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50例接受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近端和远端食管酸反流的相关性。结果:经监测发现双通道24h食管p H测定显示近端食管病理性酸反流与远端食管病理性酸反流具有相关性。结论:双通道24h食管p H监测能客观反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内的p H变化,提示近端和远端食管酸反流具有相关性,临床应用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及分析不同症状与黏膜损伤、病理性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同时接受RDQ问卷调查、胃镜及动态食管pH监测的患者300例,分析症状、食管炎与食管pH变化三者的关系。结果:1. 男性、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年龄与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相关;2.问卷、内镜及食管pH监测结果缺乏一致性,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重度黏膜损伤与病理性酸反流相关;3.胸痛症状与反流性食管炎及病理性酸反流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男性、高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可能是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内镜及食管pH监测各有其特点,在诊断中互相补充;与其他症状相比,胸痛患者食管炎或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酸相关性疾病,与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反流及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廓清能力降低等密切相关,临床单纯抑酸或单纯促动力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采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独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比较,对其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97-97,99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探讨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制酸剂、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抗反流屏障的破坏、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联合用药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食管炎的愈合,有利于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食管反流所致反流物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相当于中医噎膈的部分疾病。我们从1993年2月~1998年3月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3例,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惠娟  董俊丽 《农垦医学》2004,26(2):104-106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粘膜糜烂、溃疡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我们对93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分别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联合组),及单用奥美拉唑或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并将3组的临床疗效总结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酸反流、非酸反流的情况及其与烧心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病患者92例,根据消化内镜检查结果及24 h pH监测指标分为糜烂性食管炎(A组,40例)和非糜烂性反流病(B组,52例),比较两组联合阻抗-pH监测指标。结果:两组阻抗指标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酸反流次数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7,P〈0.05);两组非酸反流烧心症状指数阳性率分别为22.5%(A组)、13.5%(B组)。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中,无论糜烂性食管炎还是非糜烂性食管炎,非酸反流症状指数阳性均占相当的比例,提示非酸反流也是引起烧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郝荣贵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64-564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值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最近研究认为本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RE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食管粘膜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flux esopagitis,RE)[1],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们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联合西沙比利片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60例,均较快缓解症状,内镜观察消化道粘膜病变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改善RE症状及减少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旋复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动力、酸反流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治疗组联合旋复代赭汤,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体部远端收缩积分(DCI)、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酸反流次数和食管酸暴露时间,评价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内镜和症状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SP、UESP和DCI高于对照组,酸反流次数和食管酸暴露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症状和内镜总有效率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复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食管动力,改善酸反流和生活质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组织粘膜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近几年本院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Barett食管的发生与同食管酸反流类型之间的关系,对23例Barrett食管及37例反流性食管炎(Ⅰ级16例,Ⅱ、Ⅲ级21例)患者行24h食管内PH监测,并分别将直立位和卧位PH<4的百分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以上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立位时,I组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Ⅱ、Ⅲ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卧位时,无论是Ⅰ级食管炎还是Ⅱ、Ⅲ级食管炎组各指标与Barrett食管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esophagitis,RE)的食管酸暴露、酸反流类型 ,及酸反流在反流性食管性食管炎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DigtrapperMKⅢ携带式食管 2 4hpH监测仪 (PCpolrrafHR瑞典产 )测定 12例正常人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 8例的食管 2 4hpH值。结果 :RE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RE组卧位和立位反流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RE组中 ,立位、卧位酸反流时间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 ,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直立位反流与卧位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人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多数学者认为其是一组胃酸相关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与食管酸暴露程度和时间有关。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一类胃酸分泌抑制剂、其代表约物奥美拉唑应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获得了满意疗效,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潘妥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同步监测酸及胆汁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进酸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以及同时检测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RE患者15例及健康志愿者12例,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则仪同步检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E组食管酸暴露时间比对照显著增加,而pH〉8总时间百分比与对组相似。食管胆汁反流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RE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6.7%的RE患者存在酸及胆汁混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作研究目的是确定日本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HP根除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其诱发因素。方法:作对内镜下未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其中326例HP已完全根除,199例HP检出阳性和151例HP检出阴性)进行了每年一次的随访观察,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诱发因素。结果:HP已完全根除的患在中位时间为6年的随访期中有74例(22.7%)发现有反流性食管炎;HP检出阳性的患在中位时间为5年的随访期中有16例(8.0%)发生反流性食管炎;HP阴性的患在中位时间为5.4年的随访期中有29例(19.2%)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在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结果显示HP已根除患患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性明显高于HP阳性患(RR2.43;P〈0.01);但与HP阴性患没有显性差异。同时也显示,食管裂孔疝和吸烟史是诱发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别为RR4.01,P〈0.01;RR1.77,P〈0.05)。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反酸、咽下困难。严重病例可并发食管溃疡或狭窄。近年来我们用西沙比利联合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