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晓燕 《口腔医学》2010,30(3):158-160
目的 总结多曲方丝弓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在错牙合畸形矫治末期进行精细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患者,经直丝弓技术矫治后期遗留磨牙支抗丧失,前牙覆牙合覆盖过深或磨牙前倾,局部小开牙合或上下牙尖窝关系不紧密,中线偏斜等问题,采用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进行调整。结果 经过3~6个月的咬合调整,全部病例均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尖窝关系良好。结论 MEAW技术配合颌间牵引用于直丝弓矫治末期的咬合调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后期咬合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MEAW)在矫治后期咬合调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标准方丝弓矫治后期、前牙区咬合接触不良的错(牙合)患者,分别用MEAW弓丝和标准方丝弓咬合调整,进行9个月的前瞻性疗效观察。结果应用MEAW技术组调整咬合的病例中分别有59%和30%的病例在3个月和6个月的时间内建立了咬合接触关系,而应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调整咬合的病例中有44%的病例在9个月内未建立起咬合接触关系,仅有4%的病例在3个月内建立起咬合接触关系。结论MEAW技术可以作为咬合调整的有效方法用于正畸矫治后期,能起到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 MEAW 弓丝的力学行为.探讨 MEAW 技术的特点,为临床矫治提供指导.方法:在 Pro/E 中建立上颌 MEAW 弓丝的三维实体模型,将模型导入 ANSYS 软件,采用实体单元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模拟临床加载,比较其应力分布.结果:仅施加后倾弯的时候,上颌弓丝在前牙区将产生不利于矫治开耠的向上向后的力量,同时在后牙区域有使牙弓缩窄的趋势.当在前牙区施加向下的垂直牵引的时候,则上颌前牙区的向上向后的力量得到平衡,而且在后牙区弓丝有使牙弓开大的趋势.结论:MEAW 弓丝后牙区的开张趋势将会为牙弓内提供间隙,有利于开(牙合)的矫治.  相似文献   

4.
多曲方丝弓与镍钛摇椅弓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EAW弓丝和NiTi摇椅弓丝在解决同种或相似临床问题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均需进行竖直和逆时针旋转磨牙,纠正错畸形的病例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应用MEAW技术,0.018"方丝弓托槽,0.016×0.022"不锈钢丝,B组应用MBT直丝弓技术,采用0.018"×0.025"NiTi方丝摇椅弓。其他弓丝按方丝弓或直丝弓技术常规标准使用。两组病例均测量、计算:①垂直向异常指数(ODI).②前后向异常指数(APDI)③综合指数(CF).④拔牙指数(EI)决定是否拔牙及估算牙移动的速度。结果:①.在治疗时间上,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②.两组病例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③.MEAW弓椅旁操作时间平均多于摇椅弓20~30min。④.多曲方丝弓成本高于摇椅弓。结论:在竖直磨牙使其逆时针旋转的治疗中,特别是对反、开病例,MEAW技术有很大的优势,但高弹性摇椅弓的应用,矫治效果与多曲方丝弓无显著差异,其椅旁操作时间短,患者口内异物感小,口腔卫生易于清洁和保持,同时又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MEAW弓丝“L”形曲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研究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力学系统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3D梁单元建立不同托槽间距下"L"形曲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输入材料性能参数,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产生的应力.结果多曲方丝弓矫治系统中各牙段之间的刚度各不相同,前牙段明显高于后牙段,解释了MEAW技术在一根弓丝上同时实现前牙稳定和后牙移动的矫治机理.结论MEAW技术在同一根弓丝上可以同时实现稳定前牙和移动后牙的矫治机理是因为前后牙段弓丝刚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多曲方丝弓(multi_loopedgewisearchwire,MEAW)技术自发明以来,因其特有的牙控制机制和良好的矫治效果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正畸医生的重视。MEAW弓丝的弯制较复杂,传统的弓丝弯制方法一种是口内弯制法,即弓丝由一侧磨牙区到另外一侧磨牙区分步完成,另一种是取模法,在模型上弯制。此两种方法虽然准确,但耗时耗力,影响工作效率。笔者发现MEAW弓丝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每个曲的高度和长度都较规范,其难度主要在准确地定位每个曲的位置。只要曲的位置确定,弓丝的弯制即较容易。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总结,现介绍3种快速弯制MEAW弓丝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动直丝弓系统与直丝弓矫治系统在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打开咬合和治疗完成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下颌后缩为主的恒牙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10例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系统治疗,不加任何辅助支抗打开咬合,1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用"摇椅弓"打开咬合,1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系统配合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分别观察打开咬合的时间及治疗完成时间。结果:传动直丝弓矫治系统无论在打开咬合的时间上,还是治疗完成的时间上都明显缩短。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操作便捷,易于打开咬合,改变凸面型,可以使疗程缩短、减少患者复诊次数。  相似文献   

8.
MEAW技术在成人正畸后期中线改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成人错牙合畸形矫治后期进行中线改正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矫治12例,年龄18~26岁,平均21.4岁。经直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后遗留的轻度上下前牙中线不齐、单侧咬合关系欠佳等缺陷,采用MEAW技术并配合不同方式的牵引。结果经过MEAW技术3~6个月的精细调整,全部病例均达到预期矫治效果,改正了轻度上下前牙中线不齐,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达到了稳定的矫治效果。结论对成人非拔牙矫治后期出现的轻度上下前牙中线不齐及单侧咬合关系欠佳,可以通过MEAW技术配合不同方向和力值的颌间弹力牵引,达到理想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体部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下颌骨体部不同牵张方向对下颌骨应力分布与位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建立人下颌骨牵张成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测量不同加载条件下,下颌骨的Mises应力、颏顶点和右侧下颌角点的位移。结果:建立了人下颌骨牵张成骨三维有限元模型。Mises应力集中在加载部位。双侧、与聒平面平行方向加载应力大,位移趋势为对侧前上方;单侧、与下颌骨下缘平行方向加载应力小,位移趋势为对侧后下方。单侧加载下颌骨向对侧偏斜多,双侧加载矢状向位移趋势大。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矫治需要,确定理想的牵张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上颌快速扩弓时骨缝标识性颅面骨三维有限元分析,去除下颌骨外板对局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MEAW弓丝应力分布的研究,种植体和附着体联合修复上颌无牙颌三维有限元建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摇椅形弓丝矫治骨性前牙反后的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方法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3岁,治疗时间为(2.3±0.4)年,使用摇椅形弓丝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T1)和矫治后(T2)的头颅侧位X线片,对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上下前牙均代偿性移动,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治疗后L1-MP减小9.51°(t=7.19,P〈0.01),U1-SN增加了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下磨牙远中直立,上磨牙趋向于前倾,OP-MP增大3.5°(t=-5.79,P〈0.01),平面变平,ANB角平均增大0.62°(t=-5.14,P〈0.01),但幅度有限,SN-M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08,P〉0.05),提示患者的垂直向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摇椅形弓丝能有效矫治骨性Ⅲ类错,其矫治机理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似,但其临床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的矫治原理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2014年就诊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骨性下颌偏斜患者16例,选用0.56 mm × 0.71 mm MBT系统托槽,采用MEAW技术进行矫治。矫治前后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定点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平均矫治时间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治疗后下磨牙远中直立移动,平均远中直立7.63°,平均远中移动3.38 mm;下前牙平均舌倾内收3.31 mm;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对称,治疗前后颌骨改变小。结论    采用MEAW技术可有效矫正恒牙期骨性下颌偏斜,为代偿掩饰性矫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EAW技术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例骨性Ⅲ类错袷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MEAW技术矫治5~10个月后,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明显向近中移动(U1—FHV和U6-FHV分别平均增加2.9mm和2.8mm),下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分别远中移动1.1mm和3.2mm(P〈0.05),覆盖由矫治前的-1.2toni增加到2.7mm,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牙覆盖和后牙远中关系得到了良好的改善。APDI平均减小了3.1°(P〈0.05)。[牙合]平面(OP/MP)平均增加了3.3°(P〈0.01)。结论MEAW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可有效的远中竖直下颌后牙,改变耠平面,增加前牙覆盖,达到非手术治疗的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洋  石晶  彭惠 《北京口腔医学》2016,24(3):155-158
目的:应用PAR指数结合头影测量的方法对多曲方丝弓与摇椅弓治疗深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方法选取深覆Ⅱ~Ⅲ度青少年患者30例,均为均角型,多曲方丝弓组和摇椅弓组各15例,所有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比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和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正畸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分值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曲方丝弓组中的颊侧咬合关系及覆的PAR分值减少量大于摇椅弓组(P<0.05)。权重PAR总分差大于摇椅组(P<0.05)。多曲方丝弓组对上下切牙的压低效果比摇椅弓组明显,且对下切牙的唇倾度控制的较摇椅弓组好(P<0.05)。多曲方丝弓组治疗前后对后牙的升高及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和全面高各测量值没有摇椅弓组升高的明显(P<0.05)。结论两组矫治方法对深覆的治疗效果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多曲方丝弓组比摇椅组改善的更明显,尤其是覆及颊侧咬合关系两方面改善更明显。而摇椅弓组对颌骨和面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偏畸形患者12例,采用0.56mm×0.71mm托槽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应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磨牙各自均向远中倾斜、远中移动,矫治前后颌骨变化较小。模型测量分析示上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宽度矫治后较矫治前有所增加(P<0.05),而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畸形。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偏病例,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变化有限。  相似文献   

16.
A study of the regional load deflection rate of 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To quantify the uniqu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 (MEAW), its load deflection rate (LDR) and the LDR of various arch wires in the individual interbracket spa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MEAW arch wires were made out of .016 x .022-inch Permachrome stainless steel wire with L-loops of 4 different sizes. Five samples of each size were prepared for the comparison against wires of plain stainless steel, TMA, and nickel-titanium (NiTi) wires, all of the same dimensions. Five specimens for each of the various wires were used to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e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ires caused by the stress from repeated measurement. The LDR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Instron model 4466 at a crosshead speed of 1 mm/min and maximum deflection of 1.0 mm. The regional wire stiffness of MEAW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LDR in the interbracket spans that were measured by the Instron.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LDR of the L-loop of MEAW at an individual interbracket span rate was 1:7.54 of the plain stainless steel wire, 1:1.76 of the NiTi, and 1:2.72 of TMA. (2) The L-loop at an individual interbracket span showed much lower wire stiffness than the entire arch wire, and the value of the stiffness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上颌牙列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应力分析。方法:选取1名个别正常合志愿者,将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l7.0软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法获得牙齿及颌骨(含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三维模型。以stl格式转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对模型进行精修和细化。矫治器三维模型是在NX软件中设计得到。弓丝定义为几何非线性,将得到的牙齿、颌骨、矫治器及弓丝模型以stp格式输入 NX软件进行装配,以ANSYSl5.0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最终建立牙齿、皮质骨、松质骨、弓丝、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牙齿、颌骨、生理性支抗矫治器、弓丝、的三维有限元的整体模型。模拟正畸临床中牙齿的受力情况及位移情况。结论:建立的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有限元模型,真实、精确、几何相似性强。可以模拟临床牙齿受力情况和位移趋势,有利于临床对该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正常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其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图像,通过相关软件建立颧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UGNX5.0中模拟载荷分别作用于颧弓外侧的前、中、后以及整个外侧部分,按10N、30N、60N、90N、120N、150N六个级别模拟六种工况,记录分析该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及位移情况。结果:在六种工况下,除应力值大小不同外,应力集中部位固定,颧弓存在着三个应力较大的区域,分别为颧弓根部转折处、颧颞缝部位以及靠近颧骨端转折处。应力作用于颧弓中间部分时,模型最大应力值高于其他作用部位。结论:实验分析较好地解释了颧弓常见骨折部位的力学机理,为新型颧弓骨折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