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在县市一级医院开展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42例48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置入48个支架。其中左前降支31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8支。结果 42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本组无死亡,术后低血压反应3例。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值得在县市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为同级医院开展这一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31例病人,男27例,女4例,年龄38-76岁,平均50.4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1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4例,心绞痛8例,非典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3例。使用德国西门子DIMA-UNIT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使用Ultravist370。经造影筛选出12例Ⅲ级以上狭窄的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3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23例,阳性率23/31(74.2%)。单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急性心梗和陈旧性心梗均显示有冠脉病变,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者6例(占6/8,75%),非典型心绞痛者有冠脉病变2例(占2/6,33.3%),心律失常者有冠脉病变1例(占1/3,33.3%)。在23例冠状动脉病变中,选出A型病变9例,B型病变2例,C型病变1例,共12例进行了PTCA和支架置入术。成功11例,置入支架10枚,1例PTCA后未置入支架,术后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另有1例C型病变因引导钢丝未能通过病变部位,手术未成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对冠心病作出准确的诊断,目前仍然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恢复冠脉血运的有效方法,它应成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凡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都应开展这项技术工作。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应证,尽量克服因经济等原因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64例中,有172支靶血管置入支架,59例患者的6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3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间短、脂蛋白(Lp)(a)浓度高、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重、参照血管直径和支架直径小、靶血管病变长度长(P值均<0.05)。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与再狭窄呈负相关(OR值分别=0.70、0.26);而术后残余狭窄、病变血管长度与再狭窄呈正相关(OR值分别=1.19、1.4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内。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重、小血管病变、长病变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尽量减少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残余狭窄是减少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2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照影检查,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43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36例。结果 冠脉造影检查心肌梗死82例,造影阳性率为100%;心绞痛80例。造影阳性率为80%;可疑冠心病48例,造影阳性率为19%。左主干及主支病变血管共169支,4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随访545.5年。38枚支架置入36支冠脉病变血管内。随访647年,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l%。结论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肯定。但是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6例24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65只支架.其中左前降支139只,右冠状动脉84只.左回旋支40只,左主干2只.结果 206例全部成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其中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置入支架后22例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颅内出血.其他并发症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术中低血压反应9例.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6例24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65只支架,其中左前降支139只,右冠状动脉84只,左回旋支40只,左主干2只。结果206例全部成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其中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置入支架后22例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死亡1例,死因为颅内出血。其他并发症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术中低血压反应9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经验。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33例患,男24例,女9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有心肌缺血及不同程度心绞痛。术前3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单支病变20例,多支病变13例(其中3支病变3例)。病变长度1.2cm-3.8cm,狭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偏心性、部分有索条状钙化、血栓及溃疡形成。狭窄程度为85%-100%。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急诊做冠状动脉造影都显示左前降支闭塞。植入支架前1-2d患口服抵克力得和阿司匹林联合抗凝,术中肝素化,胺PTCA和支架手术程序进行操作。结果:33例37支冠状动脉病变植入49只支架,其中植入左前降支21只,右冠状动脉4只,左回旋支12只。33例全部一次植入成功,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后,病情转危为安。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如何更好地在我地区开展推广此项技术。方法:选择住院的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有适应证者行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结果: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45例患者中,7例未见狭窄,38例患者47支血管发生病变。②PTCA及支架术的成功率:33例患者行PTCA术全部成功,同时33例患者置入40枚支架全部成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及亚急性血栓各1例。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冠脉造影经皮冠脉成形及支架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56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情况以及并发症,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1、2、3支病变分别占47.44%(74/156)、26.92%(42/156)与25.64%(40/156)。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22/22)、100%(88/88)和91.2%(42/46)。病变总成功率为96.8%(215/221);心绞痛缓解率89.10%(139/156)。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是冠心病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38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385例562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1179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664枚,右冠状动脉397枚,回旋支102枚,左主干16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25mm~4.0mm,长度为8mm~36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8.7±8.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6.8±4.7)%,支架置入成功率97.9%。9例出现桡动脉闭塞,7例出现血肿,5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无神经损伤,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13例冠心病患者置入14个冠脉内支架。结果:术后造影示管腔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术后穿刺部位血肿,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 3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的情况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CASI) ,均获成功 ,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 ,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 ,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 2 6例 ,1例术后 1 3天发生猝死 ,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 ,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有所改善 ,余 2 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 ,结果表明 ,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亦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发急性血管内闭塞、内膜严重撕裂、术后显著残留狭窄及短期内再狭窄等情况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I).结果31例患者CASI均获成功,术后急性血管闭塞和内膜撕裂征象消失,残留狭窄及再狭窄解除,未出现出血和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及CASI后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16例,1例术后13天发生猝死;2例因胸痛复发经造影证实支架血管再狭窄,再次球囊扩张后再狭窄改善;余13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支架血管正常.结论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行CASI是解除PTCA急性并发症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并有助于PTCA后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对象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并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 左冠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脉为62.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MSCTCA对冠脉1~3级分支、甚至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冠脉斑块显示良好,对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搭桥血管及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 16层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在血运重建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9例对象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及其程度,并对桥血管和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进行评价。结果 左冠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脉为62.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MSCTCA对冠脉1~3级分支、甚至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冠脉斑块显示良好,对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搭桥血管及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 16层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及在血运重建术后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晓云  徐岩 《安徽医学》2007,28(4):291-2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SCTCA)对冠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进行MSCTCA检查,分析其对冠脉的显示能力,冠脉斑块性质及钙化程度,评价管腔狭窄程度及支架术后支架的显示及通畅性。结果在145例患者中38例排除冠心病,107例冠脉不同程度狭窄,检出中、重度狭窄共84处。发现斑块112个,软斑块26个,混合性斑块47个,钙化斑块39个,钙化积分为3~1890。5例冠脉支架放置术后患者均表现为支架通畅,且经随访半年未出现临床胸痛等症状。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及在冠脉支架安置术后的复查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Jin ZY  Zhang ZH  Lin SB  Li DJ  Lu JJ  You H  Wang Y  Wang LH  Zhao WM  Mou WB  Zhang LR  Zhu WL  Zhag SY  Ni C  Jia N  Ren H  Yu HQ  Miao Q  F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50-1155
目的 探讨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可疑冠心病及5例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十六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曲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其中1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对5例患者置入的7个冠状动脉支架另行垂直切面MPR及MIP重建,并行仿真血管内窥镜重建,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拟订出四步扫描步骤。十六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用VRT重建像评价图像质量79.7%(55例)为1级,10.1%(7例)为2级,10.1%为3级。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情况等。评价10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基本相符。7个支架均显示良好,6个支架通畅,1个不通畅。结论 十六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一次检查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狭窄评价,也可评价支架通畅情况,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商品名TAXU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接受PES植入治疗的300例患者的即刻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共处理350处病变,植入支架355枚,其中B2型以上复杂病变248处(70.9%),小管径支架(2.50~2.75mm)94处(26.5%)、长支架(>20mm)130处(36.6%);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随访250例(83.3%),平均随访6个月(1~15个月),8例(2.7%)患者有心绞痛样发作,其中2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再狭窄病变,1例于术后5个月发生心肌梗死,2例因非心源性因素死亡。结论 PE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期效果明显,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