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作为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在晚期会致孕妇机体发生形态和功能的较大变化,相应的许多血液生化参数亦随之改变。我们对一组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液部分生化项目包括pH、血浆总蛋白(TPr)白蛋白(Alb)、总钙(TCa)和离子钙(ICa)浓度作了测定,并与非孕妇女进行了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2.
1897年 Walsh 首次提出 X 线作业人员发生的急性辐射症状。此后陆续有不少报告。25年前(1953)Coart-Broan 报告了单次 X 线治疗量照射病人后所致的症状,并对大剂量照射人及动物后全身放射症群作了比较。本文作者于1971~1977年对406例晚期癌症病人,采用二种方案进行半身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对其中189例作了放射综合征的重点观察。半身放射技术是以脐部水平为界,分上半身放疗(UHBI)和下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休克后家兔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内毒素休克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方法 家兔48只,随机分为6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给内毒素(LPS)后0.5、1、2、4、6小时组,分别测定各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腔动脉(CA)和左肾动脉(LRA)离体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后SMA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轻度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舒张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CA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反应性呈持续高反应,峰值在早期;LRA认对NE的收缩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显著下降,对Ach的反应性早期显著升高,晚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内毒素休克血管反应性呈现一定器官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内毒素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重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4.
榄香烯乳对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诚  李强 《人民军医》1999,42(3):155-157
癌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抗肿瘤药物、化学粘连剂、免疫制剂虽疗效肯定[1],但各有其缺点。1995年1月~1997年8月,我们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膜腔内注入榄香烯乳治疗晚期癌性胸腔积液,并与丝裂霉素、短小棒状杆菌、胞必佳三种药物治疗作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101例均为晚期恶性肿瘤所致胸腔积液,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X线和B超证实有中等量以上积液,无明显心脏、肝及肾功能损害。将101例患者按就诊先后交叉分为4组:A(榄香烯乳)组27例,B(短小棒状杆菌)组25例,C(…  相似文献   

5.
西德蒂宾根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自1976年至1983年对6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了放射治疗。男38例,女29例,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原发肿瘤均在直肠,距肛门皮缘3~16cm,以T_3(46例)、T_4(12例)的晚期肿瘤为多,一半(31例)病人在初次治疗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2例作直肠切除,15例作保留肛门的节段切除,术后均未作化疗或放疗。40%是在术后一年内局部复发,只有9%在术后四年后复发。腹会阴切口直肠切除术后的大多(91%)病人局部复发位于骶前间隙,有的有邻近结构(肌肉、骨骼、膀胱等)的浸润。节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早、晚期清除率的变化以及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HCM的15例患者行99Tcm-MIBI静态平面及门控SPECT显像.比较HCM患者99Tcm-MIBI早期(注药后90 min)及晚期(注药后4 h)清除率与健康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2名)间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行t检验),并对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行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HCM患者组早期及晚期心肌99Tcm-MIBI清除率分别为(27.77±2.60)%及(42.66±3.3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90±3.70)%及(31.27±4.0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20,-8.069,P均<0.01).HCM患者组左室壁肥厚心肌最大厚度为(26.53±6.57)mm,健康对照组为(15.92±1.29)mm,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10,P<0.01).HCM早期及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肥厚心肌最大厚度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11及0.873,P<0.05和<0.01).结论 HCM患者心肌99Tcm-MIBI早期及晚期清除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早、晚期清除率与左室壁心肌肥厚程度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从1983~1991年,对302例晚期头颈癌作了前瞻性研究,以确定有关临床与病理方面的危险因素对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的最佳剂量。本文仅依据至1989年9月的首批240例作分析,其中221例(92%)属AJC分期的Ⅲ或Ⅳ期口腔、口咽、下咽或喉癌。男性181例,女性59例,中位年龄60岁(33~84岁)。放疗用~(60)钴或6MV X线,平行对穿野配前锁骨野,一周5次,中轴180cGy/天,大野照射脊髓限量45Gy,然后缩野用电子线补充高危险区。总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对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的影响,探讨皮肤的继发性晚期放射损伤。方法 对门诊随访的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33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放疗时中位年龄41岁(12~67岁),24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以面颈野为主野放疗71例,以耳前野为主野放疗264例。颈部根治性放疗中位剂量为64Gy(46~72Gy),预防照射中位剂量为55Gy(21~67Gy)。48例合并化疗。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间隔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63例无皮肤晚期反应,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9%(147例)、20.9%(70例)、13.7%(46例)、2.7%(9例)。44例放疗中出现湿性脱皮反应,其中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例)、23%(10例)、30%(13例)和5%(2例);无湿性脱皮患者的相应发生率分别为44.3%(129例)、20.6%(60例)、11.3%(33例)和2.4%(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0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是否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野及颈部淋巴结放疗剂量均对皮肤晚期反应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及是否联合使用化疗与皮肤晚期反应的发生无关。 结论 严重的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可能增加皮肤晚期放射反应,可能存在继发性皮肤晚期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病程进展中血清内毒素(LPS)变化的意义及其与血生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经肝穿病理确诊为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指标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进行分析,将检查组织分为早期组(相当于Ⅰ、Ⅱ期)和晚期组(相当于Ⅲ、Ⅳ期),并与30例健康成人作比较.应用鲎试剂微量基质法对63例PBC患者血清进行内毒素水平检测.结果 63例PBC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平均年龄为43.5岁,黄疸、乏力症状明显,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70.3%,血清γ-GGT、ALP和胆红素显著升高,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血清AST、ALT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明显升高(P<0.01);PBC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疾病进展而增加;在早期组及晚期组LPS水平与ALP、TB、DB呈正相关,早期组r值分别为0.543,.568,.533(P均<0.01),晚期组r值分别为0.614,.502,.513(P<0.01或0.05).结论 血清LPS水平与PBC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血清AMA阴性的PBC病例,肝穿刺病理确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周健  曲冬颖  杨清 《武警医学》2022,33(2):149-153
目的 探究黄芩对妊娠晚期大鼠子宫运动节律及对前列腺素E(PGE)、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只健康成年SPF级雌性大鼠、50只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按照2:1雌雄合笼交配,次日用无菌棉签给雌鼠作阴道涂片并进行镜检判断是否妊娠.取成功妊娠的40只大鼠,按体重排序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黄芩低、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因子改变是否参与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的发病。方法收集晚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观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以及外周血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比较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水平[(37±21)%]和循环内皮细胞凋亡[(774±211)个/ml]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创伤组[(16±9)%,(92±72)个/ml]和正常对照组。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及凝血因子(TF、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和凝血功能异常,这可能是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的特征之一,并可能是晚期创伤性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0例妊娠晚期(平均孕周37.5周)妇女,检测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imer)等4项指标.选取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作为对照.结果:妊娠晚期妇女血浆PT,AFTT,FIB,D-Dime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上述4项指标,对防止妊娠晚期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期与晚期,即相应血管(早期-荧光)与血管外(晚期-荧光)吲哚花青绿(ICG)增强时相荧光远红外影像对乳腺癌的检出与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材料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速度快、预后差等特点.患者有临床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临床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是否能引起HBV激活,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相关报道并未统一,本文就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TACE术后对HBV激活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4例局部晚期膀胱癌在放化疗前用膀胱镜、双手扪诊、TUR及CT评价局部肿瘤情况,治疗后除CT扫描外,还作了TUR(17)、钳取活检(10)、部分膀胱切除(1)或膀胱切除(6)来评价疗效。用第三代Somatom,SF 扫描仪,膀胱充填造影剂,密度为120HU,以高剂量技术(520投影/8Sec),层面8mm 厚。CT 规定肿瘤全效是有正常的膀胱壁或疤痕形成;肿瘤残存是见瘤块,膀胱壁轮廓不规则、膀胱周围组织边缘不清或膀胱壁不规则增厚;CT 提示疤痕为膀胱短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4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卵巢动脉化疗栓塞,其中Ⅲ期26例、Ⅳ期22例,灌注药物剂量分别为:顺铂(DDP)50 mg/m~2或卡铂400~600 mg、丝裂霉素(MMC)6~10 mg.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在介入术前3 h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1000~1250 mg.结果 采用单纯介入治疗者总有效率69.2%(9/13),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3例,进展(PD)1例,患者2年生存率46.2%(6/13).采用介入+手术治疗者总有效率91.4%(32/35),CR21例,PR 11例,SD 3例,患者2年生存率71.4%(25/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肯定,为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并为无法手术者提供了二期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移植已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来,这一方法试用于晚期乳腺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对近年有关晚期乳腺癌的自体骨髓移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单一和双对比造影对诊断胃淋巴肉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进展性胃恶性淋巴瘤。并报告2例早期胃淋巴肉瘤。对单一和双对比造影诊断胃淋巴肉瘤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探讨了早期胃淋巴肉瘤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归纳如下3点:(1)似Ⅱ型早期胃癌,但病灶周边鲜锐光滑。(2)病灶呈卵石样或不规则的粗大颗粒。(3)多发性溃疡伴糜烂,常有粘膜肥厚。最后提出中、晚期原发性胃淋巴肉瘤的八种X线特征及与胃癌区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双动脉期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25个病灶)小肝癌患者,经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门静脉期三期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启动动脉早期扫描,触发监测点设为腹腔干层面的降主动脉,触发阈值140 HU,触发后延迟5 s开始动脉早期扫描,延迟20 s开始动脉晚期扫描,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扫描分别屏气进行;门静脉期扫描用固定的延迟70 s;每次全肝扫描的时间为4~5 s.测量各期病灶与肝脏(同层面肝实质)的密度差值(取CT值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与统计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对病灶的检出率. 结果动脉早期及动脉晚期病灶与肝脏密度差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早期检出率(11个,44.0%)低于动脉晚期(19个,76.0%);双动脉期加门静脉期检出率(25个,100%)高于动脉晚期加门静脉期(21个,84.0%)及动脉早期加门静脉期(15个,60.0%).结论 64层螺旋CT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多期扫描提高对多血供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各期相脑梗死DTI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Osborn分类方法,分为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8例),急性晚期(15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5例)以及慢性期(14例)。对每例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在所生成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容积比各向异性(volume ratio anisotropy,VRA)、各向同性(isotropy,Iso)、衰减指数(exponential attenuation,Exat)、T2加权迹线(T2-weighted Trace,T2-WT)等参数图像中测量病灶中心值,并取对称区域作为正常对照;观察病灶与正常对照的6项参数在脑梗死6期演变中的变化。结果:①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DCavg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FA及VRA和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病灶DCavg、FA及VRA均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值均高于对侧(P0.05);亚急性晚期病灶DCavg值较对侧增高(P0.05),FA、VRA及Exat值则较对侧减低(P0.05),Iso及T2-WT值和对侧变化不大(P0.05);慢性期病灶DCavg明显增高(P0.05),FA、VRA、Iso、Exat及T2-WT值呈减低改变(P0.05)。②DCavg、Iso、Exat及T2-WT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中的变化不明显(P0.05),而其DCavg均明显低于慢性期(P0.05),Iso、Exat及T2-WT均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FA及VRA于超急性期、急性晚期、慢性期逐渐变小(P0.05)。结论:通过DTI参数测量比较及诸功能图观察,不仅可以诊断脑梗死,还可以判断其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