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及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Livi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30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FADD及L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作对照.结果: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FAD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86.7%vs60.0%x2=5.455.P=0.020;(1.195±0.264)vs(0.685±0.274),t=7.221.P=0.002).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63.3%vs90.0%,x2=5.963,P=0.015;(0.933±0.188)vs(1.630±0.305),t=10.660,P<0.001).结论:FADD过表达和Livin低表达诱导的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ing factor,CTGF)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n=8),模型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肾病模型.分别检测两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肾功能指标,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Alb明显降低,24h尿蛋白定量、TC、BUN、Cr及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CTGF过度表达是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3.
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CYR61和CTGF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及家族史等临床参数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类型和年龄对CYR61表达有重要影响,肿瘤的位置、CYR61表达和性别对肺癌组织中的CTGF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CYR61和CTGF单种基因或两者相互作用对肺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的重要靶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 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常成人食管上皮、56例基底细胞增生、36例不典型增生、44例高分化、22例低分化食管鳞癌癌组织中p16和PCNA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特征.结果:随胎儿胎龄增加,p16和PCNA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成人食管正常上皮p16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PCNA蛋白与此相反,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32%vs 9%,x2=13.426,P<0.05).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和成年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p16和PCNA mRNA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特点相似,即随胎龄增加,p16和PCNA 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68% vs 32%,x2=32.059,P<0.05),PCNA mRNA表达与此相反(11% vs 59%,x2=28.647,P<0.05).结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和成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6和PCNA表达,这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分化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17(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肺部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博莱霉素注射4周组(SSc组),观察小鼠皮肤/肺部炎症和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病理切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外周血、皮肤/肺组织CD4+IL-17+Th17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肤/肺部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IL-17A和IL-6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并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Sc组比对照组皮肤炎症和肺纤维化评分(Ashcroft评分)明显增加(2.6±0.84 vs.0.4±0.52,2.80±1.81 vs.0.60±0.70),皮肤/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明显增多[(3.17±1.74)mg/g vs.(1.45±0.40)mg/g,(0.53±0.14)mg/g vs.(0.38±0.16)mg/g],均P<0.05。SSc组外周血、皮肤和肺组织Th17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07±0.89)%vs.(1.02±0.32)%,(5.80±2.02)%vs.(1.64±0.58)%,(5.24±2.43)%vs.(1.92±0.98)%,P<0.01];与对照组相比,SSc组皮肤/肺组织IL-17A、IL-6 mRNA的表达量,皮肤RORγt mRNA的表达量增高,均P<0.05。SSc组外周血IL-17、IL-6含量明显增高(P<0.01)。外周血Th17细胞、IL-17和IL-6的含量与皮肤/肺部炎症、PF评分、皮肤HYP含量呈密切正相关,皮肤/肺组织Th17细胞分别与皮肤/肺部炎症、皮肤/肺HYP含量密切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在SSc小鼠模型外周血、皮肤及肺组织表达增高,与皮肤/肺部炎症、纤维化病变密切正相关,并通过IL-17、IL-6等细胞因子参与SSc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及滑膜中MMP-9、IL-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骨关节炎病例(OA组)及2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30例OA及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及滑膜MMP-9、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38±2.29)vs(3.52±1.36),P<0.01;(9.18±3.58)vs(3.83±1.48),P<0.01],OA中二者的表达正相关性(r=0.924,P<0.01);IL-6 mRNA和蛋白在OA组阳性表达的IO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8.74±3.62)vs(5.91±1.53),P<0.01;(8.96±3.57)vs(6.87±1.43),P<0.01],OA中二者的表达亦正相关(r=0.917,P<0.01);MMP-9 mRNA、IL-6 mRNA及相应蛋白在OA中的表达均正相关(原位杂交r=0.426,P<0.05;免疫组化r=0.444,P<0.01)。结论 MMP-9、IL-6在OA关节软骨与滑膜中呈高表达,二者对OA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的影响。  方法  选取6~7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大鼠予以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照组大鼠暴露颈中交感神经节。比较2组大鼠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肌胶原组织Ⅰ、心肌胶原组织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表达水平。  结果  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4.48±17.46)次/min vs. (403.12±14.56)次/min,t=4.879,P<0.05];观察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4.97±0.52)mm vs. (4.51±0.45)mm,(3.06±0.23)mm vs. (2.57±0.17)mm,t=2.591、6.635,均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71.48±4.46)% vs. (80.12±3.56)%,t=5.864,P<0.05];观察组大鼠NET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054 vs. 1.424±0.046,t=4.532,P < 0.05),心肌胶原组织Ⅲ、CT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0.046 vs. 1.359±0.036;1.434±0.095 vs. 1.541±0.012,t=7.559、4.328,均P<0.05)。  结论  心脏交感神经可通过调节CTGF、NET水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pulmonary fibroblasts-1,HPF-1)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1)作用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s, LRP) 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将HPF-1用5 μg/L的TGF-β1分别作用0, 3, 6, 12和 24 h.用RT-PCR方法检测CTGF及LRP mRNA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LRP蛋白表达变化;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TGF-β1作用不同时间,与LRP结合的CTGF的数量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LRP表达情况.结果:相关分析显示,以3 h为关键点,CTGF mRNA(131.53±2.86)与LRP mRNA(224.87±7.00)表达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840 2,P<0.05);LRP蛋白随TGF-β1作用时间不同,表达水平先升高,于3 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用免疫印迹法分析,相对于0 h组(190.85±2.86),3 h组(222.45±3.66)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F=18.06,P<0.05);用免疫荧光标记细胞LRP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比较0 h组(27.56±6.72)和3 h组(88.66±15.72)LRP蛋白表达(F=244.3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RP作为CTGF的受体蛋白,在TGF-β1作用不同时间的情况下,表达量发生变化,并与CTGF的表达成正相关,提示其在肺间质纤维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差异表达与肾癌转移、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埃兹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按肾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癌旁正常肾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伴有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肾癌组织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ezrin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zrin mRNA及蛋白,且肾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6%(48/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75%(30/40)(X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肾癌组为82%(41/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62.5%(25/40)(X2=4.321,P=0.038),肾痛组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组.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vs(7.232±3.045),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形成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组[(9.315±3.027)vs(7.563±2.991),14/14 vs 22/36,P<0.05].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ezrin mB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zrin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强度与肾痛淋巴结转移及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测定肾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曹萍  卢启明  张岫兰 《医学争鸣》2005,26(15):1398-140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时胃黏膜中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8(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关系和分布.方法:H. pylori阴性慢性胃炎18例和H. 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38例,胃黏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NF-κB p65蛋白、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组胃黏膜中NF-κB p65蛋白、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H. pylori阴性组显著增强(5.7±3.3 vs 3.0±2.5,3.7±2.6 vs 1.1±1.3,4.0±3.0 vs 1.9±1.6,P<0.01),三者的表达均与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rs分别为0.536,0.474和0.537,P<0.01),与炎症活动性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75,0.357和0.469,P<0.05),同时与H.pylori密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s分别为0.702,0.614和0.713,P<0.01);p65蛋白表达与IL-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666,0.682,P<0.01).结论:H.pylori感染导致胃黏膜NF-κB p65和IL-8的表达增加,NF-κB可能通过调控IL-8基因转录,参与了H. pylori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碱性调宁蛋白(CNN1)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SSc患者皮肤活 检组织19例,正常人的皮肤活检组织21例。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CNN1和α-SMA的基因表达;通过免疫组 化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CNN1的蛋白表达;利用RNA干扰方法降低成纤维细胞中CNN1的基因表达,通过Real-time PCR检测 细胞中CNN1及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CTGF、COL1A1、COL1A2、COL3A1的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细胞实时增殖检测系统 (xCELLigence系统)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SSc患者皮肤组织中CNN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肤组 织中,CNN1 的表达和α-SMA存在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7219,P<0.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Sc 患者皮肤组织中 CNN1的蛋白表达升高;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NN1的表达和α-SMA、COL1A1均存在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6547,P< 0.05;r=0.6438,P<0.05);同时,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干扰CNN1 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纤维化相关基因(CTGF、 COL1A2 等)表达,降低胶原蛋白的表达。结论CNN1 在SSc 患者中表达升高,且干扰CNN1 可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提示 CNN1与SSc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尹晓敏  高义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0):1483-1484,1489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对34例OSF、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角质形成细胞(KC)中CTG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4例(70.6%)OSF组织KC中有CTGF mRNA表达,早期OSF组织KC中CTGF m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OSF(P<0.05),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KC中CTGF mRNA表达呈阴性.结论OSF组织KC可合成分泌CTGF,在OSF发病机理中CTGF可能起重要作用,CTGF可能作为一中间介质参与了OS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定量评估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价值,为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临床评估寻找一种客观定量、简单可行的评价方法。方法 确诊为SSc患者82例(SSc组),6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SSc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测量部位包括双侧手指、双侧前臂,胸壁,腹壁。SSc患者进行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比较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皮肤厚度有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在SSc中的诊断效能,分析皮肤厚度与mRSS的相关性。结果 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组皮肤厚度在手指及前臂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SSc皮肤厚度,在右、左手指,右、左前臂,胸、腹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905、0.608、0.586、0.398、0.321;其中,右、左手指的AUC>0.9,可用于诊断,其皮肤厚度诊断SSc阈值分别为1.35 mm、1.26 mm时,其敏感性分别为84.1%、86.6%,特异性分别为95.5%、89.6%。各检测部位mRSS评分越高,皮肤厚度值越大;皮肤mRSS评分之和(mRTSS)与皮肤厚度总和的相关性为r=0.599 (P<0.001),各部位mRSS评分与其皮肤厚度的相关性为0.400~0.623(P<0.001),相关性在腹壁最低,右侧手指最高。结论 高频超声能敏感反映SSc患者皮肤受累程度,其诊断SSc在手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超声有望成为评价SSc病情及治疗随访的有效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A)/PDGF受体α(PDGFR-α)信号通路对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的作用。方法 SSc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原代FB体外培养、鉴定,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中的α-SMA;分别予两组FB不同浓度的PDGF-AA刺激,用MTT法检测其对FB增殖的作用;对两组FB分别予TGF-β1、PDGF-AA及两者联合刺激,用RT-PCR法检测其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FB形态虽相似,但SSc FB中α-SMA呈阳性,正常皮肤则为阴性;SSc FB增殖的饱和浓度高于对照组,在一定浓度与饱和浓度间两组FB都呈剂量依赖方式增殖(P<0.05);不论有无PDGF-AA刺激及刺激浓度大小,SSc FB增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单用TGF-β1对正常皮肤FB表达PDGFR-αmRNA无影响外,TGF-β1、PDGF-AA或两者联合刺激均可上调两组FB中PDGFR-αmRNA、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两者联合刺激作用最强;不论有无刺激或何种刺激,SSc FB中PDGFR-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FB(P<0.05);PDGFR-αmRNA和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照未处理、PDGF-AA、TGF-β1及TGF-β1+PDGF-AA的顺序渐次增加,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5,P<0.05)。结论 SSc患者皮损来源的FB存在着向MFB转分化的显著特性,SSc FB胞膜表面过表达的PDGFR-α可结合较多的PDGF-AA配体,从而介导更强的促进FB增殖和转分化为MFB作用,TGF-β1则可增强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10例瘢痕疙瘩(瘢痕疙瘩组)和10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组)中的CTGF mRNA的表达,并以8例正常皮肤(正常皮肤组)作为对照。结果病理性瘢痕中CTG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5),而瘢痕疙瘩组又高于增生瘢痕组(P〈0.05)。结论CTGF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1)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 收集皮肤活检组织,其中SSc患者组21例,正常组22例。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皮肤组织中PTTG1基因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组织中PTTG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siRNA)降低成纤维细胞中PTTG1基因表达,通过 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细胞中 PTTG1 及与细胞纤维化密切相关的几个基因α-SMA、COL1A1、COL1A2、COL3A1的表达变化;通过细胞实时增殖检测系统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SSc患者皮肤组织中PTTG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SSc患者皮肤组织中阳性细胞增多,PTTG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TTG1表达水平和α-SMA、COL1A1、COL1A2、COL3A1均存在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2=0.8192,P<0.05;R2=0.6398,P<0.05;R2=0.316,P<0.05;R2=0.3723,P<0.05);同时,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TTG1干扰后,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COL1A2、PAI-1)表达下降,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SSc患者中存在PTTG1过度表达,干扰PTTG1可降低成纤维细胞活性,提示PTTG1与SSc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LC-3 mRNA、Beclin-1 mRNA、Agt-3 mRNA、Agt-5 mRNA、Agt-12 mRNA和Agt-16L1 mRNA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SSc患者(SSc组)29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例,采用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在PBMC中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比较组间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自噬相关基因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和Agt-3在SSc组中表达增加[LC-3:0.77(0.51,1.00)×10-3 vs. 0.46(0.37,0.63)×10-3;Beclin-1:6.13(5.01,7.88)×10-3 vs. 4.76(3.43,5.34)×10-3;Agt-3:15.67(11.52,23.66)×10-3 vs. 8.65(7.44,11.23)×10-3],而自噬相关基因Agt-5、Agt-12及Agt-16L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LC-3在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抗体阳性患者中表达更高;(3)LC-3的相对表达量与SSc患者的年龄、ES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2、0.428(均P<0.05)。 结论 自噬相关基因在SS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增加,并与年龄、ESR、抗体相关,提示自噬是SSc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SSc)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序贯纳入在北京协和医院入选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STAR)的131例中国汉族SSc患者,记录其临床表现、脏器损伤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抗U1RNP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抗U1RN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特点。结果131例SSc患者中含87例弥漫型SSc、36例局限型SSc、8例重叠综合征,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28.2%(37/131)。弥漫型SSc和局限型SSc的抗U1RNP抗体阳性率相近,分别为28.7%(25/87)和25.0%(9/36),P=0.673。抗U1RNP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易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和心脏受累发生率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低(均P〈0.05);而在皮肤硬化评分及关节炎、肌炎、肺间质病变发牛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U1RNP抗体阴性的SSc有更高的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检出率。结论抗U1RNP抗体是中国SSc患者的常见自身抗体,与其他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SSc的诊断,对预测肺动脉高压、心脏和血液系统受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SSc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健康成人皮肤组织中β-catenin、Snail1、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不同质量浓度Wnt10b〔0(空白对照)、2、4 ng/mL〕处理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 48 h,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catenin在HaCaT细胞中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aCaT细胞中Snail1、Snail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aCaT细胞中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性钙黏附蛋白(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  结果  β-catenin、Snail1、E-cadherin阳性率在SSc患者皮损组织中依次为100%、88.89%和2.22%,在健康成人皮肤组织中依次为0%、10.00%和9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Wnt10b(2、4 ng/mL)处理可诱导HaCaT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上调并促进β-catenin由细胞质向细胞核中转位,同时还可以提高HaCaT细胞中Snail1和Snail2 mRNA表达(P < 0.05),并上调Vimentin、N-cadherin蛋白表达和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SSc皮损中存在异常活化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异常表达的EMT相关蛋白,且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促进HaCaT细胞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