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4例,中位随访34个月(3~8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3例,治疗时发现31例。所有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0Gy/5~7周,1.8~2.0Gy/d;其中单纯放疗组43例,放疗联合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热疗5例。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23例(35.9%)达CR;30例(46.9%)达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8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4%和3.1%。随访结束时37例(57.8%)患者死亡,无病生存患者15例(23.4%),7例患者带瘤生存(10.9%),5例失访。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15)和转移的数目(P=0.042)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组织学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采用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1例,初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患者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5月(2~77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达CR、PR、NC及PD的分别为52.5%(74/141)、41.8%(59/141)、3.6%(5/141)和2.1%(3/1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6.6%、17.3%.单侧转移与双侧转移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4.0%、17.6%和26.7%、13.3%(P=0.033).转移灶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1.7%和12.5%、0(P<0.01).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12.3%和56.3%、20.6%(P=0.939).多因素分析示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食管原发灶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9、P=0.008、P<0.01).结论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锁骨上转移灶放射治疗范围以累及野为宜,剂量60~70Gy;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食管原发灶的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部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 7月~ 2 0 0 0年 2月间收治的 5 7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 ,局部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放疗剂量 5 0~ 70Gy。结果  82 .4 %左右的肿瘤得到局部控制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6 .1%、2 9 .8%、10 .5 % ,72 .5 %的病人死于野外转移。结论 转移淋巴结≤ 3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 >3cm者。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经放射治疗后局部可得到有效控制 ,多数病人死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治 2 6 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人 ,均为鳞癌。 72 8% (193例 )的病人始于术后 8周以内。照射野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区。放疗剂量 4 5~ 5 5Gy。 94 %的病人放疗剂量为 5 0Gy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2 6 5例病人总的 1、2、3、4、5年生存率为 81 5 %、6 3 0 %、5 0 9%、4 6 1%、39 5 %。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较外侵阴性病人差 (P <0 0 1)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 5年生存率仍达 35 3%。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极差 ,5年生存率仅 9% ,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本组死亡 139例 ,其中血行转移 5 2例(肺转移 18例、肝转移 14例、骨转移 8例、其它 12例 )占 37 4 % ,纵隔食管瘤床复发 +纵隔淋巴结转移 2 9例占 2 0 9% ,腹腔淋巴结转移 16例占 11 5 %。结论 ①除淋巴结阳性病人外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 ,提高远期生存。②对淋巴结阳性病人 ,术后放疗疗效差。③无论肿瘤外侵情况如何 ,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均有价值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差。④放疗区域应包括肿瘤瘤床和淋巴引流区。⑤术后放疗剂量Dt5 0Gy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68例同时型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sISLM)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局部治疗模式均为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放射治疗。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OS。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结果中位随访92个月(58~122个月),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分别为79.2%、65.8%、55.8%和64.7%。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10枚是患者5年DMFS的危险因素(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相比,HR=8.151,95%CI:1.011~65.726,P=0.049); Ki-67>30%、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是患者5年PFS的危险因素(HR=6.674,95%CI:2.291~19.443,P=0.001;HR=2.605,95%CI:1.039~6.528,P=0.041;HR=2.958,95%CI:1.155~7.577,P=0.024)。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与>50 Gy组相比,患者5年LRFS、DMFS、PFS、O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1.735、2.754、3.073,P均>0.050);当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时,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50 Gy组5年DMFS率却低于50 Gy组(χ2=4.808,P=0.028)。 结论对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而言,锁骨上淋巴结清扫数目≥10枚、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数目≥2枚者其PFS更差,提高锁骨上区放射治疗剂量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治疗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初诊病理结果确诊为乳腺癌,且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锁骨上淋巴结复发(SCFR)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6~137个月)。65例患者中5例患者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全组患者5年SCFR、OS、PFS率分别为9%、72%、50%。术前化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完全缓解是影响OS因素,是否完全缓解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1%和54%(P=0.035)。初诊锁骨上淋巴结大小 (短径≤1 cm、>1 cm)为5年SCFR(分别为0%、21%,P=0.037)和5年OS(分别为86%、56%,P=0.001)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于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治疗后的OS率较高,锁骨上区放疗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区域与术后放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前14年内我院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无远处血道转移的N_1期患者945例,其中单纯手术590例,术后放疗355例.术后3~4周开始2 Gy/次放疗,中位剂量50 Gy分25次5周完成.结果 随访率为94.5%,随访满5年者189例.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29.6%和38.0%(X~2=10.44,P=0.001).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3~5个、>5个和仅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30.5%:23.1%,χ~2=4.11,P=0.043;16.7%:8.9%,χ~2=6.87,P=0.009;45.5%:34.9%,χ~2=5.37,P=0.020),而不能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2个和仅有中下纵隔及上腹部区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50.7%:41.2%,χ~2=3.30,P=0.069;32.0%:27.7%,χ~2=2.22,P=0.137),但可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例数(15:76,χ~2=18.10,P=0.000;18:97,χ~2=26.81,P=0.000).结论 N_1期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3个和仪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并能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气管食管沟巨大淋巴结转移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检查和放射治疗对食管癌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治疗价值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科自 1992年 3月至 2 0 0 1年 5月治疗的食管癌气管食管沟巨大淋巴结转移 15例。常规放射治疗 12例 ,3例配合立体照射。 13例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 ,照射剂量 6 5Gy。 结果 按计划完成放疗的患者局部病变完全缓解率为 10 0 %。 12例生存 6~ 18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 10个月 ,1例已生存 2年仍健在。结论 CT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治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预后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原发灶治疗后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33例,无变化(NR)9例.全组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治疗后CR 49例,PR 19例,总有效率为10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1.0%和15.0%,中位生存期15.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原发灶放疗剂量、腹腔淋巴结转移、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病变部位、原发灶放疗剂量、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食管胸下段癌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最低.结论:放化疗联合者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胸上段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应归为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分析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及探讨第7版国际食管癌M分期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1例,首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2~68)个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52.5%的患者达CR(74/141)、41.8%达PR(59/141)、3.6%达NC(5/141)、2.1%达PD(3/141)。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者40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37.4%、24.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按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无胸腔内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分为N分期(39例)和M分期(71例)组,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54.1%、31.0%和56.3%、28.1%、21.7%(P=0.041)。按照第6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根据患者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M分期组71例分为M1a 20例与M1b 51例,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7.3%、27.3%和54.9%、28.7%、19.0%,(P=0.930)。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04例)与合并内脏转移(48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47.0%、32.9%和62.5%、17.5%、5.8%(P<0.001)。结论:胸段食管癌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分期时是否应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分期或N分期,还是分亚组需进一步研究;原发灶的位置对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影响不大;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33例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适形放疗,180~200cGy/f,80%~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腹膜后总剂量36~60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30.3%(10/33)、部分缓解(PR)率48.5%(16/33),无变化(NC)+进展(PD)率22.2%(7/33),总有效率(CR+PR)78.8%(26/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6%(19/33)、21.2%(7/33)和9.1%(3/33)。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放疗剂量、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与生存情况有关,而放疗剂量、食管病变位置、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与生存情况无关。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放疗体积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T4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70例T4期食管癌接受3D-CRT或IMRT,放疗剂量DT 54~70 Gy.采用前程常规后程3D-CRT者35例,全程3D-CRT者88例,IMRT者47例.SPSS 11.5软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放疗后食管造影评价CR 52例,PR 105例,NR 1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4%(157/17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2%和25.2%,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后程3D-CRT、全程3D-CRT和IMRT组1、3年生存率(x2=0.89,P=0.641)和局部无复发生存率(x2=0.2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淋巴结转移者后程3D-CRT与IMRT(x2=4.91,P=0.027)、胸中下段癌后程3D-CRT与全程3D-CRT(x2 =4.25,P=0.039)以及后程3D-CRT与IMRT(x2=4.35,P=0.033),亚组间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素3组间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预后COX分析结果显示,仅食管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近期疗效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MRT与3D-CRT治疗T4食管癌,生存优势不明显;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近期疗效影响T4食管癌预后,结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区域性复发的放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的病例,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72例,腹部淋巴结转移5例,吻合口复发16例。放疗采用^60Co或6MV X线,中位照射剂量为62Gy。结果全组放疗后1、2、3、4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4%、30.4%、21.8%、14.5%和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部位、症状缓解情况、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及放疗总剂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临床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复发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手术时临床分期早以及放疗后症状缓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P=0.042)和PFS(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P=0.963)和PFS(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P=0.001)和PFS(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