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膜瘤的增殖能力与瘤周脑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增殖能力与瘤周脑水肿组的关系。方法:对132例脑膜瘤的病理资料用WHO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计分和分级,部分进行了细胞形态计量学(26例)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68例)。结果:中、重度水肿组的组织学计分、分级、肿瘤细胞的细胞密度、核面积及FCM的DI和PI均高于轻或无水肿组。重度水肿组的超二倍体率及异倍体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别。结论:增殖活跃的脑膜瘤易伴中重度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CT表现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分析132例脑膜瘤的CT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脑膜瘤和瘤周脑水肿的有关CT表现及其和组织学间的关系。发现大、中肿瘤呈不规则形、有低密度灶、非均一强化、无钙化灶者较易伴中、重度瘤周脑水肿,这些CT改变依间变型、非典型型和良性型顺序依次减少。显示肿瘤生长越活跃,越易出现以上CT改变并伴有明显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经常并发脑水肿,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对50例手术前后都作了CT扫描,且都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脑膜瘤患者,就其脑水肿的有无,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特点及瘤组织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测定结果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复习了有关文献。 50例患者中,23例无脑水肿,轻度脑水肿13例,中度脑水肿6例,重度脑水肿8例,脑水肿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及瘤周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Ⅷ因子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瘤周脑水肿通过术前颅脑MRI/CT来评估.结果脑膜瘤VEGF表达率为72%(26/36),5例可疑表达;PCNA、Ⅷ因子全部表达.VEGF表达与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78和0.631;VEGF表达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其r为0.087.PCNA标记指数<25%者占97%(35/36)).结论VEGF存在于脑膜瘤组织中,在瘤周脑水肿和微血管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脑膜瘤属于低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VEGF及PCNA与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VEGF及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瘤周脑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PCNA在41例脑膜瘤中的表达,应用术前CT及MRI检查确定PTBE程度。结果 VEGF免疫组化阳性百分率的高低与PTBE程度密切相关,且与PCNA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VEGF在脑膜瘤PTBE的形成及肿瘤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的良恶性程度与瘤周脑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文献上有关脑膜瘤良恶性程度和表现与瘤周水肿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恶性脑膜瘤在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细胞成份增多、结构丧失、有丝分裂增多,核呈多形性、局灶性坏死和脑浸润,其改变越明显,则恶性程度越高、瘤周水肿也越明显。水肿严重者,FCM分析的DNA倍性和增殖指数(PI)也明显增高。判定瘤周脑水肿与脑膜瘤良恶性程度的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膜瘤的瘤周脑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竹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否参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病理过程。方法20例脑膜瘤,术前头颅磁共振(MRI)检查,计算出水肿指数,脑膜瘤标本行病理分型,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中VEGF的表达,分析瘤周脑水肿、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病理类型等因素与肿瘤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脑膜瘤VEGF的表达仅与肿瘤瘤周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VEGF可能是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血管成分改变与瘤周脑水肿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膜瘤血管成分改变与瘤周脑水肿的关系及肿瘤增殖能力对血管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132 例脑膜瘤的 C T、病理学资料, 44 例血管造影资料及68 例流式细胞术( F C M) 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重各水肿组较无水肿组血管成分明显增多, 以重度水肿组最明显; 肿瘤可见血管外皮细胞, 有颈外动脉供血或肿瘤染色者易发生瘤周水肿。间变型及非典型型肿瘤; 血管型、间变型、合体型肿瘤血管成分增多者显著性增多, 血管成分计分3 分者, 主要为超二倍体肿瘤。结论 脑膜瘤的血管成分改变对瘤周水肿有明显影响, 血管丰富的肿瘤易伴瘤周水肿, 肿瘤增殖能力高者血管生成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膜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与VEGF/VPF及其受体KDR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脑膜瘤组织VEGF/VPFmRNA、VEGF/VPF和KD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瘤周脑水肿度DPTBE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均表达4.2Kb的VEGF/VPFmRNA片段,VEGF/VPF蛋白表达与其mRNA的表达一致,80.9%的肿瘤KDR蛋白表达阳性,VEGF/VPF和KDR分别定位于脑膜瘤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VPFmRNA表达与脑膜瘤MVD和DPTBE呈正相关r=0.67,P<0.01r=0.54,P<0.01;KDR阳性组脑膜瘤VEGF/VPFmRNA表达水平、MVD、DPTBE均显著高于KDR阴性组(P<0.01)。结论脑膜瘤细胞可产生VEGF/VPF,通过KDR介导促肿瘤血管生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伴周围脑水肿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膜瘤伴周围脑水肿的临床与手术特点。方法:本文报道脑膜瘤伴周围脑水肿60例,占同期收治脑膜瘤(130例)的46.2%。对其临床特点、CT、脑血管造影(CAG)与瘤周脑水肿手术所见进行了讨论。结果:CT扫描显示瘤周低密度或部分低密度影为脑膜瘤瘤周脑水肿区。CAG显示该部位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软脑膜支,手术所见,在脑膜瘤周围与脑组织软脑膜层之间存在广泛粘连,术中分离肿瘤时出血较多。相反,CT扫描显示肿瘤周围没有低密度改变。CAG检查该部位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硬脑膜支,因肿瘤同围无粘连、术中损伤小、出血也少。本组脑膜瘤全切34例,大部切除26例。结论:脑膜瘤瘤周脑水肿产生的重要因素有:①术前肿瘤血运丰富,有软脑膜支供血;②肿瘤周围及脑表面静脉切断后,该处静脉回流不畅,侧支循环在短期内尚未建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时要保护上矢窦和中央静脉,对防止术后脑水肿相当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影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组织学因素进行了复习。血管型、合体型脑膜瘤易产生瘤周水肿,纤维型者则较少发现。肿瘤增殖活跃是引起瘤周水肿的主要原因。血管成份增多,无砂粒体、血管周围蛋白蓄积(PPA)、巨噬细胞浸润,超微结构可见分泌—排泄现象(SEP)者易产生瘤周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Sonata 1.5T型磁共振扫描仪对其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内不同部位及组间相应部位ADC值、FA值。结果Ⅰ级脑膜瘤患者中脑膜上皮细胞型10例,纤维型7例,沙粒体型2例,过渡型3例,微囊型1例,化生型1例,血管瘤型1例;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ADC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白质,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其中瘤周白质FA值与肿瘤实质FA值比较和瘤周白质FA值与瘤周水肿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与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及瘤周白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诊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在区别脑膜瘤的具体部位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35例脑膜瘤患者的CT、脑血管造影、手术及肿瘤病理。发现脑静脉回流障碍,瘤内微血管丰富程度及肿瘤组织学特性是脑膜瘤瘤周水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瘤周水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发现脑膜瘤周围脑水肿的发生及程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部位无关,而与患者的病程、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颈外动脉系统供血情况有关。病程短者、肿瘤较大者和肿瘤无明显颈外动脉供血者瘤周脑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激素受体与临床生物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激素受体与临床生物学关系的研究正逐渐深入,现一般认为ER与脑膜瘤无关。PR、AR和GHR与脑膜瘤的生物学关系已基本得到肯定,其与脑膜瘤增殖、复发及瘤周脑水肿等生物学特性有重要关系,SR、GR及PRLR与脑膜瘤的关系也初露端倪。随着对脑膜瘤激素受体研究的明确和有效激素拮抗剂的研制,激素拮抗剂治疗有可能成为脑膜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环氧化酶-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环氧化酶-2(COX-2)在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在人脑膜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膜瘤、正常脑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47例脑膜瘤组织中,36例有COX-2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6.6%,正常脑膜无COX-2表达。COX-2在患者的年龄(P〉0.05)、性别(P〉0.05)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肿瘤病理分级(P〈0.01)、侵袭性(P〈0.05)、瘤周水肿(P〈0.05)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X-2在脑膜瘤中普遍表达,其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瘤周水肿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COX-2可能在人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及瘤周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脑膜瘤标本66例,另取15例颅脑损伤后行内外减压术的正常蛛网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的表达;头颅MRI评估瘤周水肿的程度。结果正常蛛网膜组织E-cad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脑膜瘤组织(P0.05)。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脑膜瘤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s=-0.577;P0.01)。脑膜瘤E-cad蛋白表达强度与瘤周水肿级别呈负相关(rs=-0.668,P0.01)。结论 E-cad可能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临床与组织学类型、复发、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脑膜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见脑侵润的26例,且其比率与瘤周水肿程度成正比:复发5例。为合体型及血管型。结论:可以通过对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表现认识、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脊索样形态特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2例脊索瘤、6例脊索样脑膜瘤及2例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索瘤好发于颅底及骶尾部;镜下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结构,瘤细胞以条索状、簇状或单细胞结构漂浮在淡蓝色粘液样基质中,胞浆内可见空泡,瘤内可见液滴样细胞;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及S-100表达阳性。脊索样脑膜瘤好发于幕上,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大部分类似于脊索瘤,但可找到典型的脑膜瘤结构;瘤细胞EMA、的和波形蛋白(Vim)表达阳性,CK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几乎只发生于第三脑室和下丘脑,组织学特点为条索状或簇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漂浮于粘液样基质中,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胶质细胞增生;肿瘤细胞GFAP、Vim和CD34表达阳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脊索样”改变是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及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共同的组织学特征,但三者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发病部位又各有特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需对临床、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脑膜瘤瘤周脑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机制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近年来软膜血供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通透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类固醇激素等蛋白因子在脑膜瘤瘤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