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波萃取姜辣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刘成梅  李明  梁瑞红  涂宗财 《中成药》2007,29(7):1071-1073
姜辣素是以姜酚(gingerol)为主要天然成分的系列天然衍生物,包括[4]、[6]、[8]、[10]-姜酚等,其不仅是生姜特征性风味的主要呈味物质,而且还具有强心、止呕、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生理功能,因此,姜辣素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了超声技术萃取姜辣素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为姜辣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目前超声技术运用于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还未见报道。1材料和方法1.1主要实验仪器粉碎机(FC160上海中药机械厂);离心机(LXJ-Ⅱ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JB/T5520-91上海跃…  相似文献   

2.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建立于姜药材中4种姜酚类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6-姜辣素为指标,建立药材中该成分与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28批干姜中4种姜酚类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以6-姜辣素、6-姜酚、8-姜辣素及10-姜辣素同步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控制干姜的药材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姜和炮制品当中5种姜辣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集姜以及姜炭、干姜、炮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姜酮、6-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8-姜酚进行测定。结果:从生姜到炮制的干姜、炮姜和姜炭,其中的10-姜酚、8-姜酚和6-姜酚含量逐渐降低,而6-姜烯酚含量则相对升高,姜酮在炮姜中出现,但含量较少,姜炭中的含量相对增加。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对姜和炮制品当中的姜辣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为姜和炮制品的测定提供了相应的分析方法,而在炮制过程中,姜辣素的成分含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_((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_((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_((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3)
目的:建立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方法:对竹沥半夏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对竹沥半夏进行杂质测定,包括水分、灰分、浸出物和白矾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竹沥半夏中的姜辣素类成分(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及核苷类成分(尿嘧啶、黄嘌呤、鸟苷、肌苷和尿苷)进行分析。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拟定竹沥半夏水分不得超过8.8%,总灰分不得超过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2%,按干燥品计,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4%,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按干燥品计,含白矾以含水硫酸铝钾[KAl(SO_4)_2·12H_2O]计,不得超过8.7%;竹沥半夏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较低,只可定性,无法定量;5种核苷总含量不超过0.02%,含量较低,因此不作为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结论:初步建立了竹沥半夏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姜、干姜、炮姜姜辣素部位在脾胃虚寒模型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与归经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姜姜辣素、干姜姜辣素、炮姜姜辣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4 ℃米醋1 mL/100 g,连续10 d制备大鼠脾胃虚寒模型。造模第5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6 d。各给药组于末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腹主动脉取血,并立即处死采集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组织,用UPLC-MS检测姜辣素6-姜酚、8-姜酚、10-姜酚、姜酮4种成分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含量。采用DAS3.0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对4种姜辣素成分在各组织中的AUC(0-t)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赋值1,2,3,4,5,6,7,8,检测不到者赋值为0,计算各成分在各组织中AUC(0-t)的赋值总和并按大小排序,赋值总和大者表明选择性高,以此认识姜辣素类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归经的相关性。结果:4种成分在组织中AUC(0-t)赋值总和的排序结果为,生姜姜辣素:胃>大肠>小肠=肺>肾>肝>心>脾;干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肾>心;炮姜姜辣素:胃>小肠>大肠>肝>肺>脾>心>肾。结论:生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生姜归肺、脾、胃经基本一致;干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的认识基本一致;炮姜姜辣素组织分布与炮姜归脾、胃、肾经的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姜汁是常用的中药炮制用辅料,用于多种中药饮片的炮制。姜汁的原料和制备工艺决定了姜汁难以长时间保存,在用于炮制时无法根据有效成分含量决定用量;不同来源姜汁用于中药饮片炮制难以实现一致的炮制效果。该文以前期姜汁干燥研究为基础,对姜汁在不同搁板温度和真空度条件下的冷冻干燥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姜汁冷冻干燥的优化条件;建立了姜汁和复溶姜汁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含量测定方法;对姜汁在冷冻干燥前后及30 d内的保存期内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含量、挥发油含量及总酚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姜汁冻干时间大大缩短;姜汁冻干前后成分基本一致,姜辣素、总酚含量无显著性变化,挥发油含量有显著性下降(P0.05);30 d内,姜辣素、总酚、挥发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该研究初步证明了中药炮制用辅料姜汁冻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干姜-附子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干姜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2,1∶1,1∶0.5)干姜与附子合煎液中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4种姜辣素类成分,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可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40%~90%B;30~35 min,90%~40%B。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4种姜辣素类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100.9%~103.5%,RSD<3.0%。与干姜单煎液相比,干姜附子合煎液中姜辣素类成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附子量呈正比。结论:干姜与附子配伍可促进干姜中姜辣素类成分的溶出,从成分角度阐明干姜与附子配伍增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干姜油中姜酚类成分的UPLC/Q-TOF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雯  冯毅凡  吴妍  薛元臻 《中草药》2008,39(5):667-668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干姜油中姜酚类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鉴别.方法 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使用APC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鉴定出干姜油中姜酚类化合物8个,分别为:6-姜酚、8-姜酚、6-姜烯酚、12-姜二醇、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和10-姜二酮.结论 经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借助Q-TOFMS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正负离子信息可以鉴定干姜油中的主要姜酚类成分,为干姜油姜酚类成分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多糖是山茱萸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功能,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对山茱萸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山茱萸资源的深入开发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科卫  马彩霞  缪六舒 《中成药》2014,(6):1254-1260
目的比较来自不同产地的干姜、炮姜中的几类成分的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干姜及炮姜中多糖、总酚、总黄酮类成分的量,采用HPLC-UV法测定其中姜酚类成分的量。结果被测成分因产地不同含有量差异较大;同产地,炮姜中多糖、总酚、黄酮的量均高于干姜,但6-姜辣素、8-姜辣素,10-姜辣素的量明显低于干姜,而6-姜烯酚的量明显高于干姜。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干姜、炮姜中几类成分的含有量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西部,蒿属植物A.tripartite Rydb.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扁桃体炎、头痛和创伤,但其生物活性成分不清。从该植物叶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多糖部位(A-I—A-V),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检测了这5个多糖部位的免疫调节活性。将该植物干燥、粉碎的叶用沸水提取1h,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鸡骨草的生物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等进行阐述说明,旨在提高对鸡骨草生物活性成分重要价值的认识,为充分开发鸡骨草产品,发展鸡骨草产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鸡骨草中的生物活性在活性成分、成分含量、提取方法以及如何提升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鸡骨草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源于多糖类、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挥发油、蒽醌类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其他种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鸡骨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以抗肿瘤及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广泛;鸡骨草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以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为主;规范化种植和科学性施肥与鸡骨草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结论鸡骨草的化学成分丰富,使其生物活性多样,在食品、保健品、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但如今实验研究发现的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极少。因此,鸡骨草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姜炭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应用一测多评法同时对该饮片中姜酮,6-姜辣素,6-姜烯酚,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RP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0 min,25%~70%A;30~50 min,70%~90%A;50~60 min,90%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以姜酮,6-姜辣素,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姜炭饮片的指纹图谱。以6-姜辣素为参照内标,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对姜酮,6-姜烯酚,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进行含量测定,检测波长选择280 nm和220 nm。结果:建立了姜炭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对7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确认,分别为姜酮,6-姜辣素,8-姜酚,6-姜烯酚,10-姜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对姜炭中6个成分用一测多评法进行了测定,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明显差异。建议姜炭的质控指标为以干燥品计,姜酮(C_(11)H_(14)O_3)不得少于0.020%,6-姜辣素(C_(17)H_(26)O_4)不得少于0.050%,6-姜烯酚(C_(17)H_(24)O_3)不得少于0.120%,10-姜酚(C_(21)H_(34)O_4)不得少于0.080%,8-姜烯酚(C_(19)H_(28)O_3)不得少于0.030%,10-姜烯酚(C_(21)H_(32)O_3)不得少于0.05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为姜炭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干姜中姜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6-姜酚、8-姜酚、10-姜酚总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姜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后最佳提取条件设定为乙醇浓度为61%,提取时间为41 min,料液比为1∶34(g/mL)。结论:本方法简便,具备可行性,可用于干姜中姜酚提取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相似文献   

16.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酶提取法等;多糖的单糖组成丰富,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还含有鼠李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醛酸等;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保肝等生物活性,在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其多糖提取、纯化方法优化,多糖高级结构和构效关系解析,以及关联药效作用机制阐释等方面研究,以促进金钗石斛多糖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姜酚的提取分离及[6]-姜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取分离姜酚并测定其中[6]-姜酚的含量。方法用干柱层析法,以乙醚-正己烷(7∶3)为展开剂,从姜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姜酚类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6]-姜酚的含量。结果用干柱层析法能有效地将姜酚与姜提取物中其他物质分离,制得的姜酚中[6]-姜酚的含量达52.87%(m/m)。HPLC法测定[6]-姜酚,[6]-姜酚在0.512~3.0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为1.58%。结论干柱层析法能快速、简便、高效地提取分离姜酚,所制得的姜酚中[6]-姜酚含量高,可较好地为姜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材。测定[6]-姜酚的HPLC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姜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网络检索、分类与汇总,将国内外文献中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山茱萸功能性成分主要有五环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有机酸及其酯类、挥发性成分、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休克、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血栓、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目前随着对山茱萸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海带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药界的需求,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海带多糖的研究也倍受关注。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海带大部分生物活性与其主要成分多糖密切相关。笔者现就近年来海带多糖的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物功能研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田光辉  赵桦  刘存芳  辜天琪 《中药材》2008,31(3):382-385
目的提取和分离吴茱萸果实脂溶性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结构的确定,并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从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晶体化合物,经综合分析鉴定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结论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萜类物质,齐墩果酸在吴茱萸果实中的含量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