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DIC的研究进展——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迄今为止,DIC的诊断并无“金指标”。目前绝大多数的研究工作均以实验室中的“分子标记物”为主,企图建立一些特异性的检测项目,以期能早期确诊DIC。 然事与愿违:①DIC为一综合征,在其错综复杂的病理机制变化中,许多被检测的指标都是在动态中相互制约的,无法据一而断;②DIC不仅病因复杂,且病情危重,临床上医者绝无充分时间对患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实验室检测。因此,建立一套项目少、检测易、特异性强的诊断标准,仍为当今医者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邱华 《当代医学》2011,17(23):103-10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并期待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收入儿科治疗的80例新生儿早期DIC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试验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值。结果 (1)PL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123.30±29.65)×109/L,治疗后为(168.60±19.8)×109/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122.45±29.45)×109/L,治疗后为(150.10±17.45)×109/L;(2)APTT: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3.01±17.54)s,治疗后为(19.89±9.65)s,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2.10±18.6)s,治疗后为(25.63±5.89)s;(3)AT-Ⅲ:试验组在治疗前为55%,治疗后为85%,对照组在治疗前为58%,治疗后为80%(;4)D-dimer:试验组在治疗前为(2.81±1.89)g/L,治疗后为(0.98±0.56)g/L,对照组在治疗前为(2.83±1.76)g/L,在治疗后为(0.98±0.56)g/L。各组在治疗前后的比较,以及2组之间的比较,经t检验,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新生儿早期DIC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一种以血液凝血-抗凝血与纤溶-抗纤溶失衡为病理特征的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1,2]。临床DIC通常是指已出现了出血和/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继发性纤溶期,即显性DIC[3],其预后凶险且死亡率极高。因此,国外学者也把D  相似文献   

4.
加强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标准体系建设,实现检验结果共享,提高实验室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CLSI、HL7、IHE、LOINC和国家数字卫生标准课题等LIS相关标准和技术进行介绍,指导LIS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实验室的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定义/诊断标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系发生在同一人身上的,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多个代谢异常的“聚集”,并预示冠心病的发生。MS以往曾被称为“X综合征”、“死亡四重奏”、“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代谢综合征X”、“代谢紊乱综合征(dysmetabolic syndrome)”、“多代谢综合征”和“多代谢心血管综合征”等,目前比较统一的名称是MS。  相似文献   

6.
产科DIC中肝素应用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宋鹤兰 《铁道医学》2001,29(3):189-191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肝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本院1980年10月-2000年9月发生的21例DIC(其中使用肝素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实验室检查确诊前使用肝素5例,确诊后使用肝素11例。首剂肝素用量为6.25-50mg,间隔4-6h,使用1次;一般用药2-4次,最多用药6次;肝素总量为25-300mg,平均为85mg。孕产妇抢救成功13例,死亡3例,死亡率18.75%。围生儿1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1.25%。结论 在DIC的救治中,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以及肝素的合理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用肝素要早,从小剂量、微剂量开始,间歇性静脉推注或皮下注射,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羊水栓塞(AFE)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领域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一种并发症。对其诊断及治疗是争论较多的难题。现就我科近年来的病例做总结分析。选自1996年1月-2000年6月足月妊娠分娩过程中发生AFE并发DIC共7例,发生率占同期分娩总数17408例的  相似文献   

8.
宋鹤兰 《现代医学》2001,29(3):189-191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肝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本院1980年10月~2000年9月发生的21例DIC(其中使用肝素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实验室检查确诊前使用肝素5例,确诊后使用肝素11例。首剂肝素用量为6.25~50mg,间隔4~6h使用1次;一般用药2~4次,最多用药6次;肝素总量为25~300mg,平均为85mg。孕产妇抢救成功13例,死亡3例,死亡率18.75%。围生儿1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1.25%。结论在DIC的救治中,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以及肝素的合理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用肝素要早,从小剂量、微剂量开始,间歇性静脉推注或皮下注射,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竹叶青毒蛇伤致DIC临床特征及其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叶青(青竹蛇)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毒蛇之一,栖生在丘陵山区的青草灌木丛中,早晚活动,归属蝮亚科,其蛇毒主要是血循毒素,以消耗性的凝血障碍和纤溶征为主要的病理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竹叶青毒蛇伤致DIC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进而对其致DIC的本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丽杰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23-123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医学生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力、科研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能力。我院自2003年以来在如何规范化管理临床实验室、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讨论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王立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213-213
所谓生物危险是指暴露于危险性微生物的机会。生物安全贯穿于实验的整个过程,从取样开始到所有潜在危险材料被处理。生物安全的保护对象包括:自己、同事、社区、环境。先进的实验室管理和领导是生物安全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陈瑜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081-108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实验室自动化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实验室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料。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验室数据,如何有效利用,挖掘有用信息,揭示隐藏的规律,更好地为临床诊治、预防和科学研究等服务,是一大重要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我校从严格管理和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出发,改变以往各临床学科实验室完全由各科老师负责管理和带教的做法,把各科捏合在一起,于 1997年成立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实验员,由专职实验员管理准备实验用品并协助带教学生。实践证明,临床实验室的建立在教学和管理中起着重大作用。 一是临床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各学科同步建设发展。临床实验室经常征求各科教师意见,并不断深入医院,了解医学发展动向。近几年来添置了不少物品,如发药车、抢救车、病历车、可移动紫外线灯、蓝光箱、保暖箱等。尽量满足各科教学所需,提高了实验开…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管理渗透到现代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实验室作为医院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与临床科室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较高的诊断信息,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获取实验数据和证据的重要场所[1]。近年来,临床实验室引进了大量的自动化分析仪,先进的实验室器材与商品化的试剂盒的广泛普及,使临床检验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观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临床实验室的历史与发展,分析了临床实验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即“自动实验室”念的提出,实验技术向小型化、简单化和床边化发展。提出了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工作的正确导向、管理系统的理论研究、质量管理强制性法规的制定和新技术引入严格控制措施的执行等,是目前临床实验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议尽快出台《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实验室资格认可制度,以规范和完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医学生加深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力、科研能力以及规范的操作能力。我院自2003年以来在如何规范化管理临床实验室、进一步为教学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行业标准和以往管理经验,制定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各专业科目质量考评细则表》,建立了江西省三级、二级临床实验室专业科目质量考评和检验项目准入的分级管理标准。通过达标验收形式的应用表明,依照本标准进行临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能保障临床检验质量和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它既是行业内考评标准,也是实验室设置建设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临床咨询人才。方法  (1) 通过在校教育和毕业后岗位培训培养医学检验医师。(2) 设置检验医师专门岗位, 进行日常规范的临床活动。(3) 进行符合国情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 如轮当住院医师, 参加病例讨论、查房、会诊, 设立临床问题咨询站, 学术讲座, 编写使用实验手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