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瘦素(LP)的变化及丹参粉针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UAP患者及PTCA术后即刻、24h、治疗15d血清LP水平。结果:老年UAP患者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CA术后即刻、24h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非PTCA组,丹参粉针剂治疗15d血清L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LP参与了老年UAP病理过程,PTCA可使血清LP水平进一步升高。丹参粉针可逆转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P)水平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皮素受体(ETA-R)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65例AMI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LP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ETA-RmRNA的表达。结果:AMI患者在<6h、>6h、24h采血,LP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24h达到高峰,48h后反而下降。6h内与48h组L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内与48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ETA-R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LP水平与ETA-R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分别是AMI发生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早期监测LP水平及ETA-RmRNA的表达,有利于AMI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n=30,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n=30,UA组)患者血清LP水平,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L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MI组、UA组患者血清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清LP浓度明显高于UA组(P<0.05)。ACS患者LP水平分别与BMI、TG、SBP、DBP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LP是老年男性ACS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31例发生于6h以内的AMI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QTd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者对照。结果 AMI组QTd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PCI成功后2hQTd较术前明显缩短,伴随心律失常组,其QTd明显高于不伴心律失常正常组。而不同梗死部位间Q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d可预见AMI患者有无出现心律失常危险,急诊PCI可显著降低AMI患者的QT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后急诊介入时间分组。观察组PCI时间〈12 h,对照组PCI时间12-24 h。观察两组患者血浆N端-脑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入院后24 h和7 d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0 d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患(P〈0.01)。结论早期对AMI患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可减轻患者心肌受损程度,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4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老年非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高于老年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较非高血压者高,提示血清瘦素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 HPA-3基因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变化.方法:对102例AMI患者进行GPⅡb HPA-3基因分型,比较各基因型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测定PCI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3个时间点血浆GMP-140、vWF和PAI-1水平.结果:102例AMI患者中,GPⅡb HPA-3 aa基因型34例,ab基因型38例,bb基因型30例,3种基因型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种基因型AMI患者GMP-140在PCI术后开始增高(P<0.01),术后24 h下降,bb基因组在PCI术后即刻、术后24h较aa、ab基因组均增高(P <0.01);vWF在PCI术后即刻、术后24 h(P <0.01)持续增高,但3种基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在术后即刻、术后24h持续升高,bb基因组在术后即刻、术后24h活性明显高于aa、ab基因组(P<0.01).结论:GPⅡb HPA-3基因型AMI患者PCI前后血浆GMP-140、vWF和PAI-1水平发生变化,尤其bb基因型在PCI术后存在更明显的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I(cTnI)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评价曲美他嗪对CK-MB、cTnI及h-FABP的影响。方法:将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7例)及对照组(61例),于PCI术前即刻及术后次日清晨6时分别检测血清CK-MB、cTnI及h-FABP,另选取对照组加测术前即刻、术后3 h、6 h及术后>10h的血清h-FABP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明显增高(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CK-MB及cTnI含量较同组术前有所增高(P>0.05),对照组和曲美他嗪组术后>10h测得h-FABP值分别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CK-MB、cTnI术前-术后差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FABP术前-术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术前即刻、术后3h及术后6h h-FABP值逐渐增高,术后>10 h降低,但仍高于术前即刻水平(P<0.05)。结论:PCI术治疗对UAP患者术后心肌细胞可造成微小损伤,PCI术前至少24h以上给予曲美他嗪能够减轻UAP患者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恢复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急诊PCI组66例,对照组62例,PCI组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给于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及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分别于发病后1、6个月做心脏彩超了解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诊PCI组住院期间及1年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左心室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6个月后,PCI组左心室容积小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可减少老年AMI患者MACE发生率,能阻止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其远期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探讨瘦素、脂联素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PCI)的预测价值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7例ACI患者(均为发病24h内住院)人院时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同时对ACI患者给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结果ACI患者入院时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瘦素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稳定性脑梗死患者(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瘦素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ACI组的血清瘦素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NIHSS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高瘦素、低脂联素水平与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能是PCI的危险因素并成为监测脑梗死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关系,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4例AMI发病10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患者分为3组(1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2组:无糖尿病病史,入院随机血糖≥8.0 mmol·L-1;3组:糖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PCI术前10 min、术后24及48 h静脉血清中IL-6及PDGF水平。 结果:各组患者术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及3组高于1组。各组患者随血糖增高,各时间点IL-6、PDGF水平均逐渐增高,3组>2组>1组(P<0.05)。1组术后48 h IL-6水平基本达术前水平,而2组及3组回落较慢。1组术后24及48 h PDGF水平较术前略增高,2组PDGF水平低于3组,但明显高于1组(P<0.05)。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增加AMI行PCI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并延长炎症反应持续时间,增加术中严重心律失常、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浓度变化与无复流(NR)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术后造影显示TIMI3级血流的STEAMI患者42例分为无复流组和再灌流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一6浓度。结果无复流组较再灌注组术后各时间点IL一6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24h、48h的IL一6浓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IL一6浓度增高可作为筛选无复流的潜在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诊介入治疗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an YL  Wang G  Jing QM  Wang SL  Wang ZL  Wang DM  Ma YY  Lua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43-2045
目的 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将1995年12月至2005年4月收洽的556例老年(≥60岁)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127例)和非糖尿病组(ND组,429例),于发病24h内行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PCI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M组患者前壁AMI、非sT段抬高型AMI、KillipⅢ-Ⅳ级、IABP置入百分比均显著高于ND组(P〈0.05);DM组患者59.1%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显著高于ND组(45.0%,P〈0.05);DM组三支病变率为77.2%,显著高于ND组(60.8%,P〈0.01)。PCI即刻成功率、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住院期间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糖尿病AMI患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对外周静脉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CA)中的炎症介质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 n=32)和对照组(n=28)。两组分别于PCI术前即刻、术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和术中抽取ICA血,测定并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浓度;PCI术后1周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L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L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峰值射血率(PER-LV)、左心室峰值充盈率(PFR-LV)。结果 组间对比,PCI术前,治疗组外周静脉中IL-6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24h,治疗组外周静脉血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AMI后第7天,治疗组的EDV-LV、ESV-LV、LVEF、PER-LV、PFR-LV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组内对比,在两组患者中,PCI术前ICA中的IL-6、sCD40L和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外周静脉水平。术后24h,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IL-6和MMP-9的浓度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sCD40L的浓度只有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STEMI发生时,ICA中的MMP-9、IL-6和sCD40L的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而患者于急诊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炎症介质的水平,但对近期左心室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陈力量  王守力 《安徽医学》2010,31(9):1087-1090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血清MMP-2及MMP-9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及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对照组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心血管异常。AMI组和UAP组于发病24h内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于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后次日晨抽取静脉血。其中50例AMI患者均24h内急诊行冠脉造影及"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术,且随访第30d抽取静脉血。入院24h内及发病后6个月行心脏彩超检查,计算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血清MMP-2、-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清MMP-2、-9水平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AMI组的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U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组及UAP组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2,MMP-9水平变化在ACS患者病理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ACS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AMI后增高的血清MMP-2、MMP-9水平变化可能与心室重构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NGAL和Cys-C在急诊PCI患者术后造影剂相关急性肾功能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A-AKI)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急诊PCI术后发生CA-AKI患者及同期无CA-AKI对照组患者各24例,分别在PCI术前即刻、术后4h、24h、48h等各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NGAL、Cys-C水平,监测各指标变化,比较三者在急诊PCI术后CA-AKI早期诊断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指标预测CA-AKI的曲线下面积,比较血清NGAL及Cys-C对急诊PCI术后CA-AKI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血清NGAL术后4h达峰值,且显著高于术前基准,术后24h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术前基准。血清Cys-C术后24h达峰值,术后48h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术前基准。对照组各时刻血清Cr, NGAL及Cys-C值无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GAL及Cys-C诊断CA-AKI的ROC曲线分析,术后4h,选取NGAL值为152.7ng/m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及97.4%,AUC值为1.000(p=0.000);术后24h,选取Cys-C值为0.946mg/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及91.67%,AUC值为1.000(p=0.000)。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后发生CA-AKI患者,血清NGAL最早升高,Cys-C较早出现升高并具有较宽的诊断窗,二者相结合在急诊PCI术后CA-AKI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动态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CK)和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例行CPB和10例非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24h、48h和72h测定其血清cTnT、hs-CRP、促炎CK(TNF-α、IL-6、IL,8)和抗炎CK(IL-2、IL-10)以及补体C3、C4的水平;同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在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CPB组术前cTnT和hs-CRP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CPB组术后即刻、24h、48h和72h各时相cTnT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即刻增高最为显著(P〈0.01),术后72h以后趋于正常;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h后逐渐降低(P〈0.01)。CPB组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48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O.01);血清补体C。水平在术后即刻显著低于术前水平.术后72h恢复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并持续到术后24h,而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8h恢复到术前水平;血清IL-6水平在术后24h出现高峰,术后48h后降至术前水平;血清IL-8于术后即刻明显增加.术后24h达高峰,并持续到术后72h;血清IL-2水平于CPB术后即刻明显增加,于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IL-10水平亦于CPB术后即刻逐渐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在术后48h仍较高。结论 CPB围术期动态监测cTnT、hs-CRP、促炎和抗炎CK、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对加强CPB术后病人的监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标的变化,并评价术后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对HRT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79例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183;d^-1),37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183;d^-1)。所有AMI患者于发病后6-21 d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随访12个月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获得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48例有室性早搏的非心脏病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MI患者急诊PCI后TO、TS的变化及应用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后TO、TS的变化。结果AMI发病后6-21 d,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减低(P〈0.001);随访12个月后,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TO降低,TS升高(P〈0.001),缬沙坦组TO低于贝那普利组,而TS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尽管经急诊PCI治疗,AMI后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仍减弱,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都可以改善AMI患者的HRT指标,缬沙坦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72例中、重度ACOP患者分为常压氧(NBO)治疗组32例及高压氧(HBO)治疗组4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OP入院时即刻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IL—10水平减低(P〉0.05),24h后开始升高(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HBO组各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NBO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TNF-α、IL-6、IL-8、IL-10参与ACOP的病理过程,HBO可减轻ACOP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