常均可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应和胃降逆,辅以疏肝、健脾、宣肺、补肾、养心之法,标本同治。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肝胃同居中焦,升降相依,相互为用,肝气疏泄升发之性可促进胃气之和降,情绪畅达,则不易发病,治疗疏肝气以降胃气之柴胡疏肝散。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关系密切,脾气虚弱,无力布散水谷精微时易导致病理产物瘀滞中焦,加重胃气阻滞导致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化裁。肺气不宣,胃气不降:全身气机通过肺的运动维持动态平衡,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通降胃气可起到提壶揭盖之功。肾失摄纳,胃失和降:胃为水谷之海,肾为气之根,肾火不暖胃土则致胃气虚寒,治疗以和胃降逆,酌加枸杞、山药、杜仲等补肾之品,以达到补先天以养后天的功效。火不暖土,心胃同病:心胃毗邻,心为气血之大主,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心气亢盛,心火上炎而不能下降以暖胃土,水谷不化,胃气失于和降临床上可借鉴"调心以治胃"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温病四大家之一王孟英对痰饮致病见解独到,认为痰饮之成因多为过服温补或滋腻之品,五脏失和致痰饮内生,痰饮病可导致"气滞""痰凝"两种互为因果的病理因素。对痰饮的治疗应辨清痰之寒热,要综合脉证,细心分辨,不可死守"黄稠为热,稀白为寒",并注意"怪病多痰"。具体治疗多从肝肺二脏入手,重视气机流畅,用清涤之法,用药轻灵,兼顾体质,不仅用化痰之品,更重视气化以及痰饮病的善后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总结程丑夫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机或为脾胃虚弱,致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眩;或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肝阳上亢而致眩;或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上攻脑窍而致眩。治疗强调一身之气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具体组方从调畅脾胃或平肝降肺或交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脾胃、肝肺、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郁证发病与七情相关,亦与体质有关,据五脏气血阴阳、五行属性,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五郁;亦有根据气、血、痰、湿、食、火,分为六郁。年老之人多脏气弱,成为郁证重要内因,气血虚衰者如稍有情志刺激,极易引起气机郁滞,多表现为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及失眠、早醒等,常有厌世、自责甚至自杀倾向。五脏非各自为政,一脏如一国,一国战乱,邻国亦动荡,"天地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结聚而不行,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五郁同五脏相应,一脏失常,余脏亦随之而失常,亦可由子、母之脏受病传变,因所乘而为郁五脏以肝为主,六郁以气为首,主要涉及心、肝、脾,肾与肺之郁亦不可小觑,根据病机特点,从五脏辨证论治,联络脏腑间内在联系。肝-郁则不舒,皆肝木之病矣;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则旺盛,反之肝气长期郁结而生热化火。心失其职,郁证之原总是由心。郁证与气虚密切相关,更应调理脾胃,鼓舞中州,促进气机升降,则机枢通利,气旺流畅,情绪正常,诸症皆除。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郁证补肾,当以虚为纲领,特别是心、脾、肾三藏为主,兼含肝郁,肾虚为最常见,老年、更年期尤甚。三阳气衰,三阴脉绝,老年郁证因虚多见,当温肾阳,降相火,补中气,使水能封藏,木能生发,火能宣通,金能肃降,各司其职。然冰冻三尺,不能一朝奏效,当徐徐图之。风为百病之长,木郁则生风,或生热化火,或克土生湿,或侮金耗肾,……而成五脏之郁,既要了解各脏之特征,也要了解各脏之共性,如此方能用药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8.
郁证乃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喋喋不休,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周身不适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甚或嗳气不止等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古又有脏躁、梅核气、奔豚气等病属于本病,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最早采用“郁证”作为病证名。本病的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19.
依据"肝肺相关"理论提出肝的病理失调与肺病的相关性。认为肝以枢机不利、木叩金鸣、木火刑金、郁痰犯肺、肝肾不足及肺等病机形式,直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致咳、致喘、致哮,还多与他脏互相影响,导致肺失宣降。具体病因病机为肝、脾、肺失和,气滞痰浊;肝、心、肺失畅,气血失和,包括气滞血瘀、肺气上逆证,血虚阴亏、肺津亏耗证;肝、肾、肺失衡,阴阳不足,包括阴虚内热、虚火灼金证,肾阳虚衰、水湿泛溢证;肝、肠、肺失调,木乘肺肠,包括肝郁肠闭,传导失职证,肝旺肠泻、传导失司;肝、胃、肺失和,气机上逆。  相似文献   

20.
袁海波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心脏及其相关脏腑疾病。袁老认为:郁证是由各种情志刺激或慢性疾病导致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五志不和、脏腑气血阴阳虚弱或功能失调的一类病证,症状多而复杂,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实为全身综合性疾病;七情变化异常,可伤及五脏而致郁证,其中与肝、脾、心3脏关系最为密切;因心藏神,而七情皆由心神所统,故凡属情志所伤的郁证均可引起心气怫郁、五志不和;病机为肝气郁而不疏,脾气郁而结聚,心气怫郁,五志不和。袁老治疗该病强调以养心为要,疏运兼顾,同时把握3个环节:一是补养心肝阴血,心血得养则心神得安,肝血得养,以柔制刚;二是舒达心肝之气,心气舒达则怫郁消散,肝气疏达则气机调畅;三是活血清热,血活则瘀化,血脉通利,燥热得清,可避免伤阴耗津,以保五脏润泽。此外,还要注意健脾运脾,健脾以生化气血,运脾使气机升降有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