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根本原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发生攻击行为的87例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从"人""机""物""法""环"5个方面对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攻击行为的87例男性精神病患者,每一例均由系统、个人、环境等多个原因所致,其发生的可能性会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分析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根本原因,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管理,才能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联规则在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中的应用效率,为预防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46例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条件设定,共找出关联规则2 500条,筛查出56条,再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最终找到7条关联规则.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关联因素,对建立暴力攻击的防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的收集与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方法共收集48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应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造成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占65%;其次是患者拒绝住院及治疗,占39%。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寻求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学资料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的89例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家庭婚姻,饮酒量大,有过急性中毒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明显的相关性,且S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明显增高。结论住院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占74.17%,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减少饮酒量,加大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219例次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原因、攻击方式、攻击对象等特点和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人群特点,给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对某精神病院1年来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和护理交班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男性、年轻、文化程度低、病程相对较短、新发病患者等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加强病房管理,是预防攻击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并非少见,尤其是对医护人员的攻击事件时有发生,本院自1993年以来发生了20例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严重攻击事件,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1993年~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对医护人员严重攻击行为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a~55a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49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住院的无攻击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临床特征单因素筛选量表筛选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的精神症状。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敌对性、猜疑、幻觉及行为紊乱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医务人员接触不当、强制手段及患者不合作、易激惹、敌意、既往有攻击史等临床特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不当及强制手段和患者的敌意猜测、幻觉等精神症状密切相关。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安康医院作为公安系统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收治严重肇事患者,其性质、职能决定了这些精神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往往更具有攻击性.本研究中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自身攻击和体力攻击.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因幻觉妄想、心理功能紊乱及客观因素等常常发生攻击行为,且往往难以预料,给医护人员的安全及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1-3],已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攻击行为的预测及防范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的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精神病病人针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病人病程短、住院时间短,短期内多次出现攻击行为,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以精神症状支配居多,伤害方式以抓伤为主。而男性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原因中治疗护理不合作较女性突出,伤害方式多为拳击。结论年龄轻、文化程度低、首次住院的病人易出现攻击行为。不同性别的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差异,攻击行为发生无昼夜区别,男女护士遭受攻击的几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8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为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研究组)和传统护理观察和护理报告组(对照组),每组400例.对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严重程度、所致损失程度及预测准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每例发生次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1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级、4级、5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2级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暴力攻击行为所致损失程度>50元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测准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效果较好.从护理管理角度来说,其能够对护理操作进行科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及护理风险的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以提出防范对策。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2月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38例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及攻击的方式,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前3项原因分别为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患者有敌意和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知觉障碍(幻视、幻听);其余分别是患者行为紊乱和易激惹,医护人员强制手段,环境陌生等。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采取针对性的安全防范干预,可降低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和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5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比较有、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PRS评分。结果158例患者中,有攻击行为82例(51.89%),无攻击行为76例(48.10%);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攻击行为组的总分及敌对猜疑、激惹性、行为紊乱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1),思维障碍因子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并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病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之间常产生矛盾冲突,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谩骂、威胁、讥讽、嘲笑等,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打人、踢人、咬人、摔东西等[1-4]。上述种种情况给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也给患者和被攻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为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间冲动行为的发生,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作者对有冲动行为先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激励法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常规劝解说服教育的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兴奋、冲动、易激惹、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攻击行为。轻者发生口头冲突,如漫骂、威胁、嘲笑,重者发生攻击行为,如用拳头等打人、砸人、踢人、摔东西等。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中有攻击行为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自知力缺乏,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近1倍[1],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给医务工作人员及住院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进行回顾,提出了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降低由攻击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自我调节措施,同时也呼吁社会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董萍  徐萍 《上海护理》2012,12(2):53-55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业,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受精神症状、无自知力、拒绝住院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及防范的暴力冲动行为,无论对患者自身还是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均构成威胁。而精神科护士由于与患者接触密切,更容易受到患者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规避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暴力攻击行为.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入组病例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攻击对象及攻击方式.结果: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妄想支配、易激惹、过度兴奋、错觉、癫痫人格及出于报复,攻击对象主要为医务人员、患者及物品,攻击方式有拳打脚踢、持物或用拳头击打头面部、咬人、砸坏玻璃门窗、损毁病床及桌椅.结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倾向,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减少和控制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特点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1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其院内感染、攻击行为、肇事肇祸行为、约束情况发生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1165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患者735例,占63.1%,女性患者430例,占36.9%;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攻击、肇事肇祸、约束情况发生率及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男女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男性患者攻击、肇事肇祸及住院后约束率、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提示对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应有侧重性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患者特征、攻击诱因、攻击对象及攻击时间的特点,对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时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经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暴力攻击行为给医护人员的安全和病区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威胁,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就暴力攻击行为的预测和护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